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预氧合在ICU重症患者急救插管中的效果并探讨预氧合的最佳方式。方法:选择ICU内低氧血症成年危重患者28例,按入ICU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组,n=9)和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组,n=9)。A组入室后即行快速气管插管,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15 L/min。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4 L/min。观察指标: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在预氧合之前,各项基本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预氧合后,B、C组的SpO2明显高于A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B、C组的SpO2也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C组SpO2高于B组(P0.05)。血气分析中,预氧合后,C组的PaO2和SaO2均高于A、B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C组PaO2和SaO2高于A组,同时C组SaO2高于B组(P0.05)。并发症的比较上,C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ICU内急救插管前的预氧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氧水平,效果明显好于直接气管插管;在预氧合的方式中,麻醉机-面罩的预氧合效果要优于常规使用的气囊-面罩,且并发症也较少。  相似文献   
72.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是急诊科室主要处理的病症之一,对于创伤性休克的病人来说,院前救济和护理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因此,对于创伤性休克进行有效、及时的急救和护理,不仅可以及时的中止损伤的进展、维护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的平衡,而且可以为院内救治创造不可估量的积极条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和护理的几点重要问题,以期能够引起思考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双管喉罩(PLMA)在小儿眼科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小儿眼科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P组)双管喉罩组、(L组)普通喉罩组、(T组)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导管)后(T1),手术开始1分钟后(T2),手术刺激最强(T3),拔出喉罩(导管)前(T4),出手术室前(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用量(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呛咳、低氧血症、喉痉挛、声音嘶哑、咽喉痛)。结果:P组、L组喉罩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高于T组气管导管一次性插入成功率。P组和L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T组(P〈0.05)。与T组比较P组、L组在T1、T2、T3、T4时HR较慢,MAP较低,BIS值较高(P〈0.05),T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P组、L组。P组和L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结论: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PLMA放置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通气情况良好,发生反流、误吸、分泌物增多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4.
张伟  徐平  汪佩玲  廖力 《蛇志》2021,(1):68-70,76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第7、14、21 d的中枢损伤程度(SSS)评分、DNT≤60 min比例、DNT≤45 min比例、住院时间<14 d比例、患者满意度以及90天mR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7、14、21 d,观察组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DNT≤60 min比例、DNT≤45 min比例、住院时间<14 d比例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90天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中枢损伤程度、控制溶栓时间窗、减少住院时长,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姜向文 《蛇志》2011,23(3):312-3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及时抢救,加强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现将我院救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6.
孙长怡  秦俭  王晶  鲍银月  樊洁 《生物磁学》2011,(23):4556-4558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社区医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应用ECS结合情景模拟对27名社区医师按照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比较培训前后成绩的区别;调查社区医师对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社区医师胸外按压培训前后的成绩分别为59.61±12.35和81.42±13.26(P〈0.05),气管插管的成绩分别为64.18±15.21和85.49±18.17(P〈0.05),4项技术的成绩分别为62.15±12.28和89.32±15.34(P〈0.05);96.2%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应用ECS结合情景教学对社区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急救技能,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7.
羊水栓塞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率可高达70%~80%.发生羊水栓塞主要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羊水中有形物质(胎儿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粪等)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1].因此,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妇分娩时的病情观察力可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处理,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2010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分娩期发生羊水栓塞患者7例,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玉湘萍 《蛇志》2013,(4):445-447
目的总结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8例毒蛇咬伤患者经给予局部伤口的急救处理,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防护知识的宣教等措施。结果 18例患者除1例因就诊不及时死亡外,17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伤口排毒,解毒治疗,对症处理是提高毒蛇咬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杨丽红 《蛇志》2014,(4):439-440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及时有效救治的同时,针对性地给予口腔、皮肤、发热、惊厥及心理等护理。结果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精心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罗秀萍 《蛇志》2014,(2):194-19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3例FC患儿依据急救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抽搐至停止的间隔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的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结论对FC患儿行针刺、穴位按摩、刮痧等中医急救措施,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