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2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191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小金箍胡蜂越冬期剖巢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小金箍胡蜂Vespa tropica haematodes Bequaert在湖南各地的森林中均有分布,且数量较多,是胡蜂类群中的优势种。该蜂能捕食马尾松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但因该蜂性凶猛,毒性大,如果人被螫刺,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给观察带来了很大困难,至今对该蜂的生物学还了解不多。1987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岩羊小肠的祁连毛圆线虫,新种Trichostrongylus qilianensis sp. nov., 其形态与已发表的39种毛圆线虫均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台湾小麂(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亦称台湾山羌,是台湾的特有亚种,就现况而言,它是台湾本土所产的3种鹿科动物中,野生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近年来,其分布和数量有持续缩减的趋势。了解其自然种群的各项基本特质(例如: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及死亡率……等),将直接有助于本种动物的保护和利用。 许多台湾高山族在进行他们传统的狩猎活动时,都有保存猎物下颚骨以展示其狩猎成绩的习俗。而台湾小麂因为一直都是他们主要的猎捕对象,经多年累积,往往一个猎人就拥有数百个下颚骨。同时,由于每一个猎人大都仅在他世袭的打猎区内狩猎,各个猎人的收集,事实上可以视为不同种群的取样。而下颚骨收集的年代通常也可以由它们的新旧做粗略的估计。因此,这些收集的下颚骨,不但可做为其来源地区的台湾小麂种群分析的研究材料,更提供了这些种群的部分历史以及种群之间比较的机会。 如何判别下颚骨的性别和年龄,很明显是进行上述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即针对76个已知性别和年龄(表1)的下颚骨进行比较,以期获得一个操作简单、正确性高的方法来区分台湾小麂下颚骨的性别。 我们对每一个下颚骨做了11个不同角度的测量(图1)。再根据Mayr等(1953,146)所提出的“变异系数”的计算式,计算了11个测量值,以及另  相似文献   
14.
人体小卫星DNA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光明  蒋左庶 《遗传学报》1990,17(3):226-229
根据人体小卫星DNA核心顺序,化学合成长23碱基寡核苷酸探针,筛选人体基因组文库,旨在获得能用作遗传分析探针的小卫星顺序。结果得到15个含小卫星的阳性重组子。随机取其一(C_(35.9))作探针,试做群体分析。所有个体均可检出多条杂交带。其中某些带具有多态性。在一定检测条件下,检出的DNA图谱在有限的个体内具有个体特异性。结果表明筛选文库得到的小卫星顺序可用于小卫星多态性的检测。其它小卫星探针的筛选和应用性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5.
压脚痛阈测定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强  吕国蔚  唐昉 《生理学报》1988,40(6):608-613
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压脚测痛法。采用电机驱动替代用手挤压橡皮球完成升压过程;通过一个自动的电路切断结构判定抽脚反应,较目视更加客观;用读数保持电路记录压力变化,较直接读取刻度值更加准确,可靠。这些优点,业经电针和吗啡镇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用EcoRI部分降解枯草芽孢杜菌8a5染色体DNA,琼脂糖疑胶电泳分离纯化各降解片段,用转化法逐一测定各降解片段的转化活性。实验结果证明,a-淀粉酶基因本身可作为选择性标记用于a-淀粉酶基因的分离。用Hind III降解的λ-DNA 作为分子量对照,确定能高效转化淀粉酶基因的DNA片段大小约4.3kb.本实验获得的a-淀粉酶基因的转化率为1×104转化子/μg DNA.  相似文献   
17.
诱导小麦-天兰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花粉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法国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天兰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 of Agropyron glaucum)的杂交后代中的中间类型3号和5号杂交。由此获得的三属杂种F_1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兼有三属亲本类型的特征,呈中间类型。用马铃薯-Ⅱ培养基培养三属杂种F_1的花药,诱导花粉愈伤组织。将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转入190-2培养基进行分化,已成功地诱导出一批三属间杂种花粉植株,并用Giemsa显带技术鉴定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组成。  相似文献   
18.
小麂、黑麂、赤麂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工作以界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对小麂(Muntiacus reeuesi)、黑麂(M.crinifrons)和赤麂(M.muntjak)的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yna ptonemal complex,SC)进行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SC的平均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同有丝分裂细胞相应染色体的数值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SC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绘制了三种麂的SC组型图。雄性黑麂减数分裂前期形成一个复杂的易位多价体,意味着其核型的演化过程涉及两次染色体易位和一次臂间倒位。 2.在减数分裂前期,性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同常染色体的有明显差异,如性染色体嗜银性较强,配对延迟等。XY的配对起始于早粗线期,在中粗线期,Y的全长均同X配对;XY-SC开始解体于晚粗线期。 3.在粗线期,X染色体未配对区域出现自身折叠,形成“发夹”状结构。这种“发夹”结构的形成,可能是在性染色体的进化过程中,X染色体通过不对称易位得到的重复片段在减数分裂前期同源配对的一种细胞学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九连小蘖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pH值、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氨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细胞生长曲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恰成镜像关系。而细胞生长曲线与培养液的过氨化物酶活性变化的曲线相互平行。从而,可以通过监测培养液的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来了解细胞生长状况,并可作为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增长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小地老虎变态期脂肪体变化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从四龄幼虫开始经预蛹和蛹的变态期及羽化为成虫后的脂肪体出现的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动,以及蛋白质颗粒的形成和消失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虫期的后期,脂肪体扩大成宽带状,细胞体积增大的同时出现双核和多核。进入预蛹期,细胞内开始出现嗜碱性“蛋白质颗粒”,血细胞吞噬部分脂肪体细胞。蛹龄一天时,脂肪体转变成块状,细胞内充满大型蛋白质颗粒。在蛹龄5—10天内,“幼虫脂肪体”逐步崩解,围膜及细胞膜消失。至蛹龄12天时转变为预成虫,脂肪体细胞重新出现,并以气管分支为中心聚合成花朵状圆球体,再组成串状“成虫脂肪体”,仍充满蛋白质颗粒。幼虫期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至预蛹期则衰变成几种类型的蛋白质颗粒。(2)六龄幼虫在1—5日龄期间,每克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在7.1—8.4毫克之间,随后逐步升高,至预蛹期达16.3毫克的峰值。蛹初期,雄蛹和雌蛹的含量分别增高到预蛹期的1.63和2.4倍。但在蛹龄2—8天内迅速下降到六龄幼虫期的水平。至蛹龄9—13天时间(包括预成虫),含量又突然猛增,雌蛹尤为显著。蛹期脂肪体细胞充满着的几种蛋白质颗粒,在羽化为成虫后的24小时内全部消失。在六龄幼虫期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20微克)作体壁处理,可使幼虫期延长4天,并使九日龄幼虫的脂肪体仍保持幼虫型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