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9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利手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往曾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然而,针对灵长类以外的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是否存在利手,未曾有过报道.以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观察法,首次对其利手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大熊猫在个体水平存在利手现象,但是在群体水平不存在明显的一侧利手优势.雄性个体的利手指数与其年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90,P=0.008,N=19),即幼年雄性个体多表现为左利手,成年和老年雄性多表现为右利手.雌性不存在类似的相关关系(r=0.219,P=0.245,N=30).相对单一的食性和取食、活动及育幼方式,可能是影响大熊猫利手指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2.
斑块质量对大斑啄木鸟冬季觅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冬季对食物斑块的利用对策,2011年1月和2012年2~3月,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农田防护林中,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察了大斑啄木鸟在食物斑块的觅食行为,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斑块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比较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及觅食成功率等指标,分析斑块质量对其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差异都极显著,但觅食成功率差异不显著;除停留时间外,不同性别间觅食差异不显著。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与斑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觅食成功率与斑块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大斑啄木鸟倾向于在质量水平高的斑块觅食,表现为在这些斑块停留时间更长、往返次数更频繁;但觅食成功率不受斑块质量影响,这可能是大斑啄木鸟适应不同觅食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  相似文献   
193.
加快推进以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为核心的基本药物制度,已成为促进新医改提出的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标的重要环节,城乡居民对零差价政策的支持意愿及就医行为变化无疑是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观察点。以浙江省中部某县级市城乡居民对药品零差价政策意愿与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政策成效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 城乡居民对药品零差价政策的了解意愿和知晓程度偏低,年龄、平均月收入、政策知晓度、次均医疗费用下降度、药品种类满足需求度、限制销售非零差价药品的支持度等是影响居民经常性流向城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及首诊选择愿意的主要促进因素。并针对问题与发现,提出了相关思考与讨论建议。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通过对建立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具体内涵分值设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医师、管理者群体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具体医师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1分、2分、4分、6分、12分5个档位的参考分值,管理者打分与参考分值较为一致,医师打分有集中效应。结论 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管理将大大加强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在具体分值设定上应当再作调整,并加强对医师群体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5.
冯宏祖  姚永生  王兰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55-2560
以棉蚜及其天敌十一星瓢虫、叶色草蛉为对象,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了3种昆虫对不同味源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健康棉株叶片对棉蚜的吸引作用与虫害棉叶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棉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对虫害棉叶的选择性是健康棉叶的2.7和2.2倍(P<0.001),对MeJA处理棉叶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健康叶片(P<0.001),其中0.02μmol.mL-1处理的棉叶对天敌的吸引力最强,单一的MeJA对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也具有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按平均定额付费”方式对医生在为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时诊疗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广州市医疗机构按医保定额水平分为A、B两类,问卷调查A、B两类医疗机构共104名参与糖尿病足诊治的执业医师,研究不同医保定额水平下医疗机构医生行为的差异。结果 A、B两类医院医生在为糖尿病足医保患者诊疗时不容易发生诱导需求行为;A类医院仅有14.6%的医生愿意收治医保糖尿病足患者;“按平均定额付费”对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效果限制程度A类医院较强。结论 “按平均定额付费”能够有效地约束医生诱导需求行为,降低医疗费用,但对糖尿病足疾病的治疗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7.
目的 客观真实的描述医患间的信任现状及其对医方医疗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5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共1 01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25位医务人员进行定性访谈,通过统计分析描述并分析医患不信任问题现状及其对医方医疗行为的影响。结果 医方对于医患关系的评价低于患方,存在感觉患者不信任医方的担忧;继而产生了其言行过分谨慎、规避风险、消极自保的行为,甚至偏离医学科学原则的现象。结论 医患不信任情况的确存在,已经对于医方的医疗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从政府、医院以及媒体3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缓解医患间的不和谐关系,重建医患间不可或缺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8.
锈翅蚁蛉(脉翅目:蚁蛉科)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娟  李子忠 《四川动物》2012,31(2):181-184,338
锈翅蚁蛉为全变态类昆虫,在贵州省一年发生1代,11月下旬开始越冬,各龄幼虫均可越冬,次年3月苏醒.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13 d±0.56 d,幼虫期63.58 d±1.81d,蛹期26.35 d±1.14 d,成虫期20 d± 1.06 d.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详细描述了锈翅蚁蛉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幼虫的筑穴、捕食、蜕皮、化蛹、羽化以及成虫的捕食、交配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199.
2011年1月、7月、10~12月,采用事件记录法记录并分析了成都动物园圈养的2只(1♀1 ♂)亚洲象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次·h-1)和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在刻板行为类型及其时间分配格局中,雌象以摇头最多,占73.93%,而雄象则以刻板踱步最多,占69.58%.雌象和雄象的刻板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均是下午(12:00~17:00)多于上午(9:00~11:00);刻板行为持续时间最长的时间段均是16:00~17:00,雌象和雄象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还存在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0.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了探讨藏羚羊对异地环境的行为学适应,对异地圈养藏羚羊的卧息行为进行了不同性别、不同季节间的比较研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和统计了异地圈养藏羚羊冷季和暖季的卧息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暖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在卧息时间及卧息时间占全天活动时间的比例(卧息比例)上没有差异(卧息时间:Z=-1.126,P0.05;卧息比例:Z=-1.357,P0.05);在冷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在卧息时间及卧息比例上也没有差异(卧息时间:Z=-1.14,P0.05;卧息比例:Z=-0.307,P0.05)。雄、雌性藏羚羊的卧息时间及卧息比例没有季节差异(雄性卧息时间:Z=-1.465,P0.05;雄性卧息比例:Z=-1.631,P0.05;雌性卧息时间:Z=-1.742,P0.05;雌性卧息比例:Z=-1.852,P0.05)。季节和性别对藏羚羊卧息行为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F=0.057,P0.05)。总之,藏羚羊卧息行为之间既没有性别差异也没有季节差异,与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的卧息行为相比,异地圈养藏羚羊的卧息行为已经调整其行为学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