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陕西石灰性土壤秦美乌鲁木齐果园施用不同剂量叶绿灵(Fe-EDDHA),结果表明,萌芽期株施45g叶绿灵对籍治秦美猕猴桃叶片失绿黄化效果显著,可一直维持到当前落叶。同黄化对照植株相比,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82.5%,活性铁含量提高53.2%,果实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施用叶绿灵还改善了叶片营养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2.
103.
江苏沿海石灰性土壤地区桑树黄化病,主要是缺铁引起。叶片活性铁含量下降,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下降。喷施柠檬酸铁一硫酸亚铁是矫正桑树黄化病最好的铁盐。  相似文献   
104.
以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6种绿肥植物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药膜法研究了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根水浸提液对受体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鲜重、干重的化感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了铁核桃根、叶水浸提液和胡桃醌对化感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的4种绿肥植物(绿豆、红三叶、白三叶、花生)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特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宜中国西南地区核桃园种植的绿肥植物,探讨核桃根和凋落物对绿肥作物的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铁核桃根水浸提液对绿豆的发芽率没有影响,但对绿豆幼苗鲜重和干重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其他15种绿肥的发芽率和鲜重、干重均有抑制作用。(2)胡桃醌显著抑制绿豆种子萌发,而铁核桃根或叶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萌发没有影响。(3)铁核桃根或叶水浸提液以及胡桃醌对绿肥植物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趋势一致,但核桃根或叶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强于胡桃醌。(4)绿豆幼苗在铁核桃根或叶水浸提液以及胡桃醌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其他3种(红三叶、白三叶、花生)受体幼苗,表明绿豆清除活性氧能力高,细胞受损害程度较低,受化感作用影响最弱。研究认为,绿豆为适宜中国西南地区幼龄核桃园种植的间作绿肥植物。  相似文献   
105.
啤酒酵母富铁,富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啤酒酵母生产中,在麦芽汁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盐和铁盐,啤酒酵母富集了大量的铁和锌,可加快啤酒生产的发酵速度,使用该酵母在整个生化反应中,双乙酸峰值在0.2mg/l以下,还原速度快,成品酒为0.04~0.07mg/l,发酵度可达67%~68%以上,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6.
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参与的循环电子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的专一抑制剂-肝素在低浓度下可以强烈抑制菠 菜类囊体中铁氧还蛋白介导的NADP光还原,以及类囊体中Fd/NADP诱导的延迟发光增加。  相似文献   
107.
108.
铁摄取调节蛋白(ferric uptake regulator, Fur)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铁代谢和毒力的关键调节因子。许多课题组尝试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ur的缺失突变株均失败,因此铜绿假单胞菌的fur一直被认为是必需基因,这导致其生物学功能一直未得到全面的解析。【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ur的缺失突变株,并对该突变株的表型进行分析。【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亲本菌株,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fur缺失突变株,研究该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铁载体生物合成、抗氧胁迫能力、鞭毛形成、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等的影响。同时,通过遗传分析对fur缺失突变株生长缺陷表型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fur基因的缺失突变株,发现缺失突变fur极大地限制了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能力,并降低了该菌对限铁环境的生长适应性,但不影响该菌对高铁环境的生长适应性。铜绿假单胞菌Δfur的这种生长缺陷表型是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造成的,而不是诱导细胞死亡引起的。然而,其他异源的fur基因能完全互补Δfur的这种生长缺陷表型,暗示铜绿假单胞菌的Fur蛋白在功能上不存在独特性。尽管Fur与毒素-抗毒素系统PacTA存在功能关联性,但是铜绿假单胞菌Δfur的这种生长缺陷表型却与PacT毒素无关。除了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表型,缺失突变fur还使铜绿假单胞菌丧失了对铁载体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导致该菌对H2O2更敏感并丧失了鞭毛的形成能力,同时降低了该菌对大蜡螟幼虫的毒力。此外,缺失突变fur还显著提升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胞内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 c-di-GMP)水平,从而诱导pelFpslA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结论】fur是可以缺失的非必需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铁载体生物合成、抗氧胁迫能力、鞭毛形成、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疫苗和抗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4在细胞外诱导形成含铁矿物的矿物相、化学成分和形貌结构等特性及其变化,深化对铁还原细菌细胞外诱导矿化过程的认识。【方法】在以30 mmol/L乳酸钠为电子供体,10 mmol/L水合氧化铁为电子受体,[HCO_3~–]为30 mmol/L,[PO_4~(3–)]为5 mmol/L条件下,30°C恒温下厌氧培养,进行细菌生长和细胞外诱导矿化实验,定期采样测量反应体系的pH、生物量、Fe(Ⅱ)浓度;采用激光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不同时间点的矿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MR-4在还原Fe(Ⅲ)的过程中,细胞快速生长,表明MR-4的Fe(Ⅲ)还原和乳酸氧化过程相互耦合,从而进行细胞生长,并在细胞外诱导矿物形成。对不同阶段矿化产物的综合分析表明,反应进行到约8 d时,无定形-弱结晶的水合氧化铁部分地转化为纳米尺寸的磁铁矿晶体颗粒;约16 d时,反应体系中开始出现蓝铁矿晶体颗粒;约20 d后,几乎所有矿物转化为纤维状或者叶片状的蓝铁矿。【结论】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4细胞外诱导矿化过程受环境条件控制,当以乳酸钠和水合氧化铁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受体,相对高的[PO_4~(3–]/[HCO_3~–](1:6)时,水合氧化铁先转化为磁铁矿,最后大量转化为蓝铁矿。本研究为全面认识铁还原细菌的生物诱导矿化过程和评估其参与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0.
连忠廉  郑爱榕  黄楚光 《生态学报》2016,36(14):4355-4362
生物固氮是海洋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固氮作用能够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增强海洋吸收CO2能力,对于降低大气CO2浓度,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春季对北部湾海区进行了现场模拟添加P,Fe和胶体实验,并应用乙炔还原法(ARA,Acetylene Reducing Activity)分析其固氮速率,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盐与固氮速率相关性不显著(P > 0.05)。对固氮速率来说,外加P其变化范围为-97%-545%,外加Fe其变化范围为-86%-146%,外加胶体其变化范围为-96%-1456%。对叶绿素含量而言,外加P其变化范围为-24%-50%,外加Fe其变化范围为-32%-36%,外加胶体其变化范围为-53%-41%。N可能是春季北部湾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固氮作用主要受到P限制,而外加胶体对固氮生物和固氮速率表现出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