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学报》2002,21(4):522-524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霉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992.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 ,是山东重点棉区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1 0万 hm2 - 30万 hm2。棉蚜、棉铃虫是棉花害虫的优势种 ,自九十年代以来 ,由于生态、气候、品种等变化 ,对棉花害虫发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给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防治棉铃虫为主的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1 - 5] ,现综述如下 :1 棉花种植结构的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菏泽市棉花种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 ,蔬菜、果树面积扩大 ,棉花种植面积调减。 2 0 0 1年全市植棉 1 9.5万 hm2 ,较 1 992年 2 9.6万hm2 减少 34.2 % ;二是纯…  相似文献   
993.
丛枝菌根真菌一新种——枣庄球囊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系统》2002,21(4):522-524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994.
韩维栋  黄剑坚 《生态学报》2017,37(24):8537-8548
传统涉及植物区系和重要值的研究思路通常先分析该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然后再分析该区域某个区系中某个优势种的重要值。该种思路存在未能完全同时反映不同区系不同植物物种参与群落构建和其在群落中的地位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构建物种群落指数,以雷州半岛天然季雨林的木本植物为对象开展研究。基于雷州半岛8个区域的80个20 m×20 m固定样地的实测数据,通过植物区系+重要值的方式构建物种群落指数开展研究。(1)湛江云脚村群落、湛江湖光岩、雷州鹰峰岭、雷州足荣村、徐闻双洋村、廉江高桥和廉江谢鞋山皆以热带区系分布为主导,数值皆大于0.8以上。廉江根竹嶂地理位置特殊,以9区系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为主,数值接近0.5。(2)第2区系树种在雷州半岛群落树种组成和构建中处于优势地位,最高值为0.4261,朴树和鹅掌柴为优势种;第3区系树种和第6区系树种处于劣势地位;第4区系树种处于优势地位,最高值为0.3339,橄榄为优势种;第5区系树种处于优势地位,最高为0.3787,阴香和樟树为优势种;第7区系树种在雷州半岛地区群落内分布较为均衡,普遍适应各个样地。本研究表明,雷州半岛地区带有明显的热带性区系特征;物种群落指数能够较好的体现雷州半岛样地各个区系树种在植物群落组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杨林森  王志先  王静  陈金鑫 《广西植物》2017,37(11):1428-1442
湖北植被尤其是鄂西地区,在近代以来备受植物学家的关注。该研究基于植物标本、文献资料与野外调查成果,整理出湖北兰科植物名录,结合湖北的地形与气候特征分析了湖北兰科植物的分布格局、区系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湖北兰科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及东南部山区,以鄂西山地最为丰富,中南部江汉平原最少,900~1 200 m中海拔地段丰富度最高;物种多样性由南至北、由西至东呈递减趋势,鄂西南与鄂西北之间具有最大相似性;除拟兰亚科(subfam.Apostasioideae)外的5个亚科湖北均有分布,计有15族54属141种,单种属和寡种属分别占总属数的50.00%和33.33%;湖北兰科植物东亚分布成分占40.43%,中国特有种占总种数的41.84%,东亚区系主体突出,中国特有成分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中国—日本成分占优势;温带属性较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特征明显,有25个热带分布属及27个温带分布属,热温比为0.93,种级水平的热带分布类型占8.51%,温带分布类型占91.49%;一些稀缺种在台湾与湖北的间断分布,表明两者植物区系有较强的关联性;湖北兰科植物区系与西南及横断山区联系密切,是与东部地区植物区系交流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文献,对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及区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4科121属292种,其中,苔类28科38属88种,藓类36科83属204种。该保护区共有湖北新记录科2科、新记录属9属、新记录种73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有11个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占30.89%)、东亚成分次之(占18.92%)。相比清凉峰、大巴山、十万大山和佛坪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呈现出科多种少的特点,物种分化程度更高。木林子保护区与清凉峰的苔藓植物组成相似度最高,与佛坪相似度最低。该研究结果从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角度佐证了清江流域物种分化程度较高的观点,为丰富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和湖北省苔藓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7.
分别利用5’RACE和3’RACE确定了CMV\|SD RNA2的5’和 3’末端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得到了RNA2的5’端一半的cDNA克隆pC25和3’端一 半的cDNA克隆pC23,并通过拼接构建了RNA2全长cDNA克隆pC2F。通过对pC25和pC23进行序列 测定,得到了RNA2的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MVSD RNA2由3048nt组成,其中存在2个 部分重叠的阅读框ORF1(79~2652nt)和ORF2(2414~2746nt),分别编码858aa的2a蛋白和111 aa的2b蛋白,并在2a蛋白的序列中发现了动植物病毒复制酶所特有的两个保守序列。该株系 RNA2核苷酸序列与分属CMV I亚组的Fny株系和II亚组的Q株系RNA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 为917%和756%;2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和677%,2b蛋白的氨基酸序 列同源性分别为830%和513%。同源性比较的结果表明SD株系属于CMV I亚组。  相似文献   
998.
张文堂 《古生物学报》2006,45(4):523-527
小林贞一曾经描述产自山东蒙阴的Anomocarella两个完整个体,当前描述的Anomocarella的标本产自山东东平,它比蒙阴的标本更完整。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西藏特有种子植物名录,结合物种自然地理分布信息,对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科属种多样性组成特征、物种生活型多样性、垂直海拔分布及县域尺度分布格局、属水平植物区系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特有种热点地区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西藏特有种子植物有1 079种,隶属89科297属,特有性高,其中含20种以上的科为19个,含特有种最多的科为菊科;含10种以上的属有24个,含特有种最多的属为翠雀属(Delphinium)和小檗属(Berbe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特有种中占绝对优势(66.4%)。从区系成分来看,温带性质的属占主导(61.6%)。东南部的墨脱县含特有种数量最多(271种)。总体上,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匀,喜马拉雅东南麓是丰富度最高的区域。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的海拔分布范围宽泛,集中分布在3 000~4 500 m,特有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分布格局。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确定西藏植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次序、红色名录制定及自然保护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弄清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成分及多样性成因,为减少外来入侵植物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已知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其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从生态指标(种子植物数、气候类型数、地表水总量、年均最高温)及社会经济指标(10年总进口额,10年总入境游客数) 2方面,将云南省与其他入侵植物多样性最高的9个省市进行比较,以探讨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成因。【结果】在区系组成上,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比例在科、属、种水平上分别为50.85%、63.16%和63.39%。入侵种所在科、属,常广域分布,但入侵种原产地分布范围却不大,并倾向于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如热带美洲、狭义地中海区)。入侵植物所在科的入侵种数与该科包含的世界种数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省市级行政区域内入侵植物种数与该省市国际贸易额、入境游客数等指标没有相关性,而与各省市的种子植物数、气候类型数存在显著性关系,与地表水总量和年均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云南省的自然生境适宜外来入侵植物的生存和扩散。需要对具有热带性质,所在分类单元为大科、大属,且地理分布距离与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