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济南春季常见的几种隐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随着气温的回升,济南各水体中就开始出现浮游藻类.在有鞭毛的藻类中,隐藻体形较小,但区分特征明显,易于辨认.有关文献记载,啮蚀隐藻为较好的污水指示种,主要分布于污染比较严重或者中等严重的水体中,所以对此类藻类的确认有一定的环境生物学意义. 隐藻类植物虽然较常见于一般水体,但由于其在系统分类的教科书上极少被提及,所以常不被理科教学所重视.该类植物隶属于甲藻门的隐藻纲,也有另立为隐藻门的.常见种类多是该纲的隐鞭藻目的隐藻属和色胞藻属.隐  相似文献   
62.
中国顶丝藻科新记录6种。密集旋体藻Audouinelledensa,亮管旋体藻A.hyalosiphoniae,小旋体藻A.parvula,羽状旋体藻A.plumosa,顶生旋体藻A.terminalis,图氏旋体藻A.thuretii。  相似文献   
63.
鱼腥藻1017株的混合营养型生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鱼腥藻1017株混合营养型生长有其特点,外源葡萄糖对生长的刺激不仅在低光强(800lx),而且在高光强(7000lx)也表现出来。其混合营养型生长速率在800-7000l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葡萄糖浓度5-20mmol/L范围内随外源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鱼腥藻1017株混合营养型生长与光能自养生长相比,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对数生长期延长,收获物浓度显著增高,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4.
Rhodosorus mairinus中藻红蛋白的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Rhodosorus marinus中提取了藻红蛋白,通过改进纯化方法,得到了三种电泳纯的藻红蛋白:B-型藻红蛋白1,B-型藻红蛋白2和b-型藻红蛋白(以下简称B-PE1,B-PE2和b-PE)。分别测定这三种藻红蛋白聚合体和亚单位的分子量。测定了它们的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B-PE的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比b-PE的多一个498nm的吸收峰,三种藻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酸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层理鞭枝藻藻胆体在不同浓度磷酸缓冲溶液中解离过程中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和光能传递。完整藻胆体的77K荧光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5nm它是末端发射体(核心-膜连接多肽和别藻蓝蛋白-B)的荧光峰。部分解离藻胆体的荧光光谱的主峰位移至652nm:次峰位于685nm;660nm为一弱荧光发射肩。它们依次为C-藻蓝蛋白,末端发射体和别藻蓝蛋白的荧光。严重解离藻胆体的荧光主峰移644nm;次峰由685nm移至682nm;660nm荧光发射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光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可传递给末端发射体洞时又表明C-藻蓝蛋白不仅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而且还与末端发射体相连接。提出该藻胆体光能传递链如下:核心-膜连接多肽藻红蓝蛋白→C-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B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记述中国弯茎叶蝉属FlexocerusKnohetFang1新种,吴萸弯茎叶蝉Flexocerusevodianussp.nov.,新种外形特征与弯茎叶蝉FlexocerusflexureuskuohetFang相似。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农学院。  相似文献   
67.
1.旋转囊探藻网纹变种新变种图1:1TrachelomonasvolvocinaEhrenbergvarreticulataShi,var.nov.囊壳圆球形;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纹。鞭毛孔无加厚环,具一低领。囊壳直径约16μm湖北:武汉,采于鱼池中,197310,31,李尧英采,图1:1(模式图,Iconotypus)本变种与原变种的  相似文献   
68.
藻胆蛋白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分子内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偶联剂3-(2-吡啶联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亚胺酯(SPDP)及改变配料比, 合成了两个R-藻红蛋白(R-PE)与C-藻蓝蛋白(C-PC)的复合物A和B.利用吸收光谱确定了分子内R-PE与C-PC的摩尔比为6∶1和2∶1. 通过荧光光谱, 观察到能量传递现象, 并计算出能量传递效率为63%和88%.证明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很高. 二硫苏糖醇(DTT)还原连接R-PE与C-PC的二硫桥键后, 能量传递被阻断. 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69.
鱼腥藻HB1017株化能异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检测了六株(种)鱼腥藻的化能异养生产能力。其中鱼腥藻HB1017株化能异养生长较快,鱼腥藻HB0株化能异养生长缓慢,其余四种鱼腥藻不能进行化能异养生长。鱼腥藻HB1017株能利用果糖、葡萄糖、蔗糖为底物进行化能异养生长,但生长速率依次递减,差别显著。8磅湿热灭菌的果糖和蔗糖,与过滤灭菌的相比,只能维持低得多的化能异养生长速率。然而,8磅湿热灭菌的葡萄糖能维持比过滤法灭菌的高得  相似文献   
70.
从青岛采集的多管藻(Polysiphoniaurceolata)中分离得到的R-藻蓝蛋白,在pH=7.0的0.05mol/L磷酸盐-硫酸铵缓冲液中,使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获得适合X光衍射分析用单晶。经Buerger徘循照相和XRD—100面探测仪分析,R-藻蓝蛋白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1(3)212,晶胞参数:a=b=137.5c=218.5α=β=γ=90°。用等比重梯度柱法测定了晶体和母液的比重分别为1.19和1.09。根据分子量与晶胞体积估算,一个不对称单位含有一个分子,推测它的分子聚集态形式为(αβ)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