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ghrelin对心肌梗死大鼠恶性心律失常和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每天两次注射ghrelin(100μg/kg)或生理盐水。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的心脏重量并且观察大鼠的血流动力学。使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1)、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注射药物前后分析大鼠的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hrelin治疗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生存率显著增加(P0.05),心脏功能增强,但心肌梗死面积差异不大(P0.05)。结论:Ghrelin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生存率、缓解心肌梗死大鼠心率失常、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在高温高湿应激状态下拉西地平对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和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在大鼠心肌中表达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温高湿组、拉西地平干预组,每组10只。喂养6周后颈动脉插管测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B超检测左室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GRP78及CHOP蛋白及表达水平。结果:高温高湿组的大鼠平均动脉压(MBP)、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PWT)、左室重量指数(LVWI),GRP78及CHOP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拉西地平干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压(M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重量指数(LVWI),GRP78及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高温高湿诱导的左室重构;拉西地平可能通过降低GRP78及CHOP的表达干预了ERS介导的心肌肥厚通路,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就地成形载药装置概念、形成机制和应用前景并以PLA/PLGA及PLA/PLGA与PEG的三嵌段共聚物为基质的就地成形植入物,在其形成机理、制备条件、降解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论是由这两类聚合物制备的就地成形植入物在药物缓释方面有着许多优良特性,但同时也有各自不足之处,它们是处于进一步研究发展阶段的新型药物缓释装置。  相似文献   
34.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已广泛用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然而,该技术存在血管壁弹性回缩和内膜增生等不足。PTA术后植入金属裸支架(BMS)虽然可以减少血管壁弹性回缩,但由此引起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又成为治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药物洗脱支架(DES)被用来解决狭窄问题,但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内皮化延迟和必须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药物涂层球囊(DCB)获得了快速发展。DCB作为非支架方案,可将所携载的活性药物转移至病变段血管壁,对ISR或原发病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DCB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从机制上阐述涂层技术、涂层药物、赋形剂等对DCB功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DCB在PA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波立维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 BNP)、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T-pro BNP、IL-6、IL-8、LVEDD、IVS、LVD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NT-pro BNP、IL-6、IL-8、LVEDD、IVS、LVD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抑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左室重构,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6.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了解体外反搏(吸氧)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全部受试者采用HP Sonos 100多功能超声心动图仪做常规脉冲多普勒检查,同步记录心电图,观察患者体外反搏(吸氧)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多个参数.体外反搏(吸氧)治疗后VE/VAEi/Ai的比值分别提高了22%,35%(P<0.001).体外反搏(吸氧)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确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B型利钠肽(NT-proBNP)、可溶性AXL(sAXL)联合褪黑素(MT)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的100例HFpEF患者为HFpEF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sAXL、M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sAXL、MT水平对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HFpEF组血清NT-proBNP、sAXL水平高于对照组,M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100例HFpEF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1.00%(31/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NT-proBNP、sAXL升高为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M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sAXL联合MT预测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NT-proBNP、sAXL、MT单独预测。结论:血清NT-proBNP、sAXL水平升高和MT降低与HFpEF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能成为预测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指标,血清NT-proBNP、sAXL联合MT预测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非侵入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实验对象为24名因房室传导阻滞或慢性心房纤颤而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男12人,女12人,平均年龄70.2±6.1岁),所有患者均因不典型心绞痛入院和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改变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通过体外程控进行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幅度如左室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检测后行冠脉造影术评估冠脉狭窄情况,及实验前后测定B型脑钠肽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有13例通过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测得LVEF随起搏心率增加而降低,这其中又有11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冠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诊断的准确性84.62%;11例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患者实验后30分钟测得的BNP水平较实验前明显升高。结论: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及具有诊断意义的方法,可用来评价植入起搏器术后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继发性ST-T改变难以判断的心肌缺血,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提供可靠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钛合金人工听小骨与自体组织在开放室鼓室成形听力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接受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给予自体骨组织治疗以及钛合金人工听小骨治疗,听力统计根据0.5、1.0、2.0及4.0kHz的评价气岛差值进行计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前后气导值及气骨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气导值及气骨导差值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手术后与对照组手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合金人工听小骨与自体组织在开放室鼓室成形听力重建中的疗效明显优于自体骨组织治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0.
脑利钠肽(BNP)是利钠肽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BNP是一种包含了32个氨基酸的多肽,于1998年被日本学者从猪脑中发现并提取出来.它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受压分泌,故可以反映左心室壁承受的压力大小.BNP可产生排钠利尿效应,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血浆容量;同时还可扩张血管,从而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有大量研究显示,血浆BN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增高,因此它可作为心衰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BNP还可作为早期心血管疾病的筛查高危因素.近年来BNP在诊疗心血管疾病、呼吸困难、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过程中均显示出重要作用.现就BNP在上述多学科领域中运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