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92.
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种群及其生境1948~2003年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护和恢复水杉原生种群提供科学依据,对中国湖北利川水杉原生母树及其生境1948~2003年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主要结果有:①1948年初步调查为1000多株,1983年普查有5746株,涉及4个镇(场)、45个行政村,分布面积为6万hm^2;2003年普查为5388株,分布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有2种分布类型:散生分布的有896株,群落分布的有4492株,最大的种群为105和123株。②中国政府对水杉的保护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过去只重视对个体的保护,忽视了对群落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导致由混交林变为纯林、结构趋于简单、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更新困难,1983~2003年的20年间已有386株水杉原生母树死亡,亟需对水杉原生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③应运用现代恢复生态学手段,开展水杉植被恢复重建理论研究,首先加强对集中分布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就地保护,其次小河河谷实施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与重建。④人为活动对水杉的危害加重,应减少及停止一切有害的人为活动,改善水杉原生母树生境,提高居民、社区自主参与水杉保护的意识;进行生态移民和实施退耕还林等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7~9月对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统计保护区共有兽类76种,隶属7目23科.保护区内有国家I级保护兽类5种,国家II级保护兽类16种.在76种兽类中,古北界种类14种,占18.4%;东洋界59种,占77.6%;3种为广布种,占4.0%.保护区兽类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牛羚、水鹿,其次有藏酋猴和金丝猴.兽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保护索索棚一带.  相似文献   
94.
叹气沟河优势摇蚊种群动态、周年生产量及营养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月-2007年3月对清江流域二级河流叹气沟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摇蚊优势种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斑特突摇蚊(Thienemanimyia lentiginosa)、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和拟长跗摇蚊(Paratanytarsus panhenogeneticu)的生活史均为1年2代;拟长跗摇蚊、斑特突摇蚊的种群密度6月、9月和翌年3月出现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在5月和翌年1月出现峰值;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湿质量)和生产量(P)/生物量(B)分别为斑特突摇蚊17.44g·m^-2、3.4,波特真开氏摇蚊1.66g·m^-2、2.3,拟长跗摇蚊3.3g·m^-2、6.4;3种摇蚊的生产量在时间动态上重叠程度较大,主要发生在春季;通过对3种摇蚊的前肠内含物分析,测算了各类食物的比例及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无形态碎屑为主要食物类型,占前肠内含物的73.27%-86.89%,而斑特突摇蚊生产量则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贡献率(51.64%)。  相似文献   
95.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一直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群与埃迪卡拉纪化石群和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库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寒武纪早期与小壳化石群伴生的宏体动、植物化石的缺乏。发现于峡东地区的寒武纪早期岩家河生物群填补了这一缺失环节,该生物群包含宏体动物、宏观藻类、小壳化石、球形化石(可能的胚胎化石)、微古植物和蓝菌类等化石,部分宏体化石显示了从埃迪卡拉纪向寒武纪过渡色彩。化石保存方式有碳质膜、黄铁矿化、磷酸盐化、硅化。因此对岩家河生物群生物多样性和埋藏学进行综合研究,将可提供纽芬兰世(梅树村期)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台地内部的局部凹陷盆地相的一个较完整的生物景观图,对探索"寒武纪大爆发主幕"前夕生物的辐射、演化模式及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6.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48-953
于20132014 年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开展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调查, 并分别采用营养动态模型、Cushing 模型、Tait 模型和Downing 模型计算了该库湾滤食性鱼类的渔产潜力, 以此来评估其水体承载量。结果表明, 香溪河库湾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据此计算的渔产潜力显示了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高岚河水域的渔产潜力较其他水域要大;夏季渔产潜力最大, 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秋季、冬季。上述方法计算的滤食性鱼类渔产潜力分别为7.3103、1.046104、1.256104 和2.064106 kg/y。除了Downing模型外, 其他方法的估算结果较接近渔业资源量的真实状况。以3 个模型计算的渔产潜力为核算依据, 确认该库湾滤食性鱼类的水体承载量约为104 kg, 最大持续捕捞量可达5103 kg/y。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02-909
为了解三峡库区的忠县甘井河段水域牧场生态渔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于2013 年3、6、9 及12 月按季度对该河段4 个站点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 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河段浮游植物有7 门93 个属种, 其中绿藻门的物种数最多, 有37 种, 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39.79%, 其次为硅藻门和蓝藻门, 物种数分别为26 种和13 种,分别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27.96%和13.98%;浮游植物的年均丰度为757.67104 ind./L, 变化范围(3.065743.99)104 ind./L, 年均生物量为4.40 mg/L, 变化范围0.0317.67 mg/L;水体的年平均透明度为1.18 m, 叶绿素a、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8.54 g/L、0.13 mg/L、1.95 mg/L;浮游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年均值分别为2.90 和0.88, 全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为37.5971.86, 由此推断, 甘井河水质属于中污染轻污染状态、中营养型富营养型。在鱼类生长旺季的6 月, 甘井河段养殖区内的水质优于非养殖区, 这可能与养殖区内放养滤食性鱼类有关, 证实了水域牧场没有带来水环境的污染, 反而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体。    相似文献   
98.
甘肃灵台雷家河新第三纪晚期的大哺乳动物组合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出自甘肃灵台雷家河村东南小石沟[72074(1)、72074(4)]和文王沟(93002)等地的新第三纪晚期地层。它们包括15种,分属8属、9科、4目,可能代表两个不同时代的组合。第一组合所在的地层层位是72074(4)剖面的L5~L3层和72074(1)剖面的第3层,主要由 Hipparion pater、Acerorhinus sp.、Nyctereutes.、 Hyaeninae gen.et sp.indet.和Gazella niheensis等类型组成,其性质与山西榆社高庄组南庄沟段和醋柳沟段产出的大哺乳动物的接近,时代可能为中上新世。第二组合所在的地层层位是72074(1)剖面的第2层,以Anancus sinensis 和Cervidae gen.et sp.indet.为代表,其性质与榆社麻则沟组动物群的相近,时代为晚上新世。  相似文献   
99.
核桃坪看猫     
冬涸夏涨,奔流不息,皮条河是贯穿整个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条河流。河内多奇石,河水幽蓝清澈,两岸野花芬芳,树木葱茏。早些年,当地老百姓若要到河对岸走亲访友或采药一般都是采取过”溜索”的方式。所谓”溜索”,就是用动物的皮分股纽绞成绳固定在河两岸,绳上套木制的溜筒,俗称“溜壳”。当人们需要到对岸时,把系在溜筒上的一根皮绳拴在自己的腰上,借助自身力量便可到达对岸。皮条河也因此而得名。然而,溜索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内方便了交通,却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若当中疏漏了某一个环节,人便有生命危险。随着社会的发展,“溜索”已不能满足当地老百姓的交通要求。于是,保护区内  相似文献   
100.
乌兰泡子和贝尔湖上架着两道“龙门”。跳过“龙门”并不能变成龙,但是鱼儿们被天性中洄游的力量驱使,纷纷跃出水面,想要跳过去,甚至撞到头破血流……中蒙两国为了保存自己的渔业资源而设置的闸口,人为设置的国界,成了鱼儿们的“国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