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常规外固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记录和比较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24±8.16 min和8.83±1.01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9.50±9.87min和12.23±0.91周)(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是97.1%、8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口甲级愈合28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5例,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明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创口愈合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为深入研究该类细胞学特性,探讨与之有关的众多基础医学课题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手段。其体外培养主要受脐带离体时间、消化酶、培养液、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传代、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以不同角度插入微电极,定量分析了猫后内侧上雪氏区(PMLS区)细胞对运动光棒方向偏好的组织特征。结果显示:垂直于皮层表面相继记录的细胞,最优方向倾向于相似,其变化率显著低于电极平行或倾斜于皮层表面的测量值。提示该区细胞对运动刺激的方向选择性以垂直于皮层表面的“功能柱”的形式组织起来。在柱内最优方向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4.
肢体延长下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羊前肢延长后和对照侧的正中神经、正中动脉、正中静脉进行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实验,确定其应力-应变函数和连续松弛谱的各参数。从应力-应变曲线和归一化连续松弛曲线来看,在延长停止的初期,延长后试样相对于其对照侧试样的力学特性差异较大,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延长后试样相对于其对照侧试样的力学特性又趋于接近,正中神经、正中动脉、正中静脉都表现出这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5.
对70例急性心肌梗塞行清栓酶静脉给药的溶栓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自成  李秀兰 《蛇志》1997,9(1):10-14
用清栓酶静脉给药对7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持续进行24h溶栓疗法,再通率为88.57%;发病6h内接受溶栓者,再通率为93.9%,发病12h~24h接受溶栓者,再通率为33.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阐述了清栓酶溶栓的疗效机理,认为这是目前最理想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06.
猕猴肝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嘉绩 《兽类学报》1997,17(3):184-188
以铸型方法及实体解剖观察了猕猴(Macaca mulatta) 肝的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分支。猕猴肝门静脉与人、猪、兔、牛、羊等相似, 同样可将全肝分成二叶四段, 即左叶、右叶; 左外侧段、左内侧段、右内侧段、右外侧段。尾状叶的左、右部可分别隶属于左叶和右叶。猕猴肝大静脉有左外侧叶肝静脉、左内侧叶肝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及尾状叶肝静脉。此外, 作者对哺乳动物门静脉分支的规律性, 猕猴肝大静脉的命名及吻合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IL-1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IL-6、IL-17及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 d、3 d、7 d、14 d时血清IL-6、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3 d、7 d时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4 d时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采用Rt-PA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17、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FNB组和PCIA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CFNB和PCI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 d(T3)、术后2 d(T4)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并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 CFN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P0.05)。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较T1升高,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振幅(MA)较T1降低,PCIA组患者R、K较T1降低,α角、MA较T1升高,T2、T3、T4时点CFNB组患者R、K高于PCIA组患者,α角、MA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K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FNB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优于PCIA,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不影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后24h评分减少超过3分为溶栓早期有效组(24例),否则为溶栓早期无效组(25例),比较两组各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血生化、血压等均无差异(P0.05);早期有效组患者房颤发生率、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和溶栓前NIHSS评分较早期无效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有效组患者90天生活自理率较早期无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疗效好者3个月预后好;溶栓前无房颤、无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小剂量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P物质,5-烃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8(IL-6、IL-8)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比较两组Fg、APTT、PT、PLT、P物质、5-HT、IL-6、IL-8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Fg、APTT、PT、PLT、P物质、5-HT、IL-6、IL-8均较术前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能够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