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离子导入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4例(58眼),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44例(64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离子导入疗法进行护理。观察患者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及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实施干预后,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自觉症状的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子导入疗法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液循环。促进出血点吸收、改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Wistar大鼠心脏自发性病变发病情况,为长期致癌性研究、老年病学研究及毒性病理学提供背景资料。方法采用1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常规饲养,分别在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时处死40只大鼠,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9月龄Wistar大鼠心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12月龄Wistar大鼠月龄心脏病变的发病率为2.5%(1/40),表现为少数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伴少量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18月龄大鼠心脏病变的发病率为57.5%(23/40),表现为轻至中度心肌病,雄性发病率高于雌性。24月龄大鼠100%(40/40)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病,并有2.5%(1/40)发生心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Masson染色显示9月龄大鼠心脏血管周围及心脏瓣膜环下有少量胶原纤维,随年龄增长,血管周围及心脏瓣膜环下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并延伸入心肌细胞间。结论随年龄增长,大鼠心脏自发病变比率升高,主要病变为心肌病,偶尔可发生心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沉积首先发生于血管周围及心脏瓣膜环下,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可能与大鼠心肌病的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分析格局及其形成过程已成为生态学家的主要目标。在量化分析的众多方法中,点格局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在选择零模型时,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以外的复杂零模型很少使用,实际上,这些零模型可能有助于认识格局的内在特征。为此,我们在研究实例中,选择完全空间随机模型(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泊松聚块模型(Poisson cluster process)和嵌套双聚块模型(nested double-cluster process)对典型草原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仅能检测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格局类型;而通过泊松聚块模型和嵌套双聚块模型检验表明,在恢复演替的初期阶段,羊草种群在小尺度范围内偏离泊松聚块模型,而在整个取样范围内完全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随着恢复演替时间的推移,在恢复演替的后期,在整个取样尺度上,羊草种群与泊松聚块模型相吻合。这是很有意义的生态学现象。这一实例表明在应用点格局分析种群空间格局时,仅通过完全空间随机模型的检验来分析格局特征,或许很难论证复杂的生态过程,而选择一些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以外的较复杂的零模型,可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生态学现象,对揭示格局掩盖下的内在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是患者致死致残主要原因。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该病发病重要原因。EPCs有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且参与新血管形成和新生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内皮损失和EPCs对内皮的修复作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EPCs受损,内皮损害和修复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内皮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必然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EPCs数目功能改变,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EPCs的怎样变化?本文就EPC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对264例513眼DR患者按病变不同分期分别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次全视网膜光凝(sPRP)和全视网膜光凝(PRP)。随访3月-5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总计有24.0%(123/513)的患眼视力得以上升,49.7%(255/513)视力保持不变,26.3%(135/513)视力下降。非增殖性DR激光治疗有效率为87.5%,增殖性DR有效率58.4%(P<0.05)。1型DM有效率43.5%,2型DM有效率81.4%(P<0.05)。结论:氩激光能有效控制DR,减缓DR患者视力的丧失,非增殖性DR疗效明显优于增殖性DR,2型DM疗效优于1型DM。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对参与其中的信号通路做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含有重组人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含有或不含2%(v/v)胎牛血清)共培养,用MTT法检测PDGF对RPE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细胞爬片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DGF对RPE细胞迁移等影响;另外分别向细胞培养物中添加PD98059,SB203580和PI3K等不同的信号通路分子抑制剂,判断参与PDGF激活的细胞活动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外源性PDG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RPE的增殖和迁移.ERK1/2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和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显著的降低PDGF-BB诱导的人RPE细胞的增殖(P<0.05),p38抑制剂SB203580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PDGF-BB诱导的RPE细胞的迁移,SB203580和LY29400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D98059抑制作用不显著.结论:PDGF对RPE细胞的影响提示其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可能为PVR提供一种新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伴神经病变的患者55例,单纯2型糖尿病不伴有神经病变的患者25例,另选2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结果: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在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8-iso-PGF2α较DM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不能肯定。8-iso-PGF2α可能通过氧化应激作用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相关性,提高对CHD的防治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且确诊为CHD的患者82例,按照患者CHD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后,检测和比较患者血清Hcy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y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6,r=0.738,r=0.802,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动态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可有助于预测CHD病变的发展并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①体外培养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兔眼3组,每组6只,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1×106细胞及2×10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和B超检查,观察成模情况。结果注射后28 d,生理盐水组成模0眼;1×106细胞组成模5眼,其中Ⅰ级眼1只,Ⅱ级眼3只,Ⅲ级眼1只;2×106细胞组成模6眼,其中Ⅱ级眼2只,Ⅲ级眼4只。结论兔眼玻璃体内注射2×106同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符合病变发展规律,而且稳定可靠,成模较快,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0.
环氧化酶-2和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CD44v6蛋白在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COX-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CC、CIN和NCE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2%(37/45)、40%(10/25)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40/45)、44%(11/25)和20%(2/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和CD44v6蛋白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COX-2和CD44v6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