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60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光敏反应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氧化反应中,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光敏化剂血卟啉Ⅳ和核黄素的抑制。随光敏化剂浓度增高及照光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加大。酶与光敏化剂反应后吸收光谱位移,峰形改变。紫外差示吸收光谱出现229nm负峰(血卟啉)和236—240nm峰(核黄素)。结果表明酶活的抑制与其蛋白构象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72.
中脑中央灰质(PAG)是电针或刺激外周神经抑制中枢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重要环节。最近的一些工作从形态上把PAG分为不同的亚核。不同平面、不同亚核的PAG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刺激PAG不同平面、不同亚核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有何区别,尚无系统研究。电刺激PAG背外侧亚核可  相似文献   
73.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温度和营养对临界光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1991,34(2):178-183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这些结果,为油松毛虫的世代发生及种群动态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临床分离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55的β-内酰胺进行了理化及酶学特性的研究。该酶为非诱导性,以头胞菌素酶活性为主.分子量为4 3000,等电点pl为4.95,酶反立最适pH为7.2,最适温变为37℃。该酶对各种底物的Km(μmol/L)值为:头孢噻吩185,头孢噻啶103、头孢唑琳200,头孢羟唑263.头孢氧哌羟苯唑830。对各种底物的相对水解率为头孢羟唑>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塞啶>头孢氧哌羟苯唑>青霉素>氧苄青霉素>头霉甲氧噻吩>羟羧氧酰胺菌素。该酶对羧苄青霉素、头霉甲氧噻吩棒酸青霉烷砜、对氯安息香酸汞及邻氯青霉素的抑制作用敏感。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94,丙泊酚麻醉)和研究组(n=9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10 min(T2)、术毕拔管后10 min(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T1时间点降低,T3时间点高于T2时间点(P0.05),研究组T2时间点HR、MAP较T1时间点降低(P0.05);研究组T2、T3时间点HR、MAP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术后1h(T4)、术后1d(T5)时间点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T4、T5时间点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手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机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7.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的主要特征在于异常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能够导致全身多脏器、多组织功能紊乱。其中HF常见的中枢系统并发症--认知功能紊乱(Cognitive Disorders, CDs)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以及执行力受损等;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受损导致的脑灌注不足、自身免疫系统激活导致的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内分泌轴紊乱导致的内分泌紊乱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F患者罹患CDs的风险明显高于非HF患者;CDs严重影响HF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本文对目前HF导致CD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总结,以期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续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3例烧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伴发脓毒症(脓毒症组),44例患者未伴发脓毒症(无脓毒症组),另选取3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休克组(n=4)、严重脓毒症组(n=7)、一般脓毒症组(n=8),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3)和预后不良组(n=6)。动态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结果:无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脓毒症组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烧伤后7 d、11 d、15 d,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均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一般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组患者高于一般脓毒症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指标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联合检测对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RP、PCT及WBC水平。采取肺炎严重程度CURB-65评分将观察组的76例患者分为低危组(n=63例),CURB-65评分3分,以及高危组(n=13例),CURB-65评分≥3分;依照观察组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70例)以及死亡组(n=6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URB-65评分与PCT、CRP均呈明显的正相关(t=0.532,0.497,P均0.05)。结论:CRP、PCT以及联合检测可以为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有利的信息,且CRP、PCT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119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CRR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反应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28d内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下降,氧合指数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乳酸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d内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