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8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81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定向改造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G1008,获得产G418单组分工程菌。【方法】以温敏型穿梭质粒p KC1139为载体,构建敲除基因genQ*重组质粒p QB303,通过接合转移,导入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影印筛选和PCR鉴定genQ*框内缺失突变菌,利用TLC和MS分析其代谢产物组分。【结果】获得一株genQ*缺失工程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 GQ175,其代谢产物为G418单组分,生物效价达828 mg/L,与出发菌G1008的产抗能力相当。【结论】工程菌GQ175产G418单组分,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同时,证明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庆大霉素C-6′脱氢酶基因为genQ*,且无其他同功酶基因。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我们最近获得的小桐子低温驯化转录组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本工作研究了低温驯化条件下差异表达变化较大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A基因JcnsLTPA。克隆到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83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513 bp,编码170个氨基酸,存在ATT_LTSS典型保守功能基序。其启动子区域中鉴定到了TATA框、CAAT框、CATA框、W框等顺式作用元件以及CRT/DRE低温响应元件。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茎、根、叶中都有表达,以茎中表达量最高、且受低温诱导最显著。同时,酵母表达JcnsLTPA也提高了重组酵母菌的抗低温能力。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小桐子JcnsLTPA是与抗冷性密切相关的基因,可以用于小桐子的抗冷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993.
根毛是根系特异化表皮细胞外伸形成的管状凸起物,是植物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根毛的发育可分为根毛细胞命运决定、根毛起始、根毛顶端生长和根毛成熟等阶段。本文对根毛发育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及其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综述,并从根表皮细胞命运决定分子机理, EXPANSIN、bHLH和MYB等转录因子以及小G蛋白和生长素/乙烯等方面简要说明了根毛生长发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温度对草小卷蛾Celypha flavipalpana Herrich-Schaffer种群动态和繁殖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不同条件下(20~32℃,16L︰8D,RH=70%~80%)对草小卷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系统研究,并于26℃下建立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结果】经统计分析,其卵、幼虫、蛹、成虫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30±2.43、6.45±1.57、11.01±1.78、12.40±2.7和9.48±2.19,有效积温(日·度)分别为45.05±8.88、492.01±42.48、107.53±13.63、65.51±12.39和671.86±94.19;实验种群趋势指数I>1,次代种群数量呈12.13倍趋势增长,净增值率R0=15.85,世代平均周期T=39.99,内禀增长率rm=0.0691,周限增长速率λ=1.0715,种群倍增时间t=10.0331。【结论】在20~28℃,草小卷蛾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32℃下幼虫期和蛹期发育速率减慢,部分幼虫出现休眠状态;26℃下次代实验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越冬代是田间防治的重点,明确光周期和温度对越冬幼虫出土的影响,对桃小食心虫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光周期和温度组合,每天记录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数量、病菌感染率。【结果】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时间差异很大,最短20 d,最长可达116 d,且出土时间分散。温度对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率有显著影响(2011,df=3,F=9.9,P<0.05;2012,df=3,F=5.519,P<0.05),试验光周期对其出土率无显著影响(2011,df=2,F=0.577,P>0.05;2012,df=2,F=9.9,P>0.05),桃小食心虫在不同温度下出土规律不同。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白僵菌感染率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提高(2011,df=3,F=65.713,P<0.05;2012,df=3,F=29.198,P<0.05),细菌感染率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2011,df=3,F=28.705,P<0.05;2012,df=3,F=38.97,P<0.05)。【结论】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出土持续时间长,出土时间分散,温度对其出土率及病菌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舔食盐分是野生动物的常见习性,但针对具体物种的研究较少。我们于2013年秋季(9~10月份)利用4台红外触发相机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麂(Muntiacus reevesi)利用人工盐场的时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收集照片记录398条,其中可鉴别性别的记录288条。结果显示,小麂日均访问盐场(12.97±2.14)次,舔盐高峰出现在8:00~9:00时以及14:00~16:00时,低谷分别出现在2:00时、6:00时以及21:00~23:00时。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小麂对距离公路较远的盐场访问次数显著高于近公路盐场[远离公路盐场(10.86±2.25)次,近公路盐场(2.10±0.58)次,t=3.77,P=0.001]。不论以全天统计抑或按照不同时间段(上午、下午和夜间)分别统计,雌雄两性对盐场的利用强度均无显著差异。我们仅发现在13:00~17:00时,雄性访问盐场的强度显著高于雌性(t=﹣2.47,P=0.048),且在13:00~14:00时和15:00~16:00时出现两次访问高峰。我们推测性别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体型差异以及雄性的干扰,均可能是雌性在下午时段降低盐场利用的原因。人为活动对离公路近的栖息地干扰较强,因而影响了小麂对栖息地的利用,使小麂回避靠近公路的盐场。因此,我们建议自然保护区在选择盐场位置时应考虑人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讨不同日龄幼龄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小脑皮质的组织学结构变化,本文分别以1、5、9日龄幼龄红嘴相思鸟为研究对象,通过H.E.