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整合素β3亚基与胚泡植人的相关关系。方法 取未孕动情期、真孕及假孕3-6天小鼠子宫作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检测整合素β3亚基围植人期子宫内膜的表达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 整合素β3亚基仅分布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在真孕组小鼠,受精后第4天,整合素β3亚基含量明显上升,第5天达到高峰,第6天又突然回落;假孕组小鼠,只有第5天时呈弱阳性表达,其余各天的表达均降至检测水平之下。结论 ①整合素β3亚基在真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与植人窗的开放相吻合,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客观标志。②启动整合素β3亚基表达变化的信号不仅受母体因素调控,还与胚泡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62.
孕卵在宫腔外的部位种植、发育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可发生在输卵管、卵巢、宫颈、腹腔,甚至肝脾等部位,但发生在骶骨韧带极少见。  相似文献   
63.
胚胎的宫内和异位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以训 《中国科学C辑》2004,34(2):105-112
胚胎植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被认为是调控女性生育和发展避孕方法最理想的靶点和关键薄弱环节. 近几年, 该领域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然而, 临床上的异位植入对胚胎正常植入的许多理论问题, 特别是对所谓的子宫“特异植入窗口”和子宫内膜-胚胎“特异对话”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在腹腔异位妊娠病例中, 少部分比例的妇女能完成全部妊娠过程, 生下发育正常的婴儿, 引起生殖生物学家的特别兴趣. 异位植入的事实表明, 对胚胎植入起决定作用的基因或分子可能不是来自母体, 而是来自胚胎, 母体组织只提供了胚胎发育的载体. 在加强正常和异常情况下胚胎植入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寻找和确定控制着床的内源和外源关键特异分子, 可为有效发展新一代抗胚胎植入特异避孕药物及寻找诊断和治疗异位妊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EGE及其受体在胚泡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显示:未孕和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仍呈EGF,EGF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阴性着色,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GF及其受体转录和表达较未孕期增强,受精后第6天,EGF及其受体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初级蜕膜带(primary decidual zone,PDZ);随着胚泡植入的进行,PDZ区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明显减少,而PDZ周围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增强,结果提示,EGF是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65.
66.
为了获得足够量的单克隆非特异性抑制因子-β蛋白(monoclonal nonspecific supressor factorβ,MNSFβ)及其抗体用于探讨MNSFβ在着床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了表达质粒pBV220/MNSFβ-hCCβ,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融合蛋白MNSFβ-hCCβ,用抗hCGβ抗体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融合蛋白MNSFβ-hCGβ得到了正确表达,且分子量和理论值相近,表达产物MNSFβ-hCGβ经初步纯化后用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体,同时,我们还构建了表达质粒pGEX-4T-2/MNSFβ,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融合蛋白GST-MNSFβ,用融合蛋白GST-MNSFβ对融合前的免疫小鼠回忆刺激并进行检测,制备了抗MNSFβ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应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MNSFβ在小鼠子宫内膜上进行了组织定位,结果显示,MNSFβ在着床日(受精后第4.5天)小鼠子宫非着床位点的表达和着床位点相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正常及异位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技术,采用地高辛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MMP-1,MMP-2,TIMP-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组)的子宫内膜(14例)、异位病灶组织(20例)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12例),分3批进行分子杂交检测,结果:3批结果相似。MMP-1,-2,TIMP-1mRNA在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EM组的子宫内膜MMP-1,-2及TIMP-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病灶组织的MMP-1,-2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IMP-1mRNA表达量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病灶中,存在MMP-1,-2和TIMP-1明显的平衡失调,这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和不孕有关。  相似文献   
68.
基于异位hCG的肿瘤免疫生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人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后 ,处于静息状态的胚胎基因被激活而表达胚胎蛋白。近来文献报道恶性肿瘤细胞能表达异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ctopichumanchorionicgo nadotrophin ,hCG) ,并发现异位hCG具有生长因子功能 ,与恶性肿瘤自我生长的调控、转移特性和恶性化程度 ,以及肿瘤微环境和免疫耐受的形成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1~ 6] 。因此 ,异位hCG在肿瘤免疫生物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1 .异位hC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Acevedo等采用高敏感定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  相似文献   
69.
线粒体双层膜的完整性是细胞存活的关键因素,其遭到破坏后会使细胞发生凋亡、焦亡或炎症。线粒体膜的破坏包括线粒体外膜通透、线粒体内膜通透、通透性转换,三者可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导致不同的细胞命运。然而,这些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叉关联,使得线粒体膜对细胞命运的调控错综复杂,导致人们对其机制缺乏清晰的认识。本综述首先分析了不同程度线粒体外膜通透在细胞存活、癌变或凋亡中的作用,接着讨论了线粒体内膜通透通过引发线粒体DNA释放促进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然后阐述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引发焦亡的作用机制,最后总结出线粒体膜完整性影响细胞命运决策的内在关联。深入了解线粒体膜完整性调控细胞命运的分子动力学机制,有助于为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0.
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该研究为探讨胚胎发生、组织细胞分化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模型,同时也为临床组织缺陷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手段。其中,经血源性子宫内膜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stem cells,MenSCs)来源丰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较低的免疫排斥的特性,可以实现个体化治疗,是临床最具有应用优势的干细胞。脑与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其损伤极为常见,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创伤之首。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相比,中枢神经受损后恢复较为困难,其治疗仍缺乏突破。而MenSCs的治疗有希望解决此难题,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Men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从而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