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法(DVC)和涂布平板法(PC)测定细菌总数、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在第30天时总细菌数基本不变,仍保持在109CFU/mL,活菌数为106CFU/mL,比总菌数低了约三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数为零,表明绝大部分副溶血弧菌HW799进入了VBNC状态;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对副溶血弧菌HW799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正常状态以及复苏后的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进入VBNC状态后副溶血弧菌HW799形状变为球状,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变小,活细胞数也略有减少;采用在培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升温培养的方法,使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细胞在48h内复苏为可培养状态,复苏后的副溶血弧菌HW799与正常状态的细菌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心肺复苏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搏骤停患者60名,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及多巴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血清cTnI、CK、CK-MB、MDA、SOD水平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病死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后0.5-1h血清c Tn 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 h血清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后各时点血清CK、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后24 h的MDA、SOD浓度较对照组[(1.86±1.65)μg/L vs(3.81±1.24)μg/L、(6.58±0.95)μg/L vs(3.74±0.56)μg/L](P0.05)。心肺复苏后,观察组患者从第2 h开始MA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CO值及CI值从第6h开始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观察组患者PCWP值各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用于治疗心搏骤停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及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心衰患者陈施呼吸的发生率及发生机制。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3月~2015年5月于阜外医院行睡眠呼吸监测的患者56例,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结果: 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均较高,心衰组11例患者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的有10例,平均AHI指数23.93±14.63;非心衰组45例患者中AHI>5的有33例,平均AHI指数16.20±18.76;心衰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次数占睡眠呼吸暂停总数的比例明显大于非心衰组病人,分别为80.21%±30.55%和27.16%±35.71%,P<0.01。结论: 心脏的循环功能和肺脏的呼吸功能是联合一体化,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而又互相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循环障碍促成了潮式呼吸的发生,所以称之为心源性呼吸睡眠异常。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正常人运动期间心肺代谢等多系统功能整体整合的连续动态变化,探讨正常环境运动状态下呼吸反应模式的调控机理。方法: 选正常志愿者5名,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Harbor-UCLA医学中心分别进行动脉置管,在常温室内空气状态下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运动过程中,连续测定肺通气指标及每分钟动脉取样的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对CPET期间呼吸气体交换和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CPET期间,随着运动功率逐步递增,分钟摄氧量(每呼吸摄氧量×呼吸频率=每搏摄氧量×心率)和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均呈现近于线性渐进性递增(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0.001);在运动超过无氧阈和呼吸代偿点后,分钟通气量的上升反应更加显著。结论: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克服自行车功率计的阻力而发生代谢率改变,呼吸随代谢改变而变化,高强度运动时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更加加剧呼吸反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在运动期间诱发的异常波浪式呼吸模式(EIOB)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38例NYHA Ⅲ-Ⅳ级患者完成的症状限制性功率递增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观察分析计算心力衰竭患者在CPET中EIOB的发生时间、频率、振幅等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男17女21在38例患者中,31例发生EIOB,发生率为81.6%。EIOB组每分通气量(VE )波浪振幅是(12±4)L/m(为平均值的81%±30%),周期(77.0±20.0)s。EIOB组中OB发生在运动前、运动中功率低于无氧阈时、恢复期或者全程分别为24、31、4和4例;除VE 外,在CPET的各项参数中,全部31例患者均表现EIOB的指标为VO2、VCO2、RER和PETO2;29例患者 VE / V CO2、VO2/ VE 和BF出现EIOB;26例患者PETCO2出现EIOB;25例患者VT、VO2/HR出现EIOB;2例患者HR出现EIOB。结论: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EIOB。就心脏功能对呼吸调控的影响及心衰患者呼吸异常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 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疗31例(PCI组),另单纯药物保守治疗28例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ET。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CPET,无任何并发症。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PCI组治疗后仅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CPET评估个体化分析发现PCI组治疗后升高(≥10%)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CPET是客观定量评估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一种客观、定量、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
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Ah4332^GFP)置模拟越冬水体(8-10℃)内,进行饥饿存活试验,用三种计数方法检查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变化,在41d后平板计数法(PC)降至0。而细菌总数法(DC)和活菌直接计数法(DVC)结果相似,只是DVC计数结果低于细菌总数1-2个数量级,显示细菌已经变成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复苏试验表明,升高温度、添加鱼血清或新鲜培养的Ah4332^GFP细菌上清及通过兔肠管结扎,均使VBNC状态的Ah4332^GFP得到复苏,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处于可培养的VBNC状态的Ah4332^GFP,后者的细菌细胞比前者体积明显缩小,形态由杆状变成了球形,但细胞膜和细胞壁是完整的,不是细菌L型。  相似文献   
98.
不同品系小鼠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不同基因型小鼠对胚胎玻璃化冷冻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5mol L的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 ,采用二步法对CBA、NOD、C57BL 6J、ICR及CD1小鼠 3 5d的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 ,并比较了不同品系小鼠胚胎的复苏率及移植受孕率。结果和结论 CBA、NOD、C57BL 6J,ICR及CD1的复苏率分别为 5 7 6 %、4 8%、31 3%、86 5 %及 88% ,移植受孕率为 2 1%、2 3 5 %、11%、38%和 35 5 % ,封闭群小鼠的胚胎复苏率、移植受孕率均显著高于近交系小鼠。这提示胚胎的复苏率及移植受孕率可能与小鼠的不同基因型有关。五个品系中 ,桑椹胚及早期囊胚的体外复苏率均显著高于扩张囊胚。这说明不同基因型及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胚胎玻璃化冷冻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复苏被子植物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R.Br.)离体叶片在微弱光强下(3μmol photons.m^-2.s^-1)和黑暗中叶黄素循环组分及叶绿素荧光随脱水复水的变化,结果发现:脱水期间随着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值的降低,微弱光强下的对照叶片玉米黄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微弱光强下DTT处理的叶片和黑暗中的叶片都没有玉米黄素的积累,经过3d复水后,微弱光强下对照叶片的Fv/Fm,ΦPSⅡ,qP和NPQ值能完全恢复,但是微弱光强下DTT处理的叶片和黑暗中的叶片其Fv/Fm、ΦPSⅡ、qP和NPQ值能完全恢复。说明脱水的牛耳草主体叶片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活性的恢复明显受到DTT处理和黑暗的影响,因此玉米黄素可能对微弱光强下脱水的牛耳草叶片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腾纪椿 《蛇志》1999,11(1):77-78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oin,CP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并有了很大的进展[1],50年代推广口对口人工呼吸及简易呼吸器,60年代应用胸外心脏按压、电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