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和北部湾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微体古生物在各盆地生物地层框架建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上述盆地已发表的渐新世—上新世沟鞭藻化石有关文献,简要评述了沟鞭藻化石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2.
本文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 1501站早—中中新世(21-12 Ma)深海沉积物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群落分析,初步探讨了钙质超微化石演化与大洋碳储库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6 Ma,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反映海水由高生产力环境向低生产力环境过渡,而与之对应的是大洋海水碳同位素由变重转为变轻;而在~14.2 Ma,钙质超...  相似文献   
183.
钙质超微化石楔石属的三个分子:Sphenolithus predistentus,Sphenolithus distentus,Sphenolithus ciperoensis是渐新世生物地层重要的化石带标志分子。这三个物种属于该属渐新世的一个演化序列,该演化序列早期的S.predistentus-S.distentus和晚期的S.distentus-S.ciperoensis两对物种之间存在形态过渡类型,使得难以准确鉴定,导致渐新世生物地层划分一些问题。此外,对这三个物种演化的关系是渐进式或是间断平衡式也有不同看法。为进一步了解这三个物种形态演化特征并探讨它们的演化关系,我们选择南海北部ODP 1148站位及IODP U1435站位的渐新世沉积物样品,针对这三个物种个体的形态特征展开定量形态研究。使用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对两个站位19个样品里1 171个楔石个体进行六个形态参数度量,包括了个体总高、顶刺高、基座高、基座宽、基座夹角及消光线夹角。统计结果显示,S.predistentus-S.distentus-S.ciperoensis演化序列中,这三个种的六个形态学参数变化范围边缘相互叠复,缺乏可确切划分界限。三个种个体基座高与基座宽之比依三者的演化次序呈现逐渐增大的渐变关系。以上证据表明S.predistentus-S.distentus-S.ciperoensis为渐进式演化。  相似文献   
184.
185.
《植物杂志》2011,(7):84-87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是甘肃省蒙古族人的聚居区,他们的祖先曾长期在新疆北部和青海柴达木地区生活,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体现在民族心愿、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文化素养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6.
高梅 《生命世界》2006,(3):54-57
好莱坞电影《夺面双雄》又名《变脸》,警探与杀手之间的“换脸”,混淆了正义与邪恶,成为影片最大的看点。伊莎贝拉·蒂努瓦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居住在法国北部的城市瓦朗  相似文献   
187.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LW5井3 070—3 480m井段81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86个孢粉属种类型;另有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膜。根据孢粉和藻类化石组合面貌、丰度变化和特征分子的分布规律,将研究井段地层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3 070—3 325m井段为Polypodiaceaesporites-Dinocysts组合,层位相当于珠江组,时代为早中新世。本组合含丰富的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孢粉以Graminidites,Zonocostatites和Chenopodipollis等为主,沉积环境为滨浅海,气温较高,指示了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古气候;3 330—3 470m井段为Alni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组合,与珠海组层位相当,地层时代为晚渐新世。本组合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少量出现,孢粉含丰富的Pinuspollenites和Abietineaepollenites,出现较多的Cedripites等,反映海陆交互的古环境,显示了气温低的亚热带古气候。  相似文献   
188.
南海北部陆坡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为古海洋和古气候演化提供了绝佳的研究材料。本研究对南海北部陆坡中部MD12-3429站(20°08.52’N, 115°49.84’E,水深903 m)的高分辨率沉积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重建了海洋氧同位素期(MIS)6期以来上部水体结构和表层古生产力变化。并与陆坡底部MD12-3432站(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 m)对比,旨在进一步探讨南海北部陆坡上部水体环境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受到冰期冬季风增强和表层环流变化的共同影响,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冬季海表温度波动可达7–8°C;MIS2–4期和MIS 6期时, MD12-3429站的温跃层明显比MD12-3432站的深,可能与海平面下降后、河流输入在近岸地区形成的淡水盖层和强冬季风通过埃克曼输送形成的向岸流有关;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bulloides+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含量和非共生种/共生种比值显示南海北部陆坡初级生产力在MIS 6期晚期和MIS 2期显著增高,这可能是当时较低的海平面和较强的...  相似文献   
189.
底栖有孔虫群落及其地球化学组成是海底冷泉区发育的重要指示标志之一。对南海北部东沙西南海域4个含碳酸盐结核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底栖有孔虫群落分析,以探讨该区底栖有孔虫对冷泉活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底栖有孔虫群落组合总体具有玻璃壳含量高、胶结壳含量低的特征,主要属种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其次Discanomalina semipunctata,Gyroidina soldani,Lenticulina orbicularis和Cibicides lobatulus也有较高含量。该区底栖有孔虫群落组成与邻近正常沉积区有显著差异,总体上含碳酸盐结核区底栖有孔虫以玻璃壳表生种为主,而正常沉积区的胶结壳和内生种则相对有较高含量。Cibicides属底栖有孔虫和D.semipunctata通常附生于蠕虫管壁、珊瑚枝或碳酸盐结核表面,它们在东沙西南区域大量出现可能与该区硬底质沉积密切相关。我们提出D.semipunctata可作为南海北部硬底质类型冷泉活动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90.
植物水分利用在生态系统水文循环及其生产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下寒温带森林水分胁迫逐渐加剧,对其典型树种水分利用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以大兴安岭北部典型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L)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降雨、木质部水和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δD和δ18O),揭示不同水源δD和δ18O值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及树干边材液流通量,分析不同水源对2树种的利用率和利用量,揭示生长季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生长季水分利用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大气降雨和土壤水同位素均受蒸发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且土壤水同位素分馏程度存在树种间的差异,兴安落叶松分馏程度大于白桦。(2)降雨和蒸发对2个林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值在上层土壤(0—10cm)影响强烈,而对中下层影响较小,且各层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值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3)在5月和9月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主要利用上层土壤水分,对上层土壤水分的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