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钩藤是常绿藤本,属茜草科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文章就剑河钩藤较为严重的炭疽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其中分离出的葡萄座腔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叶接种、分离纯化、病原菌鉴定、葡萄座腔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得出最适合萄座腔菌的生长环境,即温度在30℃左右,喜光,偏酸性,pH在5左右,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粉,以为钩藤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2.
糖苷水解酶61家族(GH61)属于一类同时具有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的纤维素降解酶类,既具有微弱的纤维素内切酶活性,也可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纤维素晶体结构促进纤维素酶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在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GH61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及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出受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底物诱导表达的GH61家族基因StGH61-11。将StGH61-11进行重组表达,使用2,6-二甲氧基苯酚氧化反应测定其酶活力并优化诱导条件,表征其酶学性质并检测其对纤维素酶水解木质纤维素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在S. turcica基因组中存在21个GH61家族基因,且S. turcica在玉米秸秆的诱导下滤纸酶活明显增加,对其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在以玉米秸秆为碳源时GH61家族基因中有11个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将其中StGH61-1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最佳诱导条件为25℃、1 mmol/L IPTG诱导9 h,此时获得的蛋白比活力可达到(54.08±1.67)U/g。重组蛋白StGH61-11的最...  相似文献   
63.
座隔孢属(Toxosporiopsis Sutton & Sellar)为腔孢纲(Coelomycetes)之一小属,已描述2种。本文报道了该属产自中国的一个新种:中国座隔孢(Toxosporiopsis sinensisW.P.Wu)。新种生于胡桃(Juglans regia L.)枯枝上,它与已知种尖顶座隔孢(Toxosporio-psis capitata Sutton & Sellar)和大孢座隔孢(Toxosporiopsis macrosperma(Cavara)Sutton& Dyko)在子座大小,产孢细胞长度,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侧丝长度及其外围胶质鞘的有无等特征上差别极大,故另立新种。  相似文献   
64.
用纸片法作为筛选光敏物质及光敏作用的研究方法。结果证实了(1)竹红菌Hypo crella bambusae中含有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光敏活性的成分;(2)从中筛选到一种红色的光敏色素,属苝醌的一个新的衍生物,取名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简称“甲素”);(3)揭示了“甲素”是对可见光敏感、作用光谱较宽的光动力学(photodynamic)物质。从化合物的类型、光敏特性、治疗方法、治疗对象及其效果看,可以认为甲素是一新型的光化学疗法药物。  相似文献   
65.
竹红菌光敏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纸片法作为筛选光敏物质及光敏作用的研究方法。结果证实了(1)竹红菌Hypo crella bambusae中含有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光敏活性的成分;(2)从中筛选到一种红色的光敏色素,属苝醌的一个新的衍生物,取名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简称“甲素”);(3)揭示了“甲素”是对可见光敏感、作用光谱较宽的光动力学(photodynamic)物质。从化合物的类型、光敏特性、治疗方法、治疗对象及其效果看,可以认为甲素是一新型的光化学疗法药物。  相似文献   
66.
采用实地观测的方法,对南充市金城山三个不同生境中柔毛淫羊藿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毛淫羊藿花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其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30~41、22~34、9~18和4~8 d。三个生境中柔毛淫羊藿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基本相同,均呈单峰集中开花式样,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传粉者访问而达到生殖成功。开花物候指数与坐果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坐果数与始花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花期持续时间和开花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揭示了药用植物柔毛淫羊藿的开花物候特征与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67.
由于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果实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近年来倍受关注,但其野生资源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采伐压力。目前关于影响黑果枸杞果实产量的有性生殖过程研究较少,本实验对新疆库尔勒地区6个不同生境的野生黑果枸杞居群开展了繁殖生态学观察,并对各居群的访花频率、访花昆虫种类、柱头花粉落置、胚珠数、座果率、结实率和单株果实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访花频率与结实率、座果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传粉者是限制黑果枸杞有性生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粉者种类越丰富的居群其有性生殖产出越高,揭示了传粉昆虫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影响黑果枸杞繁殖成功的重要限制因子。此外,和静县华侨农场和焉耆县霍拉山河沟的黑果枸杞居群生殖产出明显与其传粉成功率相偏离,进一步分析表明,风沙侵蚀和人为采伐对植株的破坏是影响这两个居群果实产量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于野生黑果枸杞居群的保护及其人工规模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幼茎中分离出一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J11.菌株J11的发酵提取物经高分辨质谱分析,证实J11菌株可产紫杉醇.提取该菌株的基因组DNA,扩增核糖体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核糖体large subunit rRNA gene(LSU)序列,经测序获得该菌的ITS序列和LSU序列.序列比对和检索结果表明,J11菌株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sp.)属中的一个新菌株.形态学鉴定符合葡萄座腔菌属特征,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J11菌株的紫杉醇含量约为615.1μg/L.本研究首次证实葡萄座腔菌J11是一株高产紫杉醇野生型菌株,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病原菌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激活或者抑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来增强其自身侵染力,在病原物与植物互作初期的信号识别和转导中蛋白激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灰色大角间座壳菌(稻瘟病菌)蛋白激酶基因中含有丰富的SSR。作者通过对灰色大角间座壳菌(稻瘟病菌)基因组中的89个蛋白激酶基因的外显子区、内含子区、5′-UTR和3′-UTR区中的SSR进行了查找和分析,并对编码区中SSR的扩张或收缩对蛋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SSR在基因的调控区和编码区中的分布是不均一的,且这些基因的外显子区、内含子区、5′-UTR和3′-UTR区中SSR的组成和分布也均不相同;基因的编码区中三碱基和六碱基SSR相对较多,且SSR基序大都表现为GC含量较高,编码的亲水性氨基酸出现的频率也远远高于疏水性氨基酸。通过病菌群体中变异幅度的检测表明,几乎所有的SSR序列都存在多态性。根据灰色大角间座壳菌(稻瘟病菌)自然群体中SSR的变化幅度,对SSR的扩张或收缩对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进行预测,发现SSR的扩张或收缩都可能对蛋白的结构产生影响。这暗示着SSR的变异在致病相关基因的变异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红褐肉座菌(Hypocrea jecorina,即Trichoderma reesei的有性型)是工业上重要的纤维素酶生产菌株,也是用于研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模式菌株。在诱导物存在的条件下,H.jecorina可以迅速启动这些糖苷水解酶基因的转录表达,但不同的诱导物对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对不溶性诱导物如结晶纤维素如何诱导这些基因的起始转录问题有3种假设;并且已发现某些参与调控纤维素酶基因转录的正调控因子(Xyr1、Ace2、Hap2/3/5)和负调控因子(Ace1、Cre1),这些调控因子可在纤维素酶基因启动子上结合且彼此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红褐肉座菌纤维素酶基因转录表达调控中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