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21.
为探索纤毛虫在营养及休眠条件下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关系,对膜状急纤虫(Tachysomapellionella)营养细胞和休眠包囊大核DNA、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4条随机引物中,大核DNA共扩增出203条片段,其中以休眠包囊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5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36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40%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216条片段,其中以休眠包囊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35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47条特有片段,两者有38%的差异。结果表明,膜状急纤虫休眠包囊与营养期的大核DNA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膜状急纤虫在包囊形成过程中,大核及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包囊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2.
饶达善 《蛇志》1992,4(2):24-27
本文对尖吻蝮蛇伤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和凝血象同时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尖吻蝮蛇伤患者中毒程度不同,甲皱微循环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另中毒程度越严重,凝血象变化也越显著.甲皱微循环和凝血象的变化与临床病情变化是一致的,对病情的转归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3.
本文记述我国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c)一新属周氏沫蝉属Choua及其新种卵圆周氏沫蝉Chouaovalis。新属新种标本采自我国云南及东京湾。本属与云南沫蝉属Yunnana China,1925外型比较相似,但据雄性外生殖器可以相区别。  相似文献   
624.
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得到的出血毒素Ⅰ(AaHI)具有破坏血管系统并造成广泛出血的作用。本文报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aHI可以特异地结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膜上,由此推测内皮细胞膜上存在HaHI的受体或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625.
在进行尖齿胡鲶Clarias gariepinus解剖实验时,发现除了正常的体腔内肝脏外,其左右两叶还向腹腔两侧壁延伸,在胸鳍后方形成一特殊器官——腹腔外肝。经多个样本解剖证明这一组织并非畸形,腹腔外肝的组织学结构与腹腔内肝脏本体基本一致,表明这一特殊器官为肝脏组织。经查阅文献,在其他鲇形目Siluriformes鱼类的体内也发现腹腔外肝,表明这一器官应为鲇形目部分类群所特有。  相似文献   
626.
以阳春砂根状茎茎尖、根状茎、直立茎芦头3种不同材料为插穗,研究不同浓度的ɑ-萘乙酸(NAA)对扦插效果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的NAA处理浓度,寻找除分株繁殖外的高效营养繁殖方法。结果表明,未经NAA处理的根状茎茎尖、根状茎和直立茎芦头3种插穗的出芽率和生根率比较低,出芽率依次为10.0%、3.3%和23.3%;生根率依次为23.3%、10.0%和3.3%。而200 mg·L-1的NA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根状茎茎尖、根状茎和直立茎芦头3种插穗的存活率、出芽率和生根率;与对照比较,3种插穗的存活率依次提高17.7%、23.4%和26.7%;出芽率依次提高13.3%、50.3%和53.3%;生根率依次提高43.3%、26.7%和53.4%。200 mg·L-1的NA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3种插穗再生根和再生芽的生长指标。根状茎茎尖再生根的数量、长度、直径分别比对照提高56.7%、82.6%和29.2%;根状茎的再生根长度显著比对照长203.5%;直立茎芦头的再生芽的长度和直径比对照提高25.2%和35.2%。NAA处理后的根状茎茎尖插穗的芽再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原来的茎尖继续生长,另一种是从插穗的节上分化出新芽。阳春砂根状茎茎尖、根状茎和直立茎芦头3种插穗经200 mg·L-1NAA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这为阳春砂种苗生产建立了分株繁殖以外的另一种高繁殖系数的营养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627.
628.
莲离体茎尖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子灿  刘士佳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2):191-192,i006
莲(Nelumbo nucifera Gcartn.)是我国著名的水生经济植物,由于其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一些育种者热心于观赏莲的新品种选育工作。经几年努力已选育出一批艳丽多彩的花莲新品种。为了保持亲本的优良遗传性状和避免有性繁殖的分离现象,通常采用分藕繁殖。但这种无性繁殖方式的繁殖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629.
本文报道草兔胃内的四川尖柱线虫,新种Obeliscoides sichuanensis sp.nov.本新种同已知种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