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63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961.
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时定量PCR(Real-tim e Quantitative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基于PCR技术的利用不同的荧光检测来给核酸定量的技术。克服了传统PCR的许多不足,能准确敏感地检测模板浓度,DNA拷贝数和检测基因变异。综述了RQ-PCR技术的原理,RQ-PCR实时定量检测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96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定量PCR的问世是继定性PCR(即常规PCR)后分子生物学方法学研究的一大飞跃,实现了对核酸信息量的分析比较,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基因水平信息。本文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近年来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种定量PCR技术。  相似文献   
963.
持家基因作为相对定量内标物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PCR是在PCR定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定量检测时常用编码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β-肌动蛋白、28S和18SrRNA等的持家基因作为内部参照,这些基因被认为在某些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是恒定的。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发现上述持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稳定,利用它们作为内标来定量并不准确。因此,在进行定量实验时应选择适当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内参基因,以减少检测标本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4.
定量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定量测定方法,为血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辅助手段。方法:采用抗t-PA多克隆抗体包被酶联板、HRP标记抗t-PA单克隆抗体为标记抗体、重组t-PA为标准品,建立定量测定t-PA的夹心ELISA双抗体法。以t-PA测定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评价夹心ELISA测定法。结果:夹心ELISA测定法可检测t-PA浓度为0.5ng/mL的样品,不同样品的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7%和8.4%。采用夹心ELISA法测定40份正常人血浆,t-PA的平均含量为(4±2.1)ng/mL。结论:夹心ELISA测定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用于人血浆中t-PA水平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65.
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极其对IM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IMF含量在雄性哈萨克羊中持续上升,且在各生长期间的差异显著(P<0.05),而在新疆细毛羊的各生长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在30~90日龄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雄性哈萨克羊肌肉H-FABP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最高,3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持续上升,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中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也最高,然后持续下降,到90日龄时降到了最低点,然后上升,各日龄间差异也显著(P<0.05);(3)雄性哈萨克羊肌肉PPARγ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中的表达量在2~60日龄期间持续上升且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90日龄时降到最低点,然后上升;(4)在哈萨克羊中,H-FABP基因在30~90日龄间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37(P<0.01),而PPARγ基因在2-90日龄间的表达量与之的相关系数为-0.835(P<0.01).  相似文献   
966.
猪I-FABP基因的分子克隆与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延志  李学伟 《遗传学报》2006,33(2):125-132
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参与脂肪酸的吸收和细胞内转运。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并结合同源克隆策略,克隆到了编码猪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FABP)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接受号:AY960624),并对系统发育关系等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猪I-FAB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614 bp,其中包括399bp的开放式读码框(ORF),43bp的5’末端非编码区(5’URT)和172bp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编码13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在氨基酸水半上与其他物种的I-FABP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以邻接法(Neigbor-Joining,NJ)所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猪I-FABP与其他物种的,I-FABP属于同一类群,且与人的遗传距离最近。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猪I-FABP在猪体组织中出现约620bp大小的转录本,且在猪体组织中广泛存在,但在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967.
水分亏缺下玉米根系ZmPIP1亚族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PEG-6000胁迫条件下,以微管蛋白基因为内参基因、水通道蛋白基因ZmPIP1-1和ZmPIP1-2为检测基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体系检测它们在玉米根系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是:胁迫条件下,ZmPIP1-1的表达量在杂交F,代‘户单4号’(抗旱)和母本‘天四’(抗旱)根系中增多,它的表达量与品种的抗旱性呈正相关,并且胁迫不同时间段它的表达量有差异;而ZmPIP1-2在3个玉米品种的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表达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这提示,水分胁迫条件下根系中某些种类的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增多,并且与品种的抗旱性有关;而另一些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不受水分亏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8.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论教”,我们把教学活动的关注重点从教师传授知识转移到学生有效活动,主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其效果,学习效果又是主要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不少学生将生物学科作为必修学科,由于课时量少,因而更加突出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离不开对学生成绩进行定量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969.
白念珠菌抗氧化基因体外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白念珠菌体外抗氧化及调节转录的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白念珠菌抗氧化机制在体外生长状态下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3株临床分离保存株及7例临床念珠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分离株(白念珠菌),接种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后,分别将体外SDB振荡培养2 h、6 h、24 h、72 h、120 d的菌液(含未培养0h),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各时间点抗氧化基因及抗氧化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运用Ct值比较法进行表达量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0 h相比,体外6 hSOD2表达增加7.47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基因2 h及6 h分别与0 h相比P值均〉0.01,其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培养1 d后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CaHog1、CAP1、CAT及SOD5在第3天达最高,分别为24.23、3.34、33.64及14.72倍;SOD2在第1天达最高为68.95倍;CaSkn7在第5天达最高为7.21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SOD5第1天P值为0.013,其余基因表达P均〈0.0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外界营养逐渐耗竭时,白念珠菌会动态加强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以抵抗机体内、外产生的氧化压力,其中SOD2可能是最早增加表达的抗氧化基因,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的转录调节基因均有增加表达,提示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在适应体外营养限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明确颈部包块与周围血管关系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6 4层螺旋CT对25例颈部包块患者行颈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入ADW4.3后处理工作站,血管重建技术选择容积重建(VR),诊断采用VR与轴位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结果:淋巴性病变10例,包括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瘤4例,非淋巴性病变15例,包括淋巴管瘤1例、腮腺混合瘤2例、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腺瘤3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蔓状血管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咽旁脓肿1例。包块位于气管两侧6例,左侧15例,右侧4例;位于甲状腺内7例,腮腺内2例,颈动脉间隙11例,1例位于咽旁,其余4例位于颈部表浅组织内;颈部包块致毗邻血管移位、变形9例,其中动脉7例、静脉2例;颈部包块侵袭及包绕血管3例,包括动脉1例、静脉2例,其中1例静脉内血栓形成;颈部包块与血管关系密切2例;颈动脉发出分支供应颈部包块1例;其余10例与颈部血管无明显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A容积重建结合轴位图像,可较准确地明确颈部包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