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12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铁和细菌     
在传染过程中铁元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宿主组织的内环境对其中病原菌的特性和生长的影响都与病原菌对铁的利用有关。传染过程得以发生的基本因素是病原菌侵袭力,即在宿主体内各种环境条件下病原菌成功繁殖的能力。病原性微生物必须摄取足够的铁方能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而宿主组织中可供细菌所利用的铁有时是有限的。此外,环境中铁的存在与否也是协调细菌毒力  相似文献   
992.
细菌L型是指细菌在某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异而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可用青霉素等作用细胞壁的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形成,但也可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近年许多报导证明细菌L型与败血症、迁延性感染和慢性炎症性疾患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医生已开始重视细菌  相似文献   
993.
试验对亚硝酸氧化细菌的三种分离方法一稀释法,硅胶平板分离法和富集培养-微口吸管滴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稀释法最简便易行,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4.
995.
对白暨豚腐皮病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Ⅰ型荧光极毛杆菌为其病原菌。又对该细菌进行了药物抑菌试验,筛选出几种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8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8例为观察组,同期按照2:1的比例选择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对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他啶都高度耐药;除哌拉西林、多粘菌素外,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深静脉置管等因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比较常见,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了分离鉴定对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病原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芽孢杆菌。【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从花生的根际土壤分离芽孢杆菌,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N.vasinfecta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芽孢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多相分类方法对生防根际芽孢杆菌进行分类鉴定,检测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类型,并进行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8株芽孢杆菌,其中对花生果腐病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有8株。多相分类法结果显示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显示,8株生防芽孢杆菌含有至少1种脂肽类抗生素,其中所有生防菌均含有丰原素B合成基因,推测这些芽孢杆菌对N.vasinfecta的抑制机制可能与脂肽类抗生素的合成相关。田间防病实验结果显示,B.amyloliquefaciens GF-3和GF-22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均能有效降低NPRP的发病指数,其防治效率分别为32.35%和79.41%,增产率分别为19.12%和25.85%。【结论】分离鉴定了2株对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具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根际芽孢杆菌,这不仅为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的生防制剂研制提供了菌株,还为研究防治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红球菌R04细胞的分裂方式及联苯对其形态和细胞分裂的影响。【方法】以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株(Rhodococcus sp.R04)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红球菌R04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裂。【结果】红球菌R04细胞表现出对称分裂(约占30%)和不对称分裂(约占70%)两种分裂方式,且培养条件不影响不对称分裂细胞所占的比例。细胞分裂过程中,隔膜主要分布于细胞长度的30%–50%。在联苯的分解代谢过程中,红球菌R04细胞的生长分裂会受到联苯的抑制,但不影响红球菌R04细胞的分裂方式,在联苯胁迫下,细胞形成丝状化,表现出异常分裂,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细胞生长指数后期至转换期,细胞能够进行正常分裂。【结论】环境异生型化合物联苯/多氯联苯对其降解菌株——红球菌R04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较强影响,但是并不影响其分裂方式。  相似文献   
999.
【背景】细菌生物膜在废水处理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目前应用于海水养殖水体处理的菌株主要源自淡水菌株,存在难以适应海水高盐环境的问题。源自红树林的海洋着色菌(Marichromatiumgracile)YL28应用于海水养殖水体处理,不仅具有高效除氮能力,而且趋光贴壁能力很强。【目的】阐明海洋着色菌(Marichromatium gracile) YL28的生物膜形成特性和规律,以期为海水养殖水体生物膜反应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生物膜和游离菌体生物量、脱氢酶活性、生物膜多糖含量和蛋白含量、无机三态氮去除活性为测定指标,在光照厌氧环境中研究海洋着色菌YL28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规律、生物活性和脱氮效果。【结果】随着时间延长,4 000 lx光照时游离菌体生物量逐渐升高,但在稳定期前快速降低,而成膜生物量经过延滞期后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表明培养过程中游离菌体能趋光贴壁生长并形成生物膜。在0-5 000 lx光照范围内培养4 d,低光照强度(500 lx)时成膜率(71.21%)最高,1 000-4 000 lx光照强度下成膜率虽然不是最高(54.64%-68.66%),但适宜菌体成膜,膜生物量干重达到0.60-0.80 mg/cm2。除了5 000 lx光照对成膜菌体脱氢酶活性有不利影响外,成膜菌体和游离菌体脱氢酶活性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且没有明显差异。生物膜的形成会导致光反应器内部光照受限,但反应器内部游离菌体的脱氢酶活性并没有降低,由此表明,培养液中的菌体主要在生物膜及其界面生长并游离扩散至培养液中。随光照强度(1 000-5 000 lx)和培养时间(4-10 d)的变化,胞外复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EPS)中蛋白含量变异较大,多糖含量变化较小;随时间延长,蛋白含量升高,其中3 000 lx时蛋白含量最高;4 000 lx时生物膜菌体与游离菌体脱氮活性相比,单位质量菌体的氨氮和亚硝氮去除活性未受到明显影响,而硝氮去除活性有所降低。【结论】海洋着色菌YL28具有良好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其成膜过程主要是菌体趋光贴壁生长成膜,成膜菌体具有良好的脱氮活性,这为利用生物膜系统消除海水养殖水体氮污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盐生植物碱蓬二型果实表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及促生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主要生长于含盐碱土壤,具有果实(种子)二型现象,而种子栖居有众多微生物,它们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目的】对碱蓬异型果实表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及相关细菌的促生属性进行观察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果实表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及相关细菌的促生功能属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纯培养方法对碱蓬二型果实的表生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对获得菌株进行固氮、溶磷、解钾、产铁及产IAA能力的定性检测。【结果】碱蓬二型果实具有不同的表生细菌群落组成及分布比例,A型果实表生细菌分属于3纲15属,其优势属组成主要是短小杆菌属(34.33%)、芽孢杆菌属(13.43%)和泛菌属(10.45%);B型果实表生细菌分属于4纲20属,其优势属组成主要是短小杆菌属(12.77%)、芽孢杆菌属(17.02%)和冰冻小杆菌属(14.89%)。碱蓬二型果实的表生细菌多样性指数也存在差异,A型果实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B型果实;而A型果实的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B型果实。碱蓬二型果实表生细菌在固氮、溶磷、解钾、产铁及产IAA能力等促生属性上的菌株分布比例存在不同变化趋势,A型和B型果实均具有较高比例固氮菌株及较低比例溶磷菌株;但在解钾菌株和产IAA菌株分布比例上具有不同变化趋势,A型果实的解钾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型果实,而产IAA能力菌株所占比例显著低于B型果实。【结论】盐生植物碱蓬具有明显不同的2种类型果实,其不同类型果实具有不同的表生细菌群落组成及分布比例,且在促生功能菌株的分布上也存在不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