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7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358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介绍了Barnett等1985年编制并由剑桥大学发行的计算机软件《酵母鉴定程序》,以及如何使用该程序在IBM PC DOS操作系统上进行酵母菌的分类鉴定。我们使用该程序对从云南鸡足山和紫金山两地森林土壤中分离到的82株酵母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鉴定到种的有47株,占总株数的57.3%;鉴定到属但未能直接定到种的有21株,占总株数的25.6%;暂未定名的有14株,占总株数的17.1%。  相似文献   
82.
用30—70GyX射线照射小麦幼苗(浸种后5天)后发现根毛区到根尖的距离缩短,根毛变密,根毛长度为对照的2—3倍。照射后2—3天就可看到该现象。根毛着生处到根尖的距离随剂量增加而减少,甚至根尖全为根毛所复盖,另外还看到有分叉的根毛。根尖纵切片表明根尖分生区随剂量增加而缩小,分生区后接着就出现输导组织。玉米和黄瓜也有类似现象。这现象说明根细胞的分裂过程对射线很敏感,而分化过程则相当耐辐射,细胞分裂停止后立即转向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83.
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群体中的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以单株为基础分析了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杂种BC_1,F_(?)和F_(?)代植株的核型。在鉴定了C-带核型的1098株杂种后代植株中,发现了78条小麦-黑麦和277条黑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在不同的世代和株系中,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变化在4.35—14.07%之间,平均7.10%;黑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在0.48—52.78%之间,平均25.23%。鉴定的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涉及了黑麦的14条不同的染色体臂和小麦的A、B和D组染色体。易位的48.57%发生在小麦和黑麦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51.43%发生在非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同的黑麦染色体臂参与易位的频率不同。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主要发生在杂种的早期世代,使用适当的选择技术在F_3获得了纯合的易位植株。文中讨论了快速选育易位系的技术和它们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4.
85.
固氮螺煎突变株CWV-22与玉米、小麦联合体的固氮作用经采用纯培养物和密闭培育装置试验已被证实。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盆栽(砂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无NH+4存在下,接菌CWV-22和接菌Sp7的小麦联合体对比,小麦苗期每克干物质中的含氮量,前者比后者高2.1倍;在30mmoi/L NH}存在下,前者比后者高46mg;而在30mmoI/L。‘N埘存在下,小麦苗期植株中吸收的“N量,接菌CWV一22的比接菌Sp7的小麦联合体高13μg。  相似文献   
86.
87.
脱落酸与稻麦籽粒灌浆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水稻籽粒灌浆前期,单粒的内源ABA含量与籽粒增重呈正相关,而籽粒的ABA浓度则相反。抽穗及灌浆初期喷施较低浓度(10 ppm)的 ABA可增强同化物向穗部运输。小麦籽粒灌浆前期,内源ABA的量(包括单粒含量和浓度)对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正效应,后期则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88.
谷子幼穗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子劫穗培养再生植株及体细胞胚胎发生国内已有简报。我们在进行谷子幼穗培养高频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同时,利用组织学、解剖学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到了谷子幼穗培养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为进一步开展谷子原生质体培养及其抗性突变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报道谷子幼穗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89.
用SDS处理谷氨酸棒杆菌1014(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1014),获得消除质粒的衍生株1014—6。通过质粒pXZl0145(Cmr)转化1014—6菌株的原生质体,研究了转化最适条件。0.6u/ml青霉素处理对数期菌体可明显提高转化效率。转化促进剂PEG以分子量6000,浓度30%为最佳。转化在37℃水浴进行3min效果最好。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104转化子/μg DNA。质粒pXZ10145电已成功地转入钝齿棒杆菌B9(C.Crenatu B9)。并在新 宿主中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0.
棉立枯丝核菌的dsRNA与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北方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18个分离物进行了dsRNA的检测和致病力比较,可见:(1)dsRNA以高频度(16/18)存在于各分离中;(2)各分离物的dsRNA有明显不同的电泳图谱,有1—8个片段,分子量自0.94—4.8×106道尔顿;(3)同地区土壤中分离物常有相同的dsRNA片段;(4)以弱致病力分离物BALr-2的[r-32P]ATP末端标记dsRNA为探针与16个分离物dsRNA进行分子杂交,只有3个分离物有强的同源性,Northern转移杂交表明同源核苷酸在1.15×106的片段;(5)变性电泳示丝核菌的dsRNA泳动率有减慢现象,从而提出环状dsRNA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