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81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六盘山盆地海原凹陷肖家湾构造的海参1井钻遇中生代地层。其中安定组见孢粉化石Pinuspollenites-Ali-sporites-Araucariacites组合,时代定为晚侏罗世。和尚铺组含介形类和孢粉化石Cypridea(Cypridea)unicosta-ta-Cypridea(Ulwellia)koskulensis组合、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组合和大量Peckisphaera paragranulifera,李洼峡组含轮藻和孢粉化石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Mesochara cf. voluta-Sphaerochara组合、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Granudiscus组合和介形类Damonella cf. mediocris,Cypridea(Yumenia) sp.等,和尚铺组和李洼峡组的时代可归于早白垩世早中期(Hauterivian—Barremian)。乃家河组产轮藻化石Raskyae-chara sp.,Obtusochara cf. subcylindrica等,时代可能是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962.
北京9个典型板栗园土壤碳代谢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质量存在密切联系,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从北京板栗主产区采取9个典型板栗园表层(0—20cm)土壤,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BIOLOG Eco PlateTM)分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群结构,旨在了解不同板栗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9个土壤可分为3组:(1)1,6,9号土壤、(2)2,5,7号土壤、(3)3,4,8号土壤。组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相似,而每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1,6,9号土壤利用D-羟基丁二酸等7种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多;而利用葡萄糖-1-磷酸盐等14种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少,2,5,7号土壤与1,6,9号土壤正好相反,3,4,8号土壤与1,6,9号土壤的相似之处表现在代谢D-羟基丁二酸等7种基质的微生物也比较多,而代谢i-赤藻糖醇、D-木糖、2-羟基安息香酸等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少。但是,目前对于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多样性在土壤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与土壤CNP等生物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963.
稻田免耕和稻草还田对土壤腐殖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阐明免耕和稻草还田土壤固碳机制,研究了无稻草还田免耕(NT)、无稻草还田常耕(CT)、稻草还田免耕(NTS)和稻草还田常耕(CTS)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0—5,5—12,12—20cm)土壤腐殖质形态、含量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NT和NTS)处理显著增加0—5 cm土层土壤游离松结态、联结态和稳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和游离松结态腐殖质占总腐殖质的比例,且免耕对土壤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程度有随生育期的推后而增加的趋势;5—12cm和12—20cm土层土壤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和0—20cm各土层微生物活性有减少趋势;在水稻分蘖期免耕对微生物活性影响很弱,在水稻拔节—灌浆期免耕处理显著降低5—12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反,免耕却增加水稻成熟期0—5 cm土层的微生物活性;另一方面,稻草还田(CTS和NTS)显著提高土壤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尤其是0—5 cm土层、游离松结态腐殖质及水稻生育后期;CTS处理显著增加分蘖期—孕穗期0—20 cm土层的呼吸强度,而稻草还田显著增加孕穗期—成熟期0—5cm土层的纤维素分解强度。可见,通过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并改变微生物活性免耕有利于表土层碳的固定作用,而免耕与稻草还田相结合更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964.
玉米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对芘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超  夏北成 《生态学报》2010,30(5):1296-1305
用根际袋法土培试验研究了玉米幼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代谢熵和土壤酶活性对不同芘污染水平(50、200、800mg·kg-1,记为T1、T2、T3)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较低浓度芘可适当的刺激玉米幼苗的生长,而较高浓度芘则抑制幼苗生长,其抑制作用随芘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芘对玉米根系的影响要大于对茎叶的影响。玉米幼苗能够明显促进土壤中芘的去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芘的去除率分别为56.67%-76.18%和32.64%-70.44%,根际土壤中芘的平均去除率比非根际土壤高16.06%。同处理中根际土壤芘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随着芘处理浓度的提高其差异更加显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多酚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代谢熵低于非根际土壤,且其差异随芘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在不同芘污染水平下,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和脱氢酶活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T1T2T3,代谢熵为T3T2T1;多酚氧化酶活性根际土壤为T2T1T3,非根际土壤为T1T2T3;磷酸酶活性根际土壤为T3T1T2,非根际土壤为T1T2T3。土壤中残余芘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代谢熵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65.
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是细胞增殖的调节因子,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表达的相关性不清楚.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2对肺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NS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肺腺癌和22例癌旁正常组织NS与MDM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意义.研究发现,肺腺癌组织中NS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S和MDM2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45)、57.8%(26/4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P0.01).二者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并且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果表明NS基因的高表达对肺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通过p53通路对细胞周期影响所实现的.  相似文献   
966.
粘杆菌素发酵液微滤膜分离处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权  汤斌 《生物学杂志》2010,27(1):43-45
粘杆菌素由于其药性强、残留低、对人畜无害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畜禽抗生素之一。利用微滤对粘杆菌素发酵液进行预处理,根据发酵液的特性,选择孔径为0.2μm、膜面积为0.06M。的管式陶瓷膜为微滤膜,研究了操作参数的适宜值:压力为0.2MPa,流量为20L/min,在浓缩倍数达到3.5倍时连续两次加入与浓缩液体等量的水,得率为96%。经微滤处理后,滤液的吸光度Abs(470nm)为0.394,N-NH,含量为115mg/100mL,有效地去除了菌体、胶体蛋白及部分色素等,效果优于工业生产中板框过滤滤液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67.
微RNA(microRNA,miRNA)是小分子非编码调控RNA,含有大约22个核苷酸,可和靶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相互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微RNA调控细胞的生长、代谢、分化和凋亡, 进而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微RNA参与人类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最近几年,对微RNA表达调控机制及其调控相关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显著性的进展, 心脏疾病相关微RNA更加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一系列基于微RNA治疗心脏疾病的策略方法,例如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微RNA和微RNA补偿的方法,也取得了突破的成果. 总之,微RNA的研究及应用将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8.
邱伟芳  邓文正  曾冠强  黄汝祥 《蛇志》2010,22(3):238-240
目的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治疗上前牙前突,评价微钛钉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例患者,上牙列前牙区牙齿覆盖在Ⅱ°以上,平均覆盖为8.3 mm。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以每侧200g力滑动内收前牙。通过比较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0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8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6 mm,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均未发生显著性移动,均无显著性扭转,种植体保持稳定。结论微钛钉种植体能有效治疗上颌前牙前突,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969.
970.
虫生真菌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面临多种环境因子的危害。为了避开这些不利的因素,虫生真菌进化出多种抗逆的机制。近年来,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代表的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明确了某些生化成份和抗逆基因与菌株抗逆性能的相关性。就环境胁迫因子、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其在改良菌株抗逆性能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这将为环境适应性强的虫生真菌制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