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9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s, MEA)是利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而制成的一种药物制剂。MEA主要是通过补充有益的微生物来重建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以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现就近年来MEA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防治炎症性肠病、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肝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MEA治疗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在体外培养形成的一种微小组织器官类似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体内相应器官的功能。迄今为止,在3D培养条件下,已经成功培养出多种类器官如肺、胃、肠、肝和肾等类器官。它们不仅可作为组织器官的替代品用于药物和临床研究,还可用于体内器官移植。本文综述了类器官在药物毒性检测、药效评价和新药筛选中的作用以及利用类器官建立疾病模型、研究组织器官发育和类器官在精准医疗、再生医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I0003-I0004
科技日报近日报道,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科学家使用一种光学投影层析成像技术,首次获得果蝇内部结构的3D图像。这有利于加速对老年痴呆症和影响人类脑细胞的其他疾病的基因学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5-I0006
从1981年起,全球有65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目前,全世界仍有4000万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HIV属于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类免疫细胞,并扰乱它的正常功能。经过一段长短不一的成熟期(从10-15年不等),发展成传染性疾病——艾滋病。如果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将成熟期延长。在潜伏期,人体的免疫系统被削弱,感染HIV的人会导致机会性发炎。  相似文献   
105.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d LASIK,BSL)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的改良,BSL将部分激光切削分布在角膜瓣基质面,因而减少了对角膜基质床的切削,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角膜基质床的剩余厚度,为降低术后角膜膨出提供可能,对屈光度相对偏高和/或角膜相对偏薄的患者,尽量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并为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增强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对近年BSL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模式识别受体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关键是对病原体的识别,这一识别主要由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完成.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透明质酸(HA)联合诊断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合并ILD组),以单纯结缔组织病患者67例,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作为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KL-6、MMP-7和HA,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三组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有差异(P<0.05),合并ILD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结缔组织病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KL-6、MMP-7、HA等三指标及粉尘接触史均是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 ROC分析显示: 血清KL-6、MMP-7和HA等三指标诊断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AUC(0.95CI)分别为0.715(0.439~0.988)、0.702(0.440~0.959)、0.711(0.500~0.919),三指标联合应用的AUC(0.95CI)为0.811(0.705~0.913),诊断效能较高。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血清KL-6、MMP-7及HA升高,联合应用诊断可提高对ILD的诊断效能,为早期诊断ILD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影响因素,并探讨HDCP对妊娠结局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DCP患者为HDCP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产检的健康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孕产妇的生命质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CP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指数≥28 kg/m2、焦虑/抑郁、高血压家族史为HDCP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孕期规律补充钙剂为HDCP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与对照组比较,HDCP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比例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HDCP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降低,躯体疼痛评分增加(P<0.05)。结论:HDCP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病会对患者妊娠结局和生命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临床应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5''-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脱氧核糖核酸酶1Like3(DNase1L3)与疾病活动度和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8,SLEDAI评分0~9分)、中度组(n=28,SLEDAI评分10~14分)、重度组(n=37,SLEDAI评分≥15分)。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48,eGFR>90 mL/(min?1.73 m2)]和早期肾功能损伤组[n=65,eGFR为60~90 mL/(min?1.73 m2)]。对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血清IL-2Rα、OAS1、DNase1L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的IL-2Rα、OAS1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的DNase1L3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早期肾损伤与年龄、SLEDAI评分、病程、三酰甘油(TG)、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3、eGFR、血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IL-2Rα、OAS1、DNase1L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cr、UA、β2MG、IL-2Rα、OAS1均是SLE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L-2Rα、OAS1、DNase1L3参与着SLE的疾病进展,其中IL-2Rα、OAS1可与年龄、Scr、UA、β2MG等因素共同辅助评估早期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总人群、不同年龄组间1990年和2019年我国心血管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并对心血管进行危险因素归因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人数为1234.1万 ,发病率为867.65/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132.82%和93.75% 。2019年死亡人数458.43万 ,死亡率为322.30/10万,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89.12%和57.39%。2019年中国心血管DALY、YLD和YLL分别为9193.31万人年、1038.39万人年和8154.93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50.07%、146.82%和45.48%。2019年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70年龄组,分别为4646.78/10万、3057.82/10万和52696.68/10万。中国心血管归因于代谢危险导致的死亡人数、DALY和YLL最多,分别为3272924人、67112754人年和59934426人年。结论:我国心血管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9年间有较大增长,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轻心血管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