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申宝忠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哈医大四院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享受省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黑龙江省十  相似文献   
22.
《菌物研究》2012,(4):F0002-F0002
张树庭,国际知名真菌学家,1930年9月生于山西省原平市。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8年和1960年分别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66—1967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英国诺屯翰大学研究及执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海洋科学实验室主任、理学院院长、理工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23.
申宝忠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申宝忠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哈医大四院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享受省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24.
《动物学研究》2012,(6):548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中科院部门重点实验室"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2007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通过验收。目前实验室主任为张亚平院  相似文献   
25.
《动物学研究》2006,27(3):254-254
康乐(1959—),男。于1982、1987和1990年分别获学士、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直翅类学  相似文献   
26.
《动物学研究》2005,26(3):236-236,262
经过多次论证和审核,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Kunming Primate Research Center,CAS)(以下简称“灵长类中心”)近日正式成立。“灵长类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非法人研究单元,挂靠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并借鉴国际化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相似文献   
27.
《生理通讯》2004,23(3):72-73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由原来的生理教研室和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合并组建,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5人(含博导4人,硕导1人)、副教授6人(含硕导2人)、副主任技师1人,并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1人,复旦大学世纪之星入选1人。目前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共有30余人。  相似文献   
28.
《植物学通报》2007,24(2):I0002-I00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杭州师范学院第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4月,2004年晋升为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的研究中心,面向全校教师和研究生开放。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目前实验室总面积近580m^2,大型室外玻璃温室300m^2,拥有仪器设备总价值近500万元,为杭州师范学院的科学研究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29.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3):F0002-F0002
褚君浩:江苏宜兴人,中科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3到2003年任中科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发表论文316篇,著有《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专著一本,获国家自然科学、中科院自然科学、中科院科技进步多项大奖。  相似文献   
30.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外源基因扦入到一种兰绿藻-Anacystis nidulans,并加以表达,从而可利用该藻作为研究包括光合作用基因表达的模型系统。遗传工程师们试想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效的同时,将高等植物核和叶绿体DNA的功能分开的企图遭到了失败。康奈尔B.Thompson研究所(Ithaca,NY)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主任A.Szalay解释研究关于叶绿体光合作用和膜装配的分子遗传学是极其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