和甲苯胺蓝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红嘴相思鸟小脑冠状切面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1日龄时小脑皮层由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3层构成,外颗粒层较厚且清晰,而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界限不清楚;5日龄和9日龄时小脑皮质均可见外颗粒层、分子层(ML)、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4层结构。对不同日龄红嘴相思鸟小脑皮质各层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日龄增长,小脑皮质、分子层和内颗粒层厚度极显著增厚(P < 0.01),浦肯野细胞体积也极显著增加(P < 0.01);外颗粒层厚度变化不明显(P < 0.01),呈现先增厚后变薄的趋势,与皮质厚度的比例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幼龄红嘴相思鸟在出生后,随日龄增长,小脑皮质层逐渐发育成熟。内颗粒层与外颗粒层的相对变化规律表明内颗粒层细胞是由外颗粒层细胞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在小梅山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过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Cx43),探究Cx43对小梅山猪BM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基础。利用分子技术构建Cx43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x43,Nucleofector TM法转染P3代BMSCs,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经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Cx43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分析BMSCs的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 EGFP-Cx4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BMSCs后,EGFP阳性细胞约占60%。转基因BMSCs中Cx4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凋亡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在小梅山猪BMSCs中过表达Cx43不仅能促进细胞增殖而且抑制其凋亡,为下一步在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盲肠乳酸杆菌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添加量按其多糖含量在基础日粮中的比例为0.1%、0.3%、0.5%)的HFC,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142日龄时,0.1%、0.3%、0.5%HFC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142日龄时,0.1%、0.3%、0.5%HFC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142日龄时,0.1%、0.3%、0.5%HF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42日龄时,0.1%、0.3%、0.5%HF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42日龄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0.3%、0.5%HFC组能够极显著降低料肉比(P<0.01)。定量分析盲肠乳酸杆菌表明:42日龄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0.3%、0.5%HFC组极显著增加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乳酸杆菌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42日龄时,肉鸡的平均日增重与盲肠乳酸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3,P<0.01),料肉比与盲肠乳酸杆菌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饲料中添加HFC有助于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促进盲肠乳酸杆菌的增殖;盲肠乳酸杆菌的增殖有助于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miR-502-binding sit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 of se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8 (SET8) and the tumor protein p53 (T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either in- dependently or jointly, among Chinese people from south- ern Han. The genotypes of SET8 and T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s of peripheral blood DNA were detect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 in a case-control study on 164 NSCLC cases and 199 controls. The SET8 TT (odds ratio, OR = 2.17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0454.517) or TP53 GG (OR = 2.579, 95% CI = 1.366-4.870) genotype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NSCLC by comparing with the SET8 CC or TP53 CC genotype, respectively.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SET8 recessive model (OR = 2.074, 95% CI = 1.019-4.221, P〈 0.05), and th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model of TP53 codon 72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OR = 1.809, 95% CI = 1.159-2.825, P〈 0.05; OR = 1.933, 95% CI = 1.096-3.409, P 〈 0.05). In addition, inter- action between the SET8 and TP53 polymorphisms increased the risk of NSCLC in a multiply manner, with the OR being 3.032 (95%CI = 1.580-5.816) for subjects carrying both SET8 TT and TP53 GG genotypes. Therefore, the miR-502-binding site SNP in the 3'-UTR of SET8 and the T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may he markers of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NSCLC in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re is a possible gene-gene intera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NSC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