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南方小花蝽液体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士昶  周兴苗  潘悦  雷朝亮 《昆虫学报》2008,51(9):997-1001
为评价一种液体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以棉蚜饲养南方小花蝽作对照,用液体人工饲料连续两代饲养南方小花蝽若虫和成虫,对南方小花蝽各生长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指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历期(22~23天)与对照组(21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液体人工饲料可以很好的满足南方小花蝽若虫生长的营养要求。然而,用棉蚜饲养的对照组南方小花蝽成虫获得率可达到63%,而人工饲料组连续两代的成虫获得率分别仅为45% 和43%。取食人工饲料的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产卵前期、产卵量及寿命方面与对照组都没有显著差异,仅在产卵期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人工饲料组小花蝽的产卵期为13~16天,而对照组小花蝽的产卵期可达20天,说明液体人工饲料也可以很好的满足南方小花蝽成虫生殖发育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2017年田间试验调查花生单作种植模式和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花生蚜及东亚小花蝽的种群动态,计算东亚小花蝽和花生蚜的益害比,并利用天敌肠道内含物分子检测方法对东亚小花蝽体内花生蚜DNA进行检测,评估田间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发生高峰期提前于花生蚜发生高峰期。在花生蚜定殖期(6月10日前),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花生单作。在整个花生蚜发生期(5月31日-7月2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2.981,df=10,P=0.014)。且在花生蚜第一次发生高峰期(6月1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7.103,df=4,P=0.002)。6月10日,田间东亚小花蝽DNA样本中花生蚜阳性检出率为9.21%,其他时间无花生蚜检出。【结论】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能够先...  相似文献   
53.
54.
陈艺林   《广西植物》1985,(4):327-335
<正> 异裂菊属Heteroplex Chang是我国广西稀有的特有属。自1937年张肇骞教授根据采自广西龙州上金,龙虎山至摩天岭的标本(梁向日66720号)作为一个单种属发表以来,迄今尚无人再次采获,也无人对其作过研究,近年来作者在编写中国植物志菊科的过程中,曾对该属进行了整理研究,除了原有的异裂菊H.vernonioides Chang外,另发现有小花异裂菊H.microcephala Y.L.chen.和绢叶异裂菊H.sericophylla Y.L.Chen.两新种。  相似文献   
55.
中国广西苦苣苔科一新种--灵川小花苣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广西岩溶洞穴发现的苦苣苔科Gesnenaceae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一新种——灵川小花苣苔C.lingchuanensis Yah Liu&Y.G.Wei。本种因聚伞花序花稀疏,花冠白色,明显二唇形,上唇比下唇短3倍以上,退化雄蕊3而与羽裂小花苣苔C.bipinnatifida W .T.Wang相近,区别在于前者叶不裂,雄蕊被短柔毛。本种在叶形上还与小花苣苔C.repandaw T.Wang相近,不同在于后者花冠不明显二唇形,上下唇近等长,雄蕊无毛,退化雄蕊2。灵川小花苣苔的分布范围狭窄,目前仅见于一个岩溶洞穴的近洞口段,具明显的洞生习性。  相似文献   
56.
报道了宁夏4个新记录种——野豌豆(Vicia sepium L.)、小花柳叶菜(Epilobium parviflorum Schreb.)、长嘴薹草(Carex longerostrata C.A.Mey.)、狭盖粉背蕨(Aleuritopteris stenochlamys Ching ex S.K.Wu)。对于补充完善宁夏植物资源,研究宁夏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霍捷  徐学农  王恩东 《昆虫知识》2011,48(3):569-572
多食性天敌对其猎物植物系统的选择是其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决定了对不同猎物控制的有效性。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是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在温室笼罩条件下通过释放东亚小花蝽,而后在不同时间调查其在西花蓟马和/或二斑叶螨危害2d后的豆株及健株上的数量,研究了其定位反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显著趋向西花蓟马及由西花蓟马与二斑叶螨同时危害的豆株,而较少趋向二斑叶螨单独危害的豆株及健株。在各处理豆株上,东亚小花蝽的日活动规律中,傍晚时分有离开植株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黄增玉  黄林茂  黄寿山 《生态学报》2011,31(10):2947-2952
南方小花蝽(半翅目:花蝽科)是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在室内,分别用米蛾卵和二斑叶螨饲养南方小花蝽,采用生命表与功能反应方法,探讨了两种猎物(米蛾卵、二斑叶螨)对南方小花蝽种群增长的影响、评价了南方小花蝽应用前景。南方小花蝽取食米蛾卵的年龄特征生命表的参数如下:世代平均历期T= 24.3500d,雌性比率P=0.5250,单雌平均产卵量FPF=37.2857头,种群趋势指数(I)=9.2118,周限增长率λ=1.0955,内禀增长率rm=0.0912。取食二斑叶螨的南方小花蝽能完成发育,雌雄可交配,但不能产卵。一龄若虫的存活率为81.19%,低于其它龄期的若虫存活率(89.5%以上)。从初孵若虫至成虫死亡,平均历期为19.3716d。取食米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成虫存活率为83.33%,而取食二斑叶螨的成虫存活率为59.68%;取食米蛾卵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平均历期(11.0633d)短于取食二斑叶螨的(13.8950d);然而取食米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成虫平均历期(9.9750d)明显长于取食二斑叶螨的(5.7297d)。表明米蛾卵能够满足南方小花蝽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可以用来室内饲养南方小花蝽,二斑叶螨室内不能单独用于饲养南方小花蝽。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成螨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且处置时间Th=0.0108,瞬间攻击率a=0.8253,日最大捕食量Namax =92.59 d-1。南方小花蝽是二斑叶螨潜在的生物防治资材。  相似文献   
59.
【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KG-*8]90和19.[KG-*8]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KG-*8]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KG-*8]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KG-*8]0402 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KG-*8]0242 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