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31.
温度与植物种类是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气候变暖背景下, 不同树种及树种互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仍不清楚。该文以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主要建群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为研究对象, 采用红外加热器模拟增温,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云杉、冷杉单种和二者混种, 以及裸地对照), 研究不同物种及增温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与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1)无论增温与否, 与裸地相比, 云杉与冷杉单种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类群及总PLFAs含量, 而混种仅在非增温条件下增加了微生物群落PLFAs含量; 另一方面, 增温显著促进了裸地真菌(F)和云杉根区革兰氏阴性菌(GN)的生长, 但对冷杉与冷杉-云杉混种小区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 非增温条件下, 植物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增温情况下云杉、冷杉单种和混种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显著降低了土壤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GP/GN), 增加了土壤真菌细菌比(F/B)(64.29%-35.71%), 而增温时, 仅冷杉单种对GP/GN和F/B有显著影响。(3) PLFAs含量与土壤碳含量显著正相关, 微生物群落结构(F/B)则与土壤pH及无机氮含量有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 在非增温情况下, 无论单种还是混种均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 但在增温情况下混种对微生物群落PLFAs含量无显著影响, 两个物种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增温条件下也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2.
林线树种幼苗的生长紧密关系着高山林线的形成。通过室内发芽实验测定了岷江冷杉种子萌发能力。2015年春,在川西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之上的高山林线交错带,通过播种处理(播种和不播种),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灌木和草地群落)和围栏处理(围栏和不围栏)对岷江冷杉幼苗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高山林线形成机制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岷江冷杉室内发芽率31.4%,成活率随时间下降。(2)灌木群落的全年日平均空气温湿度显著高于草本群落,而两群落的全年日平均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3)未播种样地没有发现岷江冷杉幼苗,说明林线交错带缺乏岷江冷杉种子。(4)与不围栏样地相比,围栏封育分别显著提高了岷江冷杉幼苗成活率2.0%(2015年)和2.2%(2016年);与灌木群落相比,草本群落中岷江冷杉幼苗成活率显著提高0.8%(2015年)和1.2%(2016年),说明灌木对林线交错带幼苗更新具有更强的竞争作用。围栏处理下,草本群落中岷江冷杉幼苗成活率显著高于灌木群落;不围栏处理下,草本群落中岷江冷杉幼苗成活率显著低于灌木群落,2017年在不围栏样地没有幼苗存活,说明动物干扰对林线交错带森林更新有阻碍作用。研究表明,高山林线交错带森林更新,受种子、植物竞争和动物干扰(例如,放牧)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可以通过播种、植物剔除(去除竞争)和围栏等促进幼苗更新和成活。  相似文献   
233.
以峨眉姜花地下茎茎尖为外植体,在MS+6-BA 8.0~10.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不定芽,在MS+6-BA 4.0 mg/L+NAA 0.2 mg/L+3%蔗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在1/2 MS+IBA 0.5 mg/L+2%蔗糖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后移栽入珍珠岩:泥炭(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87%。  相似文献   
234.
祝正银  祝世杰 《植物研究》2011,31(4):385-388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茜草科)鸡矢藤属二新种,即峨眉鸡矢藤与长冠鸡矢藤。  相似文献   
235.
资源冷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呈极度濒危状态。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江西南风面无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资源冷杉所在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8种,隶属34科47属; 含属种较多的科有杜鹃花科(2属8种)、山茶科(4属6种)、冬青科(1属6种)、樟科(2属5种)、壳斗科(3属4种),占总种数的42.0%; 热带性质的属共占非世界属总数的46.5%,温带性质的属共占48.8%,中国特有分布的属占4.7%; 古老的残遗属和亚热带山地的表征属占有极大的优势。群落乔木层可分为4层,第一亚层和第二亚层的优势种有资源冷杉、南方铁杉、南方红豆杉和多脉青冈等。调查的资源冷杉种群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所在群落是该地区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236.
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亭  孙冰 《植物研究》1994,14(3):313-328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东北地区云冷杉林进行研究.1)环境背景;2)云冷杉林三个主要树种的生态属性;3)以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和臭松为优势种的林分的每一植被类型的树种组成及其结构;4)影响林分的干扰因子;5)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的主要演替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237.
