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4篇 |
免费 | 781篇 |
国内免费 | 534篇 |
专业分类
43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312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234篇 |
2004年 | 256篇 |
2003年 | 233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188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为研究材料,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高质量的DNA,分别测试了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模板DNA的量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比较,建立了西伯利亚蝗RAPD优化体系:25μLPCR反应体系,10×buffer2·5μL;dNTP0·24mmol/L;MgCl22·0mmol/L;Taq DNA聚合酶1U;DNA模板45ng;引物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min45s、94℃变性30s、35℃退火1min30s、72℃延伸2min,45个循环、72℃延伸10min。结果表明,利用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分析,实验有着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
滚环扩增技术(RC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是基于连接酶连接、引物延伸、与链置换扩增反应的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方法.在恒温的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与环型探针互补的重复序列.与传统的核酸扩增方法相比,它具有扩增条件简单,特异性高,能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等特点.滚环扩增技术结合荧光、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等检... 相似文献
93.
1植物名称彩萼石楠或帚石南(Calluna vulgaris). 2材料类别当年生新梢.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诱导芽培养基:MS 6-BA 0.5~2.0 mg·L-1(单位下同) NAA 0.05;(2)增殖培养基:MS 6-BA 1.0~2.0 IAA 0.2 GA 0.5;(3)生根培养基:1/2MS IBA 0.5~1.0.以上培养基均附加30 g·L-1蔗糖、6 g·L-1琼脂,pH 5.4~5.8.光照度为1 000~2 500 lx,光照时间12 h·d-1;培养温度为(25±1)℃. 相似文献
94.
根据http://www.tigr.org中与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相关的序列TC187877,设计引物,分别从小麦品种Gamenya和苏麦3号中扩增到大小约为1 000bp的片段。经序列测定和软件分析比较,发现这些片段所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都有CHITINASE-19.1和CHITINASE-19.2的基序,为第II类几丁质酶基因。扩增的核酸序列在GenBank上发表,登录号分别为AY973229和AY973230。 相似文献
95.
玉米单染色体的分离和体外扩增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建立了玉米单染色体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方法。取95%乙醇固定后经果胶酶和纤维酶酶解的根尖制备染色体标本,用自制的微细玻璃针在倒置显微镜下挑取目的染色体。染色体DNA经Sau3A酶切后与人工合成的Sau3A连接接头连接,经两次PCR扩增获得足以用于构建单染色体DNA文库的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0.3~5kb,多数为0.5~3.5kb.与前人研究方法相比,所需底物量少(只需1条染色体),扩增片段大,为植物中小型染色体分离、体外扩增进而进行单染色体DNA文库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一个适于日本沼虾研究用的 AFLP 反应体系.方法:以日本沼虾 DNA 为材料,对基因组酶切时间、选择性扩增中Mg2 、dNTP浓度、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及选扩性引物M 3/E 3配比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酶切5h,选扩 25ul PCR 反应体系中Mg2 2mmol/L,dNTP 1.2rmnol/L,预扩产物稀释 40 倍,选扩引物M 3/E 3配比为8:1,所得产物在毛细管电泳中可得剑稳定的结果.结论:该体系的构建为 AFLP 技术在日本沼虾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大肠埃希菌,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同时检测4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TEC LT肠毒素基因、EPEC bfpA基因、EHECO抗原基因和EIEC侵袭性质粒特异性基因,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多重PCR方法,彼此之间无交叉反应。该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24株致病菌进行检测,所试4株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均为PCR阳性,其他菌株则为阴性。实践证明,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24份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与国标(GB4789.6-1994)检测结果相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ETEC、EPEC、EHEC和EIEC的单一或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8.
小水榕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植物名称小水榕(anubias barteri). 2材料类别茎尖、茎段. 3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1)MS 6-BA 5.0 mg·L-1(单位下同) KT 5.0;增殖培养基:(2)MS 6-BA1.0,(3)MS 6-BA 2.0,(4)MS 6-BA 3.0,(5)MS 6-BA 4.0,(6)MS 6-BA 5.0;生根培养基:(7)MS NAA 0.3 IBA 0.2.各培养基中均添加20 g·L-1白糖、5 g·L-1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30℃,诱导和增殖培养的光照度500 lx,生根培养的光照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1. 相似文献
99.
cDNA文库固相构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种cDNA文库的固相构建法。文库构建过程cDNA的合成和修饰全部在固相介质-磁珠上完成,简便、迅速、文库质量高,能满足不同目的的cDNA文库构建,是一种植得借鉴和应用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0.
用改进的LiCl沉淀法和寡聚(dT)-纤维素亲和层析法由猪垂体制得总mRNA。在兔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体系中进行体外翻译的结果表明,制得的总mRNA具有一定的翻译活力。翻译产物与兔抗猪生长激素抗血清发生免疫沉淀,沉淀物占总翻译产物的10%左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表明翻译产物有一条很深的带,分子量约为24,000道尔顿,与猪前生长激素的分子量相近。以制备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了双链cDNA。第一链的合成产率为10—35%,第二链的合成产率为84—115%。cDNA的平均分子长度为825b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