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31.
角倍蚜干母的刺探取食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杨子祥  吕翔  李杨 《昆虫知识》2011,48(4):997-1001
本文采用EPG技术监测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干母在第一寄主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的取食行为.获得干母在盐肤木小叶及叶翅上的取食波形7个,分别为np、C(A+B+C)、pd、E1、E2、F、G波.对干母在盐肤木小叶或叶翅上的取食部位组织进行切片...  相似文献   
132.
本文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地区金色蝗属Chrysacris 1新种, 即白纹金色蝗Chrysacris albonemus Zheng, Zhang et Zeng sp. nov. 该新种近似于山间金色蝗Chrysacris montanis Zhang et Zheng, 1993, 主要区别为: 1)头顶及头部背面具中隆线; 2)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1.6~1.8倍; 3)前翅前缘脉域宽为中脉域宽的1.5~2倍。附有金色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3.
盐角草是一种耐盐植物,有重要的食用、药用价值。为研究盐角草的内生真菌及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该文对采集于广西北部湾沿海盐角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RAPD对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ITS基因序列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内生真菌提取物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从北部湾盐角草植物中分离到14株形态不同的内生真菌,RAPD分析这些内生真菌有6种不同型别。ITS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和Curvularia lunataAspergillus candidusGuignardia mangiferae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 其中有三株与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 IBRC-M:30126的相似性为94%~95%,从系统发育树和菌落形态上看可能为Neocamarosporium salicornicola进化关系较近的一个新种。(2)抑菌实验表明,内生菌YJCJ3提取物具有比较好的抑制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活性,其菌丝体提取物的甲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溶解液都具有较强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活性; 而YJCJ5表现了较为广谱的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诺氏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noackiae)、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乡间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gaviniae)的活性,其中YJCJ5的菌丝体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溶解液有抑制诺氏布丘氏菌和气单胞菌的活性,甲醇和石油醚溶解液具有一定抑制乡间布丘氏菌的活性。该研究结果表明盐角草存在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内生真菌种群,其具有多种活性提取物,可用于抑制水产品的腐败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4.
《化石》2014,(2)
正最早的柴达木兽化石发现于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材料稀少,并自1935年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再无此类化石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史勤勤博士在临夏盆地发现了一种新的晚中新世柴达木兽化石——短吻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 brevirostrum),该项发现是相隔70多年之后的该类牛科动物的第二次发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57卷2期)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4例(64眼)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结果:(1)两组术前视力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视力情况都明显改善,同时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术前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组间与组内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术前前房深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4)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具备加深前房、控制眼压、提高视力的作用,同时安全性好,可作为标准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6.
记述锤角细蜂科中国及东洋区1新纪录属:扁锤角细蜂属Pentapria Kieffer,1905,并描述采自云南的1新种:中华扁锤角细蜂Pentapria sinica sp.nov.。提供了形态描述、特征图以及新种与分布于古北区相似种类的鉴别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膜翅目标本室(SCAU)。  相似文献   
137.
粳稻穗角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及稻米品质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及其重组自交系349个株系的穗角和10个稻米品质性状, 分析了穗角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对稻米品质10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与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相关; 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124*); 与粒长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和0.241**)。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2对主基因具有累加作用和加性×加性的上位性作用; 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胶稠度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均受3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6个品质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粒长、长宽比、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38.
研究了石菖蒲4种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象、谷蠹、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4种储粮害虫的驱避作用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石菖蒲4种溶剂提取物对4种试虫均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和触杀作用,处理60 h的平均驱避等级均达到Ⅲ级以上,对4种试虫的触杀死亡率均达到41.11%以上。  相似文献   
139.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时间序列法,分析了2002—2004年3—9月茶园和农作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为不相关序列,而不同深度(10、30、50、70和90 cm)土壤含水量有高度自相关性,为自相关序列,相关时间域为30~45 d.降雨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水分与降雨相关关系的主要因素.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强度由表层到深层不断减弱,其在土壤表层(10和30 cm)的有效性时间为7~8 d;在深层有效时间长短不一,但雨后2~3 d,降雨对土壤水分(0~100 cm)的影响最显著.旱季土壤含水量与降雨的相关时间比雨季短1~3 d,若持续5 d降雨量小于5 mm,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就会明显降低,可能引发季节性干旱.与农作区相比,降雨对茶园表层水分的影响较弱,但对深层水分的影响较强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0.
温度对双纹须歧角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 (Butler)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双纹歧角螟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1℃时,发育速率减慢。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35℃时蛹全部死亡。19℃、23℃、27℃、31℃和35℃下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7.1%、83.0%、85.2%、70.1%和0%。卵、幼虫、预蛹、蛹及从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8℃、8.95℃、7.80℃、9.09℃和8.86℃,有效积温分别为62.4、122.0、16.0、108.1和309.1日·度。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7℃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平均为91.3粒。19℃、23℃、27℃和31℃条件下,实验种群的净生殖率分别为31.0、41.8、46.7、0.8,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813、0.1439、0.1710、-0.0094,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42.2、26.3、23.1和19.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