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7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4553篇 |
专业分类
107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349篇 |
2021年 | 390篇 |
2020年 | 377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289篇 |
2016年 | 308篇 |
2015年 | 326篇 |
2014年 | 442篇 |
2013年 | 367篇 |
2012年 | 437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421篇 |
2009年 | 467篇 |
2008年 | 542篇 |
2007年 | 390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346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306篇 |
2002年 | 321篇 |
2001年 | 244篇 |
2000年 | 265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70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36篇 |
1992年 | 182篇 |
1991年 | 175篇 |
1990年 | 165篇 |
1989年 | 173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56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42.
43.
44.
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G3是小麦内生菌,通过合成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PRN)抑制植物病原菌。PRN是色氨酸衍生物,通过抑制病原菌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而具有抗生作用。已报道在假单胞菌和布氏杆菌属中PRN生物合成由prnABCD操纵子控制,需要4个酶PrnA-D顺序作用。而在沙雷氏菌中PRN生物合成还较少有研究。通过基因替换、同源重组策略,构建了G3菌株prnA基因缺失突变体。研究结果表明△prnA突变体不能合成PRN,同时也丧失了对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拮抗活性,证明prnA基因也是S.plymuthica合成PRN所必需的;也为进一步鉴定抗生素PRN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担子果最初淡黄色,后变深桔色,最后变成桔褐色,球形,菌核状,无柄,基部有一层白色的菌丝层,表生,单生或群生,大,直径达到1-3mm,革质,包被薄,内部胶质化。担孢子无柄,卵形、长椭圆形至盾牌形,单胞,有一根端生附属丝,3-5根侧生附属丝,附属丝渐尖,直或轻微曲折,透明。 相似文献
46.
目的系统评价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方法检索四个中文数据库、EMbase、PubMed及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5月,由2名独立的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对筛选到的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2.1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各类基因的检出率和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结果共纳入35篇中文文献和4篇外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式进行数据分析,合并结果显示:(1)中国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4.0%-7.0%)、2005-2008年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3.0%-7.0%)、2009-2013年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0%(95%CI:4.0%-8.0%),两个时间段AmpC酶基因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HA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43.0%(95%CI:28.0%-59.0%)、CIT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52.0%(95%CI:37.0%-66.0%)、EBC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23.0%(95%CI:10.0%-37.0%);(3)北方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8.0%(95%CI:5.0%-11.0%)、东南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1.0%-9.0%)、中西部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0%(95%CI:2.0%-10.0%)、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7.0%(95%CI:4.0%-9.0%),经χ2检验,四个地区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在中国以CIT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且主要为CMY-2基因;2009-2013年时段AmpC酶基因阳性率高于2005-2008年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四个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是致病的首要条件,粘附过程主要通过菌毛粘附素MrkD蛋白介导。为了进一步分析MrkD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机制,进一步确定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菌毛粘附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GEX-4T-mrkD,转入大肠杆菌BL21,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凝血酶切除融合蛋白GST标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通过粘附活性试验与粘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MrkD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实验得到了分子量为35 kDa的MrkD蛋白,定位了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并证明了MrkD蛋白可以显著影响肺炎克雷伯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力。【结论】本试验首次证实了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并观察到了其与宿主细胞的作用位点,为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寻找粘附素功能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49.
口服型HCV融合抗原DNA疫苗在小鼠诱导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编码一个外源信号肽、一个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和HCV核心 包膜蛋白E2融合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T CE2t(DNA疫苗 )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 0 7.将该重组菌口服接种BALB c小鼠 3次 .小鼠的抗HCV核心和E2抗体阳转率分别达 6 0 %和 70 % .体外以重组HCV核心或E2抗原刺激小鼠脾细胞 ,均使之发生明显的增殖反应 ,且小鼠脾细胞能有效杀伤表达HCV核心抗原的同系骨髓瘤细胞SP2 0 .这为研制高效免疫、成本低廉、接种方便的HCV疫苗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0.
【背景】海洋环境中分离到的微泡菌属菌株具有多糖降解能力,在环境中可以作为糖类代谢的重要执行者参与海洋碳循环过程。【目的】测定2株微泡菌属菌株的多糖降解活性,通过与微泡菌属其他菌株基因组比较分析2株菌的多糖降解基因特征。【方法】通过3,5-dinitrosalicylicacid(DNS)定糖法测定多糖降解活性,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与组装,并与其他基因组注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离得到2株微泡菌属菌株YPW1和YPW16,二者均为潜在新种。结果表明,菌株YPW1能够降解琼胶、褐藻胶、果胶、几丁质、木聚糖、淀粉、普鲁兰等7种多糖,而菌株YPW16仅可降解淀粉和普鲁兰。基因组分析表明,YPW1具有上述7种多糖的降解酶基因,但菌株YPW16只具有淀粉酶与普鲁兰酶降解基因。相较于其他微泡菌属菌株,菌株YPW1多糖降解范围、多糖降解酶基因种类与丰度较高,但菌株YPW16多糖降解范围却较为狭窄。由此可知,多糖降解酶基因在微泡菌属基因组中的分布差异性较大。【结论】本研究为微泡菌属提供了2株潜在的新型菌株资源,为生物多糖降解提供了生化工具,也为研究微泡菌属菌株中多糖降解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