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4篇 |
免费 | 291篇 |
国内免费 | 4100篇 |
专业分类
8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439篇 |
2022年 | 369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303篇 |
2018年 | 252篇 |
2017年 | 253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366篇 |
2013年 | 348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365篇 |
2009年 | 355篇 |
2008年 | 402篇 |
2007年 | 282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258篇 |
2003年 | 214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甲烷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甲烷(CH_4)排放特征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对合理利用及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用化肥(MF:mineral fertilizer alone)、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rice residues plus mineral fertilizer)、30%有机肥配施70%化肥(LOM:30%organic matter plus 70%mineral fertilizer)、60%有机肥配施40%化肥(HOM:60%organic matter plus 40%mineral fertilizer)和无肥(CK:without fertilizer)条件下双季稻田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稻田CH_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HOMLOMRFMFCK。各处理间CH_4总排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与排放通量趋势一致,以HOM处理为最高,比CK处理增加105.56%,其次是LOM和R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增加72.97%和54.17%。关键功能土壤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3.18—81.07)×10~3cfu/g,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24.82—379.72)×10~3cfu/g。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为HOMLOMRFMFCK,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HOM、LOM、RF处理显著高于MF、CK处理。双季稻田CH_4排放与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变化关系密切。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CH_4的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82.
环境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群落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研究方法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遗传结构的解析,但不能有效地与功能研究耦联.概述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核酸和蛋白质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新方法--环境mRNA 和 rRNA同时荧光原位杂交(FISH)、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稳定性同位素联合宏基因组学(SIP-enabled Metagenomics)和环境蛋白质组学(Metaproteomics)在环境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并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3.
盐胁迫对长春花幼苗生长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和250 mmol·L-1的1/2 Hoagland营养液处理长春花幼苗,7 d后测定其鲜质量、干质量、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色氨酸脱羧酶(TDC)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及文多灵、长春质碱、长春新碱和长春碱等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NaCl显著地降低长春花幼苗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在低盐浓度(50 mmol·L-1)下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在高于50 mmol·L-1时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NaCl处理下,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上升;TDC活性在50 mmol·L-1 NaCl处理下活性最高,而后随盐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文多灵、长春质碱、长春新碱和长春碱含量都是在50 mmol·L-1NaCl处理下最高,分别为4.61、3.56、1.19和2.95 mg·g-1,并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盐胁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春花幼苗生长,但促进了其生物碱的代谢,提高了生物碱含量;50 mmol·L-1NaCl处理对长春花吲哚生物碱代谢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中药骆驼蓬含多种生物碱,对动物有毒性。生活于荒漠半荒漠的骆驼可采食部分有毒植物而不中毒。为了解骆驼瘤胃微生物对骆驼蓬植物毒素的耐受与降解能力进行本研究。【方法】以含100mg/L纯品去氢骆驼蓬碱的M98-5培养基接种骆驼瘤胃内容物,经五代胁迫培养后分离可耐受/降解去氢骆驼蓬碱的细菌,以薄层析法检验其降解活力,以16SrRNA序列分析其进化地位。【结果】29个分离株中15株具有降解去氢骆驼蓬碱活性;16SrRNA序列分析显示,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6株,占55%;志贺氏菌属(Shigella)7株,占24%;芽孢杆菌属(Bacillus)4株,占13.8%;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巨型肠球菌属(Megasphaera)各1株。【结论】可耐受/降解去氢骆驼蓬碱的骆驼瘤胃细菌仅限于少数几类,且检测到的具有降解活力的只有乳杆菌类。 相似文献
85.
小麦和大豆茬口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反应系统,研究了小麦和大豆茬口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茬口均显著提高了黄瓜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了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P<0.05)、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了土壤基础呼吸和代谢商(P<0.05),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此外,两种茬口还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黄瓜产量.说明小麦和大豆茬口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6.
产Ⅱ类细菌素乳酸菌群体感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微生物通过感知与细胞密度相关的信号分子的浓度来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行为。许多产Ⅱ类细菌素乳酸菌通过自诱导肽介导的QS系统调控其细菌素的合成。本文综述了乳酸菌Ⅱ类细菌素合成的QS调控现象、调控机制、QS系统组分以及QS的应用。产Ⅱ类细菌素乳酸菌QS的研究,必将为揭示发酵调控机理、调控发酵过程提供新的研究平台,为食品级基因表达系统的开发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成分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阐述大曲贮存阶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索不同微生物种属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好地控制大曲品质提供微生物和风味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剖析大曲成熟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共存(Co-occurrence)模式方法分析不同种属微生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其相关性;利用SPME-GC-MS分析贮存过程中大曲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采用Mi Seq测序方法共得到3 710个OTUs,除不能有效比对的序列外共鉴定出29个门和160个种属。其中,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乳球菌属等是大曲中的优势菌群。随大曲贮存时间推移,贮存前期不断积累酸、醇类物质,后期酯类及含氮类等重要风味物质不断形成,而4-甲基苯酚等异味物质的含量却不断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与乳酸、乙酸等酸类物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芽孢杆菌与酸类及含氮化合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结构不断发生调整,风味物质向更优质白酒风味进行变化。除环境因素外,原核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曲贮存是白酒酿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88.
89.
1.加拿大学者Patrik Lee在研究呼肠病毒(reovims)的细胞受体时,发现该病毒可在肿瘤细胞中阻断癌基因Fas的信号传导途径,并利用肿瘤细胞产生病毒的蛋白。由于约2/3人的肿瘤有Fas被激活的信号传导途径,这一作用具有用呼肠病毒治疗肿瘤的潜在功能。在正常生长的细胞中有一种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可以阻止呼肠病毒的复制,但在肿瘤细胞中,活化的Fas途径缺少PKR活性,从而呼肠病毒可以在肿瘤细胞中增殖。自1998年开始Lee等开展了用呼肠病毒作为一种抗肿瘤制剂的研究,发现当呼肠病毒在肿瘤细胞中增殖后,细胞出现了凋亡或坏死。临床研究中,发现当有1亿病毒颗粒直接注入固体肿瘤中,病人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0.
对云南省昆明市某学生营养餐公司学生营养餐制作过程中的分餐人员手套、分餐桌面、营养餐及生产车间空气等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车间分餐人员一次性手套使用15 min 后,检出菌落总数含量均值达到29.67 cfu/mL,大肠菌群达到4.89 cfu/mL; 手套使用20min后,菌落总数均值达到584.83 cfu/mL,大肠菌群达到9.32 cfu/mL,手套严重污染;分餐桌面未使用前,大肠菌群均值达到9.26 cfu/mL,使用15min及20min后,大肠菌群则未检出;分装好的营养餐成品保温3h和4h后取样对比,发现菌落总数增长迅速,后者是前者的1.8倍,污染严重,说明分装是造成营养餐污染的主要环节,建议营养餐从制作完成到食用需于4h以内完成;车间生产3h后,空气中菌落总数达到89.33 cfu/m3,空气环境较差;车间生产4h后,空气中菌落总数达到307 cfu/m3,污染严重,需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