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蜡样芽孢杆菌ZH-14产生的胞外蛋白对肿瘤细胞S-180的抑制率在43.6%以上,选用霍恩氏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胞外抗癌蛋白提取液的经口LD50大于21500mg/kg,属于无毒级别.活菌制剂在2.03×109个/mL剂量以下不会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小鼠最大耐受倍数为人用口服剂量的295.8倍.菌悬液2.03×107个/mL、2.03×106个/mL剂量组有促进小鼠增重作用.该研究为胞外抗癌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毒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法(DVC)和涂布平板法(PC)测定细菌总数、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在第30天时总细菌数基本不变,仍保持在109CFU/mL,活菌数为106CFU/mL,比总菌数低了约三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数为零,表明绝大部分副溶血弧菌HW799进入了VBNC状态;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对副溶血弧菌HW799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正常状态以及复苏后的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进入VBNC状态后副溶血弧菌HW799形状变为球状,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变小,活细胞数也略有减少;采用在培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升温培养的方法,使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细胞在48h内复苏为可培养状态,复苏后的副溶血弧菌HW799与正常状态的细菌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浆白介素12(IL-1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探讨银杏苦内酯B(BN52021)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SAP模型组(SAP)、BN52021治疗组(BN)和阴性对照组(NC)。前两组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主胰管制成SAP模型,NC组仅翻动十二指肠并触摸胰腺数次关腹,制模15 min后,SAP组、NC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N组以BN52021静注 应用ELISA技术测定血浆IL-12和PAF水平。结果:各组血浆IL-12水平存在明显差异,BN组在1 h时相点较SAP、NC组显著性升高(P〈0.01) SAP组在6 h1、2 h时相点较NC组显著性升高(P〈0.01,P〈0.05)。各组血浆PAF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1 h时相点,SAP组与BN组PAF含量较NC组均显著升高(P〈0.01) 在6 h、12 h时相点,SAP组PAF含量显著高于NC组、BN组(P〈0.05,P〈0.01)。结论:SAP大鼠早期血浆IL-12水平降低,PAF水平显著升高 BN52021对SAP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早期血浆IL-12水平升高,PAF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94.
陈日锦  苏有华 《蛇志》2008,20(1):28-29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在5天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对照组以蝮蛇抗栓酶(0.5~0.75 u)静脉滴注,连续10~15天,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栾雪静  迟京凤 《蛇志》2008,20(1):29-31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方法 收集近期由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而退回的标本,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 不合格率为8%,其中量不准为57.8%,溶血为23.2%,凝固为14.9%,其他为4.1%.结论 采血人员有必要了解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 的影响及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掌握检验血液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996.
我院2004年1月~2007年2月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发病时间均为48 h以内,其中有50例为24 h以内就诊,13例为6 h以内就诊.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无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出血性疾病,近期无外伤及手术史.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8~75岁,平均6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0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3岁,平均6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1例.  相似文献   
997.
赵静  金壮 《蛇志》2008,20(2):116-1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并有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酗酒和过量饮酒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过量饮酒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98.
鱼毒性赤潮藻类的次生代谢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引起赤潮,并对其他海洋生物、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米氏凯伦藻次生代谢物溶血毒素、活性氧、脂肪酸和细胞毒素等的产生机制与危害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对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er大鼠腹腔注射D-GalN(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衰竭(ALF).48h后存活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薄芝糖肽注射液或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w.观测动物存活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肝组织学检查.结果:薄芝糖肽注射液3个剂量治疗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42.1%、57.9%和63.2%,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存活率为21.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相差显著(p<0.05).治疗组大鼠ALT水平在给药第2d即明显下降,第7d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直到实验结束才恢复正常.4组动物病理切片显示,注射D-GalN后肝细胞大量坏死,呈现ALF状态.第15d高剂量治疗组基本恢复正常,但对照组仍见散在肝细胞坏死灶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薄芝糖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ALF大鼠存活率,改善肝功能.提示薄芝糖肽注射液可用于临床救治急性肝功能衰竭或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000.
双歧三联活菌+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同时应用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方法:急性菌痢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18~58(37.91±12.61)a.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在一般补液、退热的同时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粒bid po,及氧氟沙星针0.2 givgtt bid,连用5 d;前者以避开后者的血药高峰期后服用;对照组33例,在一般补液、退热的同时加用氧氟沙星针0.2 givgtt bid连用5 d.结果:两组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组为(2.51±0.78)、(2.39±0.75)、(2.41±0.44)、(2.14±0.64)、(5.52±0.87);对照组为(3.47±0.91)、(3.10±0.75)、(3.04±0.69)、(2.67±0.56)、(3.35±0.8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临床有效率对照组为75.76%,治疗组为97.06%,与细菌清除率相一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 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菌痢,无论是改善临床症状还是临床疗效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