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描述了产于安徽境内的竹亚科刚竹属4个新种,即:糙竹、燥壳竹、广德芽竹、谷雨竹,并讨论了与近缘类群的区别,提供了显示鉴别特征的活植物及模式标本图片。新种的主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树木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2.
基于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近期发表的新类群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条款,对《中国植物志》 (英文版)竹亚科的两个属进行了修订。中国是否有青篱竹属 (Arundinaria)的分布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分子系统学不支持广义青篱竹属,因此原置于青篱竹属下的4个种应恢复到巴山木竹属 (Bashania) 中。包括近期发表的新类群在内,巴山木竹属在中国共有10种。西藏新小竹 (Neomicrocalamus microphyllus)是一个没有合格发表的裸名,其正确名称应为新小竹 (N.prainii),而云南新小竹(N.yunnanensis)则可能是梨籐竹属的成员。  相似文献   
183.
描述了竹亚科思劳竹属一新种——万石山思劳竹(Schizostachyum wanshishanensis S.H.Chen,K.F.Huang et H.Z.Guo)。该种与思劳竹(S.pseudolima McClure)近缘,但本种箨片较平直,且短,长不及箨鞘之1/2,叶表无毛,叶背具柔毛,易于区别;本种也与沙罗单竹(S.funghomii McClure)近缘,但本种秆梢端细长下垂,叶鞘具有白色短刺毛,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84.
浙江天目山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总面积43平方公里,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1 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京沪高速→沪杭高速→杭州绕城→杭徽高速→藻溪(天目山)出口下杭徽高速转藻天公路(14公里)→天目山保护区。地方特产:天目云雾茶、天目笋干、山核桃、天目烘青豆、於术、白果、春笋。  相似文献   
185.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竹子王国:竹子分布广泛且种类众多,传统竹文化丰富多彩,现代竹产业领军全球。2011年4月,在广西桂林市,优雅的凤尾竹让我神迷;2011年5月,在四川长宁县,蜀南竹海的美景使我陶醉;2012年3月,在浙江安吉县,发达的竹产业令我不  相似文献   
186.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巴山木竹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坤良  陈俊娴  孙飞翔  周勇 《生态学报》2012,32(12):3816-3824
巴山木竹是秦岭大熊猫冬、春季食物的主要来源,其生长状况、数量和空间分布格局与大熊猫的生存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巴山木竹生物量的影响,确定巴山木竹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适宜立地条件,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内选取54块样地,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巴山木竹生物量进行了测定。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巴山木竹生物量亦存在较大差别;巴山木竹生物量在其分布区内随海拔的升高而呈规律性变化,1500—1700 m为最适分布区域,其生物量最大;坡度越大生物量越小,陡坡不适宜竹林的生长;上坡位不利于竹林生长,而中、下坡位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坡向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均适宜巴山木竹生长;在落叶阔叶和针阔混交林中,当林冠郁闭度>0.6时,竹林生长减弱。在这些立地因子中,影响巴山木竹生物量积累的主导因子是坡位和林冠郁闭度。  相似文献   
187.
吊丝单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垂直空间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吊丝单竹(Dendrocalamopsis vario-striata)林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吊丝单竹不同器官的碳密度为0.4684~0.5092 g g-1,依次为竹秆>竹蔸>竹根>竹枝>竹叶;碳储量在吊丝单竹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以竹秆最大(达50.46%),其次为竹蔸(20.71%),竹叶的最小(仅5.01%)。整个吊丝单竹林生态系统碳库主要由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4部分组成,总碳贮量为104.9321 t hm-2,其空间分布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灌草层,其中土壤层占总碳储量的比例最大(59.74%);整个吊丝单竹林乔木层年固碳量为6.4460 t hm-2a-1,相当于每年同化CO2的量为23.6353 t hm-2a-1,这略低于我国森林植被的平均年固碳量,表明吊丝单竹林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8.
金佛山方竹自然扩散生态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金佛山方竹在自然扩散过程中对其他物种造成的影响,选择了草地、灌木林和乔木林三种不同的植被布设样方,连续五年观测和统计了金佛山方竹自然扩散过程中各试验点物种种类、各类群物种的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的变化。调查发现,各试验点共有乔木14种、灌木23种、草本41种;随着金佛山方竹的扩散,乔木层植物的种类基本保持不变,其平均高度变化十分微弱,兰花试验点乔木层平均盖度下降约4.6%,上茨盖坝试验点的平均盖度上升12.5%;灌木层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平均盖度逐渐降低,平均高度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种类、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9.
植株结构是植物对环境响应的基础,是植物生态自适应的机制之一。为探究四季竹的生态自适应性,对四季竹立竹秆形结构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季竹立竹胸径与立竹全高、立竹枝下高、立竹胸高壁厚,立竹全高与立竹胸高壁厚、立竹枝下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立竹节间长与立竹全高呈显著正相关,其它结构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立竹全高、立竹枝下高与立竹胸径间均具有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分别为TH=-171.849+69.96D-0.194D2和BH=47.306+7.433D-0.115D2,立竹胸高壁厚与立竹胸径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WT=-0.1447+0.2453D。在试验四季竹林中立竹相对全高、相对枝下高和相对胸高壁厚的平均值均比较稳定,分别为30.27、9.36和0.24。立竹秆形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四季竹的生态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0.
四季竹对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季竹2年生竹苗为材料,采用每天补水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土壤相对含水率为<30%(T1)、40%~50%(T2)、60%~70%(T3)、80%~90%(T4)和竹蔸部完全水淹(T5)5个土壤水分含量水平,研究四季竹叶片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活性变化,以探讨四季竹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1处理叶片离子渗漏率、MDA含量、叶绿素a/b值、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迅速升高,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迅速下降。(2)T5处理14d后叶片各生理指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与T1处理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除外),并且分别在T1处理14d和T5处理28d后四季竹叶片全部干枯脱落。(3)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2、T3、T4处理的四季竹叶片各生理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最终稳定在处理前水平,且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四季竹在土壤相对含水率小于30%的土壤中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相对含水率40%~90%的土壤中能正常生长;四季竹耐受水淹胁迫的时间阈值是2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