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们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组在贯彻“爱国敬业、救死扶伤、甘于奉献、仁心仁术、善于沟通”等根本性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学科特点及医学科学家的培养需求,着重从“生物安全责任意识”“科普宣传、社会责任”及“科学精神”这3个方面对医学微生物学思政教学进行了“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利用钟南山、陈薇等榜样的力量对医学生进行立体、多方位的素质培养。实施手段包括数据、图片、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科普宣传材料制备等。在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2.
<正>这里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狮子公园,18岁的山德·拉瑞提从小在这里长大。新年的到来令公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开心,只有山德由于遇到了一件无比头痛的事而愁容满面。几位多年好友不约而同地想知道:到底谁才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凡有两个以上好朋友的人都应该明白,给朋友排位次可是道超级难题,在山德这里更是难上加难。且不说无论答案是谁都容易伤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得罪朋友的后景非常严重。因为,它们都不是人,而是活生生的野兽!  相似文献   
93.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生物、食品、医学、发酵等专业中广泛开设,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大思政思想渗透到所有学科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成效。构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并有机融合课程教学,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关键。基于新工科背景,本文从生物化学概况、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实施策略及成效等方面对该课程近年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确定黄河流域短季棉适宜机采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于2018—2019年在德州市科技园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低密度8.2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为主区,行距配置(76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和60 cm等行距)为裂区,探讨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冠层结构和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高密度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低密度,底层透光率显著低于低密度。76 cm等行距的株高显著高于60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的株高显著低于60 cm等行距;行距对LAI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密度及生育时期间存在差异,总体宽窄行(66 cm+10 cm)的LAI较高,且峰值后曲线下降平缓,在收获期高于两个等行距;底层透光率变化与LAI呈相反的规律。密度和行距配置及两者互作对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有显著影响,两年均为宽窄行(66 cm+10 cm)产量最高(2018和2019年为3832和3235 kg·hm-2),且高密度下宽...  相似文献   
95.
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实现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重要途径,而且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思政资源。近年来,我们教学团队结合“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特征,开展了颇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明确了课程育人目标,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创新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思政融合策略。思政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巧妙应用收获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三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