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低氧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 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转染慢病毒获得稳定敲低ACC1的A549细胞株,转染si-RNA获得敲低SREBP-1的A549细胞。分别以低氧(5% O2)联合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PX-478(25 μmol)处理A549细胞,低氧联合亚油酸(LA)(20 μmol)处理敲低ACC1的A549细胞,低氧处理敲低胆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A549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ACC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波形蛋白(Vimentin)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SREBP-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低氧联合HIF-1α抑制剂PX-478(25 μmol)处理A549细胞后ACC1及SREBP-1 mRNA水平变化。每项实验重复三次。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A549细胞迁移数增加,ACC1与HIF-1α表达上调(P均<0.01),SREBP-1表达上调(P<0.05);与低氧对照组相比,PX-478(25 μmol)抑制A549细胞迁移,SREBP-1表达下调(P<0.05);低氧处理A549细胞后ACC1 mRNA上升(P<0.05),SREBP-1 mRNA水平上升(P<0.01);低氧并使用PX-478(25 μmol)处理A549细胞24 h,ACC1 mRNA水平下降(P<0.05),SREBP-1 mRNA 水平下降(P<0.01);转染si-RNA获得敲低SREBP-1的A549细胞,Transwell 实验显示si-SREBP-1组细胞迁移数较常氧对照组减少(P<0.01);低氧处理si-SREBP-1组与si-NC组,与对照组相比si-SREBP-1组细胞迁移数减少(P<0.01)但与常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到si-SREBP-1组ACC1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1);低氧处理si-SREBP-1组,ACC1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1);敲低ACC1抑制A549细胞迁移(P<0.05),敲低ACC1后A549细胞在常氧和5% O2条件下细胞迁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氧处理敲低ACC1的A549细胞并给予LA(25 μmol)促进A549细胞迁移(P<0.05)。结论: 低氧通过HIF-1α/SREBP-1/ACC1途径调节脂肪酸代谢进而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新安固本培元高频药对人参-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子机制。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关联模型挖掘出人参-黄芪为新安固本培元高频药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及进行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度值较高的“有效成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人参-黄芪有效成分33种,相关靶点206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靶点946个,获取目标靶点64个。GO分析共包含1629条生物过程、48条细胞组分、91条分子功能,247条KEGG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奈酚、人参皂苷Rh及常春藤皂苷元能够与AKT1、IL6、CXCL8、MAPK1及TNF-α结合。本研究总结出人参-黄芪为新安固本培元医家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高频药对,初步揭示了人参-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其痰色评分分为1~2分组(n=30)与3~4分组(n=92),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4分组患者肺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与1~2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分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1~2分组(P<0.05)。3~4分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布与1~2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分组患者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均显著高于1~2分组(均P<0.05)。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而与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痰色评分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微生物和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评价该类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前,肺体外培养模型有肺类器官和肺芯片两种主要手段。肺类器官是离体的肺上皮干细胞在体外特定的三维培养环境中生长,自发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簇并成功分化出功能细胞。肺芯片是利用人工活性膜为细胞提供组织分层结构,模拟微环境和机械力的仿生微流体芯片。由于原有二维培养模式缺乏精确的微结构和功能,组织体外培养模型作为模拟肺部发育、稳态、损伤和再生机制的研究工具,为肺部纤维化、癌症等疾病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本文就肺成体干细胞两种体外培养模型的分类、研发历史、建立方法、实际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器官移植和再生、药物筛选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证明健康肺部存在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群失调与COPD的发生、急性加重次数及病死率有关。肺微生物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或免疫过程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全面了解肺微生物群在COPD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肺微生物组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与COPD进展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的机制,以期开发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呼吸方式为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为探究两种呼吸器官的显微结构,本文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腺角蟾(Megophrys glandulos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华西雨蛙(Hyla gongshanensis)、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滇蛙(Dianrana pleuraden)、双团棘胸蛙(Gynandropaa yunnanensis)、贡山树蛙(Rhacophorus gongshanensis)、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的皮肤和肺的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背部和腹部皮下可见血管交错成网状,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层构成。除华西雨蛙外,其余10种均有分布于真皮疏松层与致密层间的钙化层;色素细胞位于疏松层上层,体背色素层较发达。肺囊状,中空密布血管,分为大小相当的左右肺叶,两肺叶相通并与心粘连,无气管和支气管。肺由肺囊壁、隔膜、毛细血管、肺泡细胞等结构组成。肺囊壁分为胸膜层、中间层和内层:胸膜层由扁平细胞构成,中间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层由肺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隔膜由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游离隔膜向中部靠拢可形成半封闭腔室,结合隔膜与肺囊壁形成封闭小腔室。在这11个物种中,肺较发达的个体,其皮肤结构中黏液腺的数量就会相对较少,组织形态学特征表现出与环境适应性关系较大,而受到系统发育关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报告了树肺脏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与人和灵长目相似,其肺实质也是由导气部和呼吸部构成。但不同的是其细支气管粘膜形成很高的皱襞。在电镜下Clara细胞电子密度高,顶部胞质中含有大量膜包颗粒,这些结构与大白鼠和家兔的结构相似。许多毛细血管外方都包绕着基膜和肺泡Ⅰ型上皮细胞的胞质。气血屏障由肺泡上皮细胞、融合的基膜和内皮细胞胞质构成。说明树肺脏不但是呼吸器官,也是一些激素和介质产生及代谢的重要器官。本文为研究树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分类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肺损伤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测定肺组织及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肺湿重/肺干重、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LPI)、肺泡灌洗液(PALF)中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常规留取肺标本进行病理形态观察.结果:①再灌注3 h时肺组织及血浆中SOD活性显著下降,而上述其它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②血浆、肺组织中NO2-/NO3-含量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且肺组织中NO2-/NO3-含量和肺损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③牛磺酸(40 mg*kg-1,iv)可减轻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NO在休克再灌注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牛磺酸可减少NO的生成、增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使肺组织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