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变化及换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哈尼水稻地方品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调查了元阳县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和箐口村水稻种子的更换情况,结果显示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的减少比发达地区缓慢的多.在婚姻状况和海拔梯度两方面,哈尼的换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68.6%的非本村互婚户从外村引种,55.1%的本村互婚户在村内互换种子,购买种子的农户极少;35%...  相似文献   
32.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华  种康 《植物学报》2006,23(5):466-477
生长素极性运输特异地调控植物器官发生、发育和向性反应等生理过程。本文综述和分析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机制。分子遗传和生理学研究证明极性运输这一过程是由生长素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活性控制的。小G蛋白ARF附属蛋白GEF和GAP分别调控输出载体(PIN1)和输入载体(AUX1)的定位和活性, 并影响高尔基体等介导的细胞囊泡运输系统, 小G蛋白ROP也参与输出载体PIN2活性的调节。本 文基于作者的研究工作提出小G蛋白在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可能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33.
张伟  李冠  娄恺 《生物技术》2010,20(1):15-18
目的:为了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整合表达极端耐热木聚糖酶。方法:将嗜热网球菌(Dictyoglomus thermophilum)Rt46B.1的极端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B通过穿梭载体pDL整合到B.subtilis168染色体上,使其实现表达。结果:极端耐热木聚糖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成功整合并表达。结论:基因工程菌B.subtilis168-xynB能外泌表达极端耐热木聚糖酶,且表达水平为0.732IU/mL,比在大肠杆菌中的高。酶学性质表明,此酶分子量约为24kD,其最适反应温度为85℃,最适反应pH值为6.5,且在弱碱性条件下稳定。  相似文献   
34.
根据沟通过程模型,分别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编码译码的一致性、系统噪音等沟通环节分析了医患沟通过程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和职业精神教育、加强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和考核、消除医患沟通中系统噪音等改善医患沟通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5.
定向进化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是改善蛋白质特性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为了获得更高的突变效率,构建含有更多突变体的文库,不断地发明创新各种高效的蛋白质体外定向进化方法。对近年来出现的几种定向进化方法三核苷酸突变(TriNex)、序列饱和突变(SeSaM)、随机链交换突变法(RAISE)、重叠延伸蛋白域文库法(PDLGO)和迭代饱和突变法(ISM)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筛选一种适合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固定化的树脂载体,进行固定化工艺优化及固定化酶性质研究。方法:以固定化率和表观酶活回收率为指标,筛选固定化效果最佳的一种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阴离子交换树脂载体ESR-2表现出最优的固定化率(94.03%)和酶活回收率(47.45%);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加酶量4U/g、pH 8.0、15℃吸附10h,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酶表观酶活为2.1U/g,表观酶活回收率达51.6%。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8.5,最适温度为35℃,连续反应10批次后酶活剩余77.92%。结论:树脂载体ESR-2固定化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酶活及稳定性较好,能够用于S-腺苷甲硫氨酸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7.
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镉、铅、铜和锌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Cd、Pb、Cu和Zn等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酸浓度的增加,污泥中重金属(Cu除外)的去除率也相应增加.污泥加入柠檬酸溶液反应7 h即可去除污泥中52.0%的Pb和74.2%的Zn, 24 h后可去除76.0%的Pb和92.5%的Zn,草酸和乙酸对重金属的去除率较低.柠檬酸去除的Pb和Zn主要以稳定态存在,并导致污泥中不稳定态重金属的比例上升,其中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虽然有机酸对Cd和Cu的去除率较低,但反应后可交换态Cd和Cu的浓度仍有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38.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2, 结合涡度相关通量观测, 分析了不同程度干旱对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碳交换的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1)干旱使生态系统碳交换显著下降, 2003和2004年的干旱使得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相比无干旱影响情景的模拟结果分别减少了63%和47%; 2)光合和呼吸对干旱具有不同的响应, 干旱时光合的下降比呼吸更为显著, 这导致了NEP的显著下降; 3)当饱和水气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达到1.5 kPa以上时, 生态系统的光合、呼吸和净碳吸收均开始下降, 当VPD大于2.5 kPa、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Relative soil water content, RSW)低于40%时, 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由碳汇转为碳源; 4)土壤干旱是造成碳交换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 对年NEP下降的平均贡献率为46%, 而大气干旱的贡献率仅为4%。  相似文献   
39.
电子病历的信息交换接口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病历中数据的特性,及其进行数据交换的需求,然后根据医学信息和电子病历的数据特性,分析了信息交换接口引擎的总体设计模型,阐述了总体设计的思路和模型.  相似文献   
40.
植物冠层与大气氨交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冠层能够与大气进行NH3交换.交换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细胞间隙与大气NH3分压的差异,即NH3补偿点。大部分农田植物的NH3补偿点大致在1~6nmol NH3/mol air范围内;在自然条件下,NH3补偿点可能接近气孔下腔中的NH3分压,也可能接近大气中的NH3浓度;生长在低氮输入生态系统(如沼泽地和森林)中植物的NH3补偿点几乎为零。当外界大气NH3浓度低于补偿点时,生长的植被会释放NH3:否则,植被就会吸收NH3。影响NH3补偿点的因素主要包括叶温、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质外体pH、光呼吸速率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等内部因素。在植物生长前期,与大气间的NH3交换以吸收为主。后期则以释放为主。植物吸收或释放NH3的大小.因研究者、试验材料和试验条件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植物地上部分对NH3的吸收途径主要有2条,一是通过表皮层吸收;一是通过气孔吸收.通过表皮层吸收的NH3占气态NH3吸收的3%,不是主要吸收途径;NH3吸收丰要通过气孔进行,其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取决于气孔导度、温度及光照等。目前对植物NH3释放机理的解释主要是光呼吸氮循环途径和植物衰老时的蛋白质降解途径.但有关光呼吸氮循环途径在植物体NH3挥发中的作用远末搞清。当前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的方向、强度、NH3补偿点及其影响因素,植物与大气间发生NH3交换的生理机制,人气NH3浓度增加对植物代谢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等方面,而忽视了对植物生态学特征、源库特征、根系分泌物、养分利用效率和不同植物种群间竞争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与大气间NH3交换。不仅可以丰富植物氮素营养理论,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