越南冷杉 新种 图1 Abies fansipanensis Q.P.Xiang,L.K.Fu et Nan Li,sp.nov. Abies delavayi Franch var.nukiangensis auct.non(Cheng et L.K.Fu)Farjon etSilba:N.T.Hiep et J.E.Vidal,Fl.Camb.Laos et Vietn.28:45~46,pl.3 :9~16,1996.  相似文献   
238.
川西贡嘎山峨眉冷杉成熟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媛  朱万泽  孙向阳  胡兆永 《生态学报》2018,38(17):6125-6135
成熟森林的碳收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关于西南亚高山暗针叶林成熟林碳通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尚不明确对碳循环的作用。以涡度相关技术为基础,对川西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成熟林生态系统尺度的CO_2通量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利用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冷杉成熟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PP)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源汇状况,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CO_2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结果表明:(1)峨眉冷杉成熟林NEE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现"U"形变化,白天为负值,夜间为正值,中午前后CO_2通量达到最大;各月间日平均NEE变化差异显著,NEE峰值最大出现在2015年6月(-0.64 mg CO_2m~(-2)s~(-1)),峰值最小出现在2016年1月(-0.08 mg CO_2m~(-2)s~(-1));日平均NEE由正值变为负值的时间夏季最早,冬季最晚,NEE由负值变为正值的时间冬季最早,夏季最晚。(2)峨眉冷杉成熟林NEE、Re和GPP具有明显的月变化。2015年6月和12月NEE分别达到最大值(-46.02 g C m~(-2)月~(-1))和最小值(-1.42 g C m~(-2)月~(-1));Re呈现单峰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6月(84.78 g C m~(-2)月~(-1))和2016年1月(12.82 g C m~(-2)月~(-1));GPP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6月(130.81 g C m~(-2)月~(-1))与2016年1月(16.15 g C m~(-2)月~(-1))。(3)空气温度(T_a)、5 cm土壤温度(T_(s5))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峨眉冷杉成熟林CO_2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T_a与CO_2通量呈指数相关(R~2=0.5283,P0.01);白天CO_2通量与PAR显著相关(R~2=0.4373,P0.01);夜晚CO_2通量与T_(s5)显著相关(R~2=0.4717,P0.01)。(4)全年NEE、Re和GPP分别为-241.87、564.81 g C m~(-2)和806.68 g C m~(-2),表明川西贡嘎山峨眉冷杉成熟林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239.
梵净山是远古时代大自然赐予中华大地的一片净土。这里有4.34万公顷郁郁葱葱的森林,2000余种密密层层的草木,几十种形形色色的珍稀动物,还有史称的九十九条美丽溪水和一柱擎天的雄伟金顶。洁净的空气,秀丽的风光,灵动的鸟兽,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梵净山。走进梵净山,就如同置身于500万年前中国大西南的自然环境中。由于梵净山地处偏远,外界对这里的珍稀动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了解尚显不足。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外高等院校的专家,从梵净山的动物、植物、生态系统以及管理  相似文献   
240.
调查了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1.5 hm2(100 m×150 m)固定样地内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用点格局方法分析样地内主要种群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以及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样地内胸径≥2 cm的乔木有13种,种群密度差异大,重要值在前4位的为臭冷杉、红皮云杉、白桦和花楷槭.种群的径级结构近似倒“J”形.臭冷杉和红皮云杉空间分布相似,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 随机 均匀分布.白桦在≤40 m尺度为聚集分布,>40 m尺度变为随机分布,而花楷槭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除白桦和花楷槭两者间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负相关以外,其余种群间均为小尺度上正相关、大尺度上负相关.臭冷杉和白桦种群间正相关的显著性强,其他种群间正相关性普遍较弱.样地内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表现为中小尺度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趋于随机分布.掘根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的空间点格局呈单峰型分布,随机、聚集和均匀3种分布均有出现.折干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的空间点格局分布整体波动不大,小尺度上在随机和聚集分布间交替出现,到大尺度则归于随机分布.两者间的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32 m尺度为显著正相关,>32 m尺度为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