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Zheng M  Zhang Z  Zhao X  Ding Y  Han H 《遗传学报》2010,37(9):573-582
The retina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s of vision pathway in vertebrate. The dysplasia of retina cause congenital blindness or vision disability in individuals, and the misbalance in adult retinal vascular homeostasis leads to neovaseularization-associated diseases in adults, such as diabetic retinopathy o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Many developmental signaling pathway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retinal development and vascular homeostasis. Among them,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has long been studied, and Notch signaling-interfered mouse models show both neural retina dysplasia and vascular abnormality.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roles of Notch signaling in the maintenance of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specification of retinal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and the sustaining of retina vascular homeostasis, especi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conditional knockout mouse models. The potential of Notch signal mampulation may provide a powerful cell fate- and neovascularization-controlling tool that could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la'eatment of reti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42.
林娜  李剑虹  包军 《生态学报》2007,27(8):3520-3526
实验室条件下小鼠常表现多种异常行为,通过对跳跃爬行鼠和非跳跃爬行鼠的亲代及F1代的行为观察,研究小鼠异常行为在继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皮质醇浓度与异常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代跳跃爬行鼠和非跳跃爬行鼠的异常行为差异显著(P<0.05),在正常行为中跳跃爬行鼠的平均睡眠时间和修饰行为的次数明显少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而探究行为的次数明显高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F1代跳跃爬行鼠的异常行为类型基本和母体一致,异常行为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亲代,说明异常行为具有遗传基础。通过测定皮质醇浓度,发现跳跃爬行鼠的皮质醇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说明皮质醇的分泌量影响着异常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鉴定和确定被预测为编码干燥相关蛋白的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 drB0118基因功能,探讨该基因对盐、渗透和氧化胁迫抗性的作用。【方法】构建drB0118基因缺失突变株(ΔB0118),通过氯化钠、D-山梨糖醇和过氧化氢等胁迫冲击实验及氧化胁迫条件下qRT-PCR分析,研究drB0118突变对非生物胁迫反应及氧化胁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drB0118突变导致菌株对NaCl和D-sorbitol胁迫的抗性降低;对氧化胁迫(H2O2)敏感;qRT-PCR分析显示,drB0118突变引起氧化胁迫抗性基因pod和oxyR分别下调4倍和10倍。【结论】D. radiodurans中drB0118参与了盐、渗透和氧化等多种非生物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44.
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信国  刘广绪 《生态学报》2015,35(7):2388-2398
人源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中CO2浓度越来越高,其中大约1/4至1/3被海洋吸收。过多CO2在海水中的溶解,除引起海水p H值降低外,还导致海水中碳酸盐平衡体系的变化,即"海洋酸化"现象。很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不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种,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活史在海水中完成,因此海洋环境的变化极易对其造成影响。大量研究已证实海洋酸化能对多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受精、发育、生物钙化、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影响。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影响研究的相关报道,归纳了其对海洋无脊椎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其生态学效应,探讨了现有研究在方法创新、内容拓展以及机理分析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展望了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B超及宫腔镜检查,宫腔内切除物或刮出物均送病理检查。结果:124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84例(67.7%),合并宫颈息肉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6例(12.9%),其中单纯性增生12例,复杂性增生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0.8%);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9.7%);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4.8%);子宫内膜炎3例(2.4%);胚物残留2例(1.6%)。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许冰 《生物磁学》2006,6(1):24-25,F0004
目的:探讨脑囊虫不同分期、分型的磁共振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脑囊虫病例127例,行MR轴、矢、冠位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脑囊虫分型:单发小囊型44例,单发大囊型6例,多发小囊型34例,脑实质钙化型18例;脑室型11例;蛛网膜下腔型7例;混合型7例.脑囊虫分期:活动期32例,退变死亡期49例,钙化期18例,混合期28例.结论:磁共振扫描能够清晰显示各种细节,是诊断脑囊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7.
污水诱导大蒜细胞微核及异常有丝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鑫成 《植物研究》2006,26(3):361-363
研究污染的河水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及细胞分裂的效应。结果表明,较重污染(PI=7.63)的河水对大蒜根尖染毒24 h以上,致使其有丝分裂指数下降明显(p<0.05),诱发间期细胞微核显著(p<0.01),导致有丝分裂异常和前微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48.
科学新知     
《植物杂志》2010,(3):4-4
谁是天生赌徒 大多数人都会规避风险较大的行为,但还是有些人愿意冒险赌博。一项新研究显示,这种“天生赌徒”可能是因为遗传病使大脑中的杏仁核出现异常,从而令其害怕损失的感觉没有常人那么强烈。研究人员让两名杏仁核异常的女性与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相似的其他人一起接受测试,  相似文献   
49.
<正>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受拉尼娜现象及大气环流异常等的影响,北方强烈的冷气流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在我国南方交汇,导致湖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等19个省区市遭受大范围的特大冰雪灾害。冻雨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成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钙化胎盘中的纳米细菌,为进一步探讨纳米细菌致胎盘钙化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剖腹产手术收集25份钙化胎盘组织标本,通过脱矿、过滤、离心处理,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运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培养物形态。结果 (1)培养3~4周后,对钙化组织培养标本进行观察,发现部分培养管底部出现紧贴管壁生长的白色沉淀物。(2)扫描电镜见纳米细菌为大颗粒成簇分布。(3)透射电镜可见纳米细菌为针状物的聚集体,大小不一。结论首次从钙化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鉴定出纳米细菌,表明其感染与胎盘钙化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其矿化机制以及所致钙化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