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21.
谢福才 《兽类学报》1994,14(4):306-308
黄毛鼠(Ralluslosea)是我国南方农田主要害鼠,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农田鼠害已成为植保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掌握黄毛鼠种群数量变动规律,首先必须研究黄毛鼠的种群年龄结构以及个体年龄的鉴定方法。目前对黄毛鼠的年龄划分大都采用臼齿法和眼球晶体重法。实践证明前者尚有一定的误差,后者则要求仪器精度太高。为寻找一种既科学又简易的划龄方法,我们选择了体重、体长及尾长等生长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数学理论,采用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研究的手,把臼齿划龄转化为生长指标体重体长法划龄,我出了黄毛鼠划龄的简易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2.
水毛茛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丹 《水生生物学报》1994,18(3):263-271
本文根据6年定位研究结果,讨论了东北山溪激流中整株越冬的草本植物─-水毛茛的有关种群生态方面的问题;诸如水毛茛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年龄区段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等;并利用观测数据编制了水毛茛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和死亡动态曲线,根据种群生殖力表计算了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利用逻辑斯蒂标准曲线对植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进行拟合.最后对年龄区段的划分及其在生命表中的作用、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迁入与迁出对水毛茛种群大小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3.
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量了494例(男259例,女235例)布依族成人的6项皮褶(腓肠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肩胛下皮褶、三头肌皮褶、二头肌皮褶与面颊皮褶)厚度值,分析了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而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男女同年龄组间对应比较皮褶厚度值,总体看来,女性高于男性;(2)男性躯干和面部的皮下脂肪厚于四肢,这一点女性与男性接近;(3)布依族人6项皮褶随年龄的增加,其厚度变化不大,其中男性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24.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3):289
克隆植物不同年龄分株间可以通过生理整合作用相互传递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施肥可以改变林地资源状况, 进而可能影响分株间的整合作用及不同年龄分株间的生长关系。该文采用标准主轴(SMA)估计法和多元回归分析, 对不同施肥管理下大型克隆植物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群不同年龄分株(1年生分株、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间的胸径(DBH)关系进行了研究, 探讨毛竹不同年龄分株DBH大小关系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 连续5年施肥有效地增加了毛竹1年生分株的DBH, 而施肥1年处理下, 1年生分株DBH与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平均DBH差异不显著(p > 0.05)。1年生分株与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DBH之间的SMA斜率为0.88-1.10, 均与1.00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表现为等速生长关系。施肥1年和连续施肥5年没有改变不同年龄分株DBH之间的SMA斜率, 但连续5年施肥导致SMA的y轴截距显著增大(p < 0.001), 即在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DBH相同的情况下, 连续5年施肥使1年生分株具有更大的DBH增长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毛竹1年生分株的DBH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3年生分株DBH大小的影响, 而连续5年施肥可增强5年生分株对1年生分株DBH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5.
《生物磁学》2011,(4):I0003-I0004
荷兰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血液鉴定方法,仅凭一滴血甚至是陈年的血迹就能推算出一个人的年龄。该鉴定法有望在帮助警方侦破疑难案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6.
枝条最大水分导度是植物水分生理学研究中的核心指标之一,冲洗法是当前用来测定该指标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验测定之前首先必须要找到获得稳定的最大水分导度的可靠方法。本研究中,我们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不同年龄枝条为实验材料,通过枝条采集后立即用于实验测定和枝条经超纯水中浸泡过夜后再用于实验这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不同年龄枝条最大水分导度测定的影响,检测两种处理方式中枝条最大水分导度随冲洗时间的延长是否保持恒定来判断最大水分导度测定值的可靠性,探讨提高枝条最大水分导度测定结果稳定性的有效方法。结果显示:①未浸泡过夜的当年生枝条,经150 kPa压力冲洗达到最大导水率后,继续延长冲洗时间枝条导水率会呈近线性下降,而经超纯水浸泡过夜的当年生枝条以同样实验方法达到最大导水率后,继续延长冲洗时间枝条的导水率基本保持稳定。②二年生枝条无论是否经超纯水浸泡过夜处理,经150 kPa压力冲洗达到最大导水率后枝条的导水率都基本保持稳定,但经超纯水浸泡过夜后,二年生枝条达到最大导水率所需的冲洗时间明显比未浸泡处理短。③根据茎横截面上木质部面积所占百分比和枝条木质密度判断,实验期间当年生枝条的木质化程度明显比二年生枝条低。我们推测未经浸泡过夜的当年生枝条出现木质部水分导度随冲洗时间延长而下降是由于枝条遭受机械性损伤后产生的分泌物在冲洗过程中被引入导管堵塞导管腔所致,而超纯水浸泡枝条过夜可有效降低分泌物被引入导管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超纯水浸泡枝条过夜,可提高枝条最大水分导度测定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7.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生长在亚高山地带的大熊猫主食竹的实生苗、成竹和开花竹中不同发生年龄鞭系,以及同一鞭系内一系列生长年龄竹株作了酯酶、α-淀粉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竹种的不同发生年龄鞭系之间叶酯酶电泳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而同一鞭系内α-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表现与竹株生长年龄有关。由此认为,上述同工酶系统可以用作竹类无性系发育分析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28.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衰老及其衰老相关疾病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干细胞具有抑制炎症、调节免疫反应、预防细胞凋亡、替换和促进受损部位修复等功能。但证据表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外泌体是由内吞膜衍生而来的纳米级囊泡,包含脂质、蛋白质、核酸和代谢产物等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参与者。外泌体可以将生物活性物质转移至靶细胞,从而引起靶细胞的表型改变,进而调节器官的修复和再生。表型改变包括防止受体细胞凋亡、诱导靶细胞增殖、刺激免疫调节反应、减小靶细胞氧化应激以及增强氧供应。本文简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分泌以及信号传导过程,并重点讨论了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皮肤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尽管干细胞外泌体的临床应用仍然存在问题,但它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前景仍然值得探索,这对于延缓衰老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9.
讨论了一类与年龄相关的时变种群系统最优生育率控制的非线性问题,利用Ba- nach空间的Saks-Masur引理,证明了系统最优生育率控制的存在唯一性,并得到了控制为最优的必要条件和最优性组.所得结果可为种群系统控制问题的实际研究提供必要的数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