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本研究于2021年3~9月,采用目标观察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钦州湾八路水湿地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黑翅长脚鹬的栖息生境主要在盐田、虾塘和鱼塘,而巢主要分布在盐田生境。共发现39巢,雌雄共同营巢,按照主要巢材将其巢分为干草巢、碎石巢、泥皮巢和牛毛毡草巢4种;巢材包括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以及碎石、贝壳等;巢外径为(23.3±10.7)cm,巢内径为(11.2±1.9)cm,巢深为(1.6±0.5)cm,巢高为(6.5±4.3)cm(n=39);筑巢需(3±2)d(n=6)。窝卵数2~4枚,1~2 d产1枚卵,7 d内产完满窝卵(n=6)。雌雄均参与孵卵,雄性孵卵时间比雌性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雄性(8 550±245.9)min,雌性(7 530±263.3)min,孵卵期为(25±2)d(n=6)。育雏期(26±3)d(n=6),雌雄轮流育雏,育雏前、中期(雏鸟1~20d日龄),雌性育雏时间比雄性长,是雄性的2倍,育雏后期(雏鸟大于20 d日龄),...  相似文献   
32.
马金双   《广西植物》1993,(2):192-192
<正> 《广西植物》第10卷第3期268—269页(1990)和第12卷第2期190页(1992)分别刊登我国地方植物志介绍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后,作者收到一些读者,特别是外国学者和基层单位读者的来信,要求提供新的详细情况,或者询问有关地区植物志的出版信息。在此利用贵刊再次刊登近来获得的尚未介绍的地方植物志,作为前两部分的续篇,以示读者;同时感谢该刊编辑为作者和读者提供连续的交流信息。 1.《河北植物志》第3卷(1991),含菊科和单子叶植物;现本志已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33.
为保护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样方、样带法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共有入侵植物64种,隶属28科55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最多(15种)。草本植物最多,有48种(75.00%)。原产地来自美洲的植物最多,有49种。入侵风险等级可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严重危害的有8种(12.50%)。与广西、广东、海南及华南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在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原产地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北部湾与广西中越边境内陆地区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都超过60%。因此推测广西外来入侵植物有两条可能的入侵线路:一是从海南登录,二是从中越边境跨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相对整个广西)虽较少,但其8种Ⅰ级严重危害植物的防治,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广西内陆水域的外来鱼类进行入侵风险评估和适生区预测,为广西外来鱼类入侵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鱼类入侵风险和水生生物入侵能力筛查系统2个体系筛选广西内陆水域具有入侵风险的鱼类,并用最大熵模型预测高入侵风险鱼类在广西内陆水域的潜在适生区。【结果】广西内陆水域共记录有外来鱼类18种,其中13种鱼类具有高入侵风险,分别为尖齿胡鲇、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豹纹脂身鲇、齐氏罗非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短盖肥脂鲤、露斯塔野鲮、条纹鲮脂鲤、麦瑞加拉鲮和食蚊鱼,2种具有中入侵风险,为丁鱥和太湖新银鱼。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极易发生鱼类入侵的水域为黔江、郁江和南流江。【结论】对中、高入侵风险的鱼类均需重点监控且在具有高入侵风险水域应对外来鱼类开展持续性监测,并进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5.
本文概述了在广西沿海西部山心,巫头和Wan尾岛特殊环境条件下植被的性质及主要类型,初步分析了岛屿上主要森林植被群落的基本特点,并根据岛屿上主要植被类型组合,分布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上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
广西水土保持植物材料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先琨  黄玉清  苏宗明  冯玲   《广西植物》1996,16(1):88-94
植物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本文根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新思路和新模式,选用和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材料,研究其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广西前胡的香豆素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前胡Peucedaum guangxieuse Shan et Sheh根及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经硅胶柱层析分析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豆素化合物广西前胡素(peguangxenin)(1),白花前胡丁素[( )anomalin](2),伞形花内酯(umbellferone)(3),欧芹属乙素(imperatorin)(4),虎耳草素(pimpinellin)(5);其它类型化合物,falcarindiol(6),阿魏酸(ferulic acid)(7),β-谷甾醇(β-sitosterol).其中广西前胡素(1)是新化合物,经光谱及化学方法推证其结构为3′(S)-千里光酰氧基-4′(S)-羟基-二氢邪蒿素。  相似文献   
38.
详细记述了广西博白和湖南长沙中泥盆世的大瓣鱼科化石,依其特征建立一新属——广西瓣甲鱼Guangxipetalichthysgennov,该属头甲骨片排列型式与澳大利亚的Shearsbyaspis较为接近。同时讨论了鱼化石动物群及相关的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39.
九万山位于广西北部的中央(25°10’~25°25’N,108°27’E),界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其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海拔为1693m,最低处仅170m。经对1850号标本的鉴定,共计有藓类植物35科、101属和189种。本文分析了九万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将其划分为 10种类型。其中东亚成分最为丰富(39.33%),热带、亚热带成分次之(38.20%),而温带成分居第三位(18.54%)。本文选择了九万山临近的五个地区加以比较。其中,金佛山与九万山藓类植物的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0.68%和36.87%,神农架为57.29%和33.13%。尖峰岭为48.83%和22.29%,西双版纳为57.29%和29.63%。而我国东部的武夷山则为69.86%和39.57%,其相似性系数在相比较的五个山区中为最高。九万山区有4个特有属并明显受喜马拉雅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九万山区藓类区系中约有7%的种类是典型的热带成分。根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笔者认为九万山的藓类区系表现出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性,其分界线可能位于九万山的南侧。  相似文献   
40.
《广西植物》1995,(3):280-280
植物分类研究室的十年广西植物研究所分类研究室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985年建所50周年纪念活动,至今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转眼间又迎来了60周年所庆。植物分类研究室作为一个与所同龄的基础性研究部门,经老一辈科学家的培植和经营,也随着所的发展而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