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9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5934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71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558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羊草和大针茅群落光合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2.
雷朝亮  吴肇玉 《动物学报》1989,35(3):318-327
经调查,蚕豆田的昆虫和蜘蛛,计有68种,其中属农作物害虫的有18种,天敌有50种。本文还对蚕豆田节肢类的优势种群、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保护蚕豆田中的天敌对控制后茬作物害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44.
大针茅群落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5.
郑生武  左青云 《兽类学报》1989,9(2):130-136
1987年8—10月,作者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研究了有蹄类动物栖息地类型、群落结构和数量等级。  相似文献   
46.
细胞成囊装置的设计及基础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细胞成囊装置的设计及微珠大小的控制方法,首次表明了微珠直径与微珠堆密度的关系,微珠堆密度及克隆满载率的计算方法,观察了杂交瘤细胞在海藻胶中的分布及微囊和克隆大小的关系问题。微囊技术的成功率达到90%左右。这对细胞荧膜工程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用研制成功的强化菌曲和窖泥厌氧功能菌培制窖泥的两项微生物技术与浓香型曲酒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河南社旗酒厂的酿酒上,解决新窖产酒质量问题。结果表明,强化菌曲、甲烷菌与产己酸梭状芽孢杆菌共同发酵用于浓香型曲酒生产,可提高酒体中的主体香己酸乙酯含量,改善酒的风味。第一排酒优质品率平均达到50.48%,三排酒优质品率平均达到44.04%,酒体中四大酯含量协调,具有典型的浓香型曲酒风格。  相似文献   
48.
固定化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研究近一、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它已由原来的单一固定化酶、固定化微生物细咆发展到动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微生物孢子[1]、细胞与酶[2]、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3]的混合固定化等,其应用研究巳涉及发酵、食品、化工、分析、医疗、生化、环境净化等各个领域[4],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9.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油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垣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6):374-374,F003
1990年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国际会议于5月27—31日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Norman)培训中心举行。来自美国、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德、西德、英国、罗马尼亚、中国、日本、挪威、印度、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和特立尼达等16个国家的105位专家、学者和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50.
空气中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空气中微生物采样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优选出滤膜法、撞击法的最佳采样条件的基础上,与常用的平皿沉降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滤膜法在空气流速为10L/nin,采样时间为3min,膜孔径为0.3μm时采样效果较好;撞击法在空气流速为3L/min,时间为10min,吸收液装量为5ml时效果较好。将三种方法配对实验获取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大于0.05,三法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作者认为,滤膜法和撞击法能准确计算采样体积,较好地反映出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但需特殊仪器,方法较为复杂,使用上受到一定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