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植物V类几丁酶苦瓜同源基因(McChi5)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月华  侯磊等 《遗传学报》2002,29(11):1028-1033
苦瓜是一种病害很少的蔬菜作物,用3′RACE方法从苦瓜叶片RNA中扩增了一个与烟草V类几丁酶序列相似的片段,进一步用Y-RACE方法扩增了相应的5′端序列,经序列拼接,获得了植物V类几丁酶苦瓜同源基因(McChi5)的全长cDNA基因,该基因全长1348bp,含有一个1044bp的ORF。推测的蛋白质由347个氨基酸组成,计算所得的分子量为38.3kD,等电点为5.77,同源性分析表明,McChi5蛋白与烟草V类几丁酶,拟南芥的推测几丁酶和类几丁酶蛋白,以及哺乳动物和细菌的一些几丁酶有序列相似性,并具有第18家族糖基水解酶的保守域,Southern blotting表明,在苦瓜基因组中存在2个拷贝的McChi5基因,同时也存在少数同源基因,RNA dot blotting分析表明,McChi5基因有组成性表达的特性,伤害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不明显,对McChi5基因可能的生物功能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2.
以三工河流域为例,讨论了植被动态及其地貌、水资源利用、河流廊道和排碱渠等景观要素的变化对植被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流域内的植丛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表现出较大变异性.以河流廊道为核心,通常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呈带状分布,且由内向外随水热条件的改变,植被类型由乔灌木林依次向灌丛草甸、盐化草甸、荒漠化草甸和荒漠层次结构过渡.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景观要素,其斑块多样性、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密度等指数值较高,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其优势度和均匀度较高.各景观要素的稳定性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荒漠>沙砾石地>城镇用地>水体>农田>牧草地>菜地>林地>居民点>盐碱地>荒草地>水浇地>果园.梭梭群落的净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8月,而博乐蒿、琵琶柴群落的净生长量高峰值出现时间各年度不同.博乐蒿群落与海拔相关系数最大,而琵琶柴群落则与土壤水含量、地下水位关系密切,梭梭群落与4~9月降雨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3.
三工河流域荒漠绿洲植被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三工河流域为例,讨论了植被动态及其地貌、水资源利用、河流廊道和排碱渠等景观要素的变化对植被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流域内的植丛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表现出较大变异性.以河流廊道为核心,通常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呈带状分布,且由内向外随水热条件的改变,植被类型由乔灌木林依次向灌丛草甸、盐化草甸、荒漠化草甸和荒漠层次结构过渡.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景观要素。其斑块多样性、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密度等指数值较高,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其优势度和均匀度较高.各景观要素的稳定性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荒漠>沙砾石地>城镇用地>水体>农田>牧草地>莱地>林地>居民点>盐碱地>荒草地>水浇地>果园.梭梭群落的净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8月,而博乐蒿、琵琶柴群落的净生长量高峰值出现时间各年度不同.博乐蒿群落与海拔相关系数最大,而琵琶柴群落则与土壤水含量、地下水位关系密切,梭梭群落与4~9月降雨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4.
几丁糖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几丁糖膜的基础性研究报道较多,但还未形成产品。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几丁糖膜在创伤敷料、术后防粘连、硬膜修复等方面的作用及制备,为进一步形成产品作指导。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多胺类物质与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报道。就多胺类的合成途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以及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儿炎性反应和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NEC新生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注射液)、血必净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注射液及血必净注射液),每组例数各为30例。对比四组新生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白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cTnI)、B型钠尿肽(BNP)水平,记录四组死亡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组间H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较对照组在术毕和术后1 d下降,联合组较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术毕和术后1 d下降明显(P<0.05)。术前组间MA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较对照组在术毕和术后1 d升高,联合组较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术毕和术后1 d升高明显(P<0.05)。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联合组术毕、术后1 d CRP、IL-17、TNF-α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且联合组低于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同时间点(P<0.05)。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联合组术毕、术后1 d cTnI、BNP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低于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同时间点(P<0.05)。联合组死亡率较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低。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NEC围术期使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有利于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轻新生儿的炎性反应,发挥心肌保护作用,降低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7.
108.
采用再生几丁质亲和层析和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电泳,纯化了扁豆荚几了酶,其分子量30kD,等电点为9.1,主要呈内切酶活性。扁豆荚中不同组织几丁酶比活力有很大差异。在豆荚发育过程中,其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而比活力则持续上升,表明扁豆几丁酶活性变化与发育相关。经HgCl2处理后,扁豆荚壳和种子的几丁酶活性均明显提高。在扁豆荚发育的不同阶段,几丁酶的诱导特性也有明显差异,幼嫩豆荚几丁酶诱导活性的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9.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药物对频域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在于阐明频域心电图(FCG)可以反映冠状动脉血流量(CBF)。狗的冠状动脉(CA)左前降支予以轻度狭窄,R_x、R_(xy)、F_(min)值都增大,说明FCG这些参数的变化比由CA左旋支狭窄引起的变化提前出现(左旋支在中度狭窄时才出现FCG的变化)。当狭窄程度达到中度或重度时,除了R_y在中度狭窄不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余指标都显著增大(p<0.05),F_(min)和R_(xy)增大程度尤其明显(p<0.01),心率(HR)和CBF显著下降,主动脉平均压(P_a)轻度下降。 在CBF减少的情况下,通过CA灌注硝酸甘油(8μg/min)10min后,HR、CBF、R_x、R_y、R_(xy),和F_(min)没有明显变化,而小冠状动脉远端平均压(P_c)降低(p<0.01),p_x、P_y也降低(p<0.05)。在相同情况下,灌注烟浪丁,HR和P_a几乎不变,P_c和CBF明显上升;除F_(min)外,FCG所有的指标都增大(p<0.05)。在CA狭窄的情况下,麦角新碱可诱发血管收缩,反映在P_a、HR和CBF轻度下降和P_c、P_x、P_y、R_x、F_(min)、R_y和R_(xy)显著上升,CA灌注麦角新碱(0.2μg/min)后,FCG的指标随着缺血程度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0.
<正>值此新年来临之际,《生物工程学报》全体编辑人员向所有编委老师和审稿专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衷心感谢各位老师为保证本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付出的辛勤劳动!2014年度为本刊审稿的专家有(以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