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择期ERCP治疗的1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取石效果、手术前后胃肠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为(37.90±4.21)min、术中出血量(10.86±1.29)mL、术后通气时间(4.38±0.65)d、切口疼痛时间(1.02±0.12)d、住院时间(8.62±0.96)d、手术成功率为97.56%(160/164)、一次取净结石率为95.73%(157/164)、二次取净结石率为1.82%(3/164)。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GIQLI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5例、胆管炎1例、出血6例、高淀粉酶血症4例。结论:ERCP术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需积极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2.
目的:以高尿酸血症为基础,探讨一种接近临床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模型塑造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塑造高血尿酸状态大鼠,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检测两组大鼠踝关节不同时间段肿胀度、炎症分级;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尿酸及其生成排泄相关指标、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表达相关指标;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痛风模型造模48小时内,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炎症分级评分较高;实验第21、28 d,模型组大鼠血清UA含量升高(P0.01);实验第28d,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脏中XOD、ADA活性均升高,血清及肝脏MDA表达增多、SOD表达减少(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中IL-1β含量增加;HE染色表明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有明显病理损伤。结论:在大鼠高血尿酸状态下可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此模型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痛风发作过程,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LI)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98例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尿酸水平分为1、2、3三组(n=32、32、34)。结果:以尿酸水平分组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三组的LI个数、血肌酐、尿素水平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个数与影响因素的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尿酸及尿素水平与腔梗个数相关(P〈0.05);LI个数与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LI个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高龄高血压患者中,尿酸水平的增高可能是LI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UA、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CRP水平增高(5.34±1.98 mg/L vs.11.36±2.73 mg/L,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UA (345.63±86.4 μmol/L vs.493.76±101.2 μmol/L,P<0.05)、CRP (5.34±1.98mg/L vs.21.3±2.24 mg/L,P<0.05)和FBG(3.86±1.34 g/L vs.6.85±2.36 g/L,P<0.05)水平显著增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心肌梗死组的UA(378.91±89.7 μmol/L vs.493.76±101.2 μmol/L,P<0.05)、CRP(11.36±2.73 mg/L vs.21.3±2.24 mg/L,P<0.05)和FBG(4.27±2.08 g/L vs.6.85±2.36 g/L,P<0.05)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升高,3个指标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水平,同时选择5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与健康孕妇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D-二聚体、CRP和尿酸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几种天然产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尿酸排泄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灌胃氧嗪酸钾和酵母膏,制作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灌胃给药褐藻糖胶、柠檬酸钾和东哥阿里提取物,2周后采血并进行代谢实验,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24小时尿液体积、pH值、尿酸浓度及总量,分析三种活性物质对机体尿酸水平、尿酸排泄、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种物质均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其中东哥阿里提取物组的24小时排泄尿酸总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褐藻糖胶对实验大鼠的血清尿素氮水平升高有抑制作用.结论:三种活性物质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浓度有降低作用,其中褐藻糖胶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保证尿酸的顺利排泄,而东哥阿里在降低血尿酸水平的同时,24小时尿液中排泄的尿酸总量也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尿酸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应用钬激光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1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经URL治疗85例,MPCNL治疗97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MPCNL术中一期碎石清除率为(93/97)95.88%,5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2~0.4 mm,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平均手术时间75±2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5 d,平均住院费用14589±3284 RMB;URL术一期碎石清除率为(39/85)45.88%,46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3~1.5 mm,需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治疗排石,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72/85)84.71%,平均手术时间102±4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平均住院费用9086±1259 RMB。MPCNL术中有1例因穿刺后出血改行二期MPCNL术。URL术中输尿管扭曲、狭窄、息肉出血视野模糊不清,需改行切开取石术6例,结石移位到肾内改行MPCNL术11例。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MPCNL和URL联合钬激光治疗各有其优缺点。MPCNL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URL相对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结石移位发生率、残石率较高,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结石位置、大小、梗阻程度、肾积水量、患者经济状况,术前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术者的经验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2):I0003-I0003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英国《自然一通讯》杂志上刊文称,他们发现痛风不光是肾脏排出尿酸的功能降低所致,肠道排出尿酸功能的降低也是一个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胆酸钠和依地酸二钠不同摩尔比、胆汁中不同药物浓度、溶解时间与胆管结石溶石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在一个月内胆汁中药物浓度为0.1%的、摩尔比分别为0:1、8:1、4:1、2:1、1:1、1:2、1:4、1:8和1:0的九个等级的胆酸钠和依地酸二钠的溶石实验,摩尔比为1:1的这两种溶石药物在胆汁中药物浓度为0、0.1%、0.2%、0.4%、0.8%、1.6%和3.2%的溶石实验,和摩尔比1:1的溶石药物在胆汁中浓度为0.1%的经过0、1、2、4、8、16、32和64d的溶石实验;评估这三个实验的各自溶石质量是否相等(P<0.05有显著性统计意义)。结果:胆汁中药物浓度、溶石时间相同时,单药依地酸二钠溶石效果比胆酸钠强,复合药物比单药效果好,越靠近摩尔比为1:1时的溶石能力越强,在摩尔比为1:1时溶石能力最强;在相同时间、摩尔比为1:1的复合药物中,药物浓度越大,溶石能力越强;在有充足溶石药物的条件下,相同摩尔比、相同药物浓度,溶解的时间越长,溶石能力越强(P<0.05,有显著性统计意义)。结论:胆酸钠和依地酸二钠摩尔比为1:1时,复合药物具有最大的溶石效果;在有充足溶石药物的条件下,药物浓度越大,溶解的时间越长,溶石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0.
男性与女性痛风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痛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74例男性痛风患者和8例女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表现,计数资料的对比均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发病年龄高峰不同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年龄较男性大,男性集中在40~70岁,女性集中在60~70岁;绝经后女性患病多因服用利尿剂诱发痛风;男女均出现痛风石;首发第一跖趾关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机率二者无差异(P>0.05),但女性患者合并冠心病占62.5%,男性占9.5%,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服用利尿剂后发病者7例占87.5%,而男性服利尿剂后发病者有2例,占2.7%,因服利尿剂致痛风发作在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痛风患者年龄较男性大,多与服利尿剂有关,二者临床表现相近,均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均易出现痛风石,女性因发病年龄大,更易合并冠心病,二者一般治疗相同,低嘌呤饮食,控制饮食,碱化尿液,抑制尿酸形成,促进尿酸排泄,治疗并发症,去除诱因,停用利尿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