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火是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本文通过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B.P.沉积物的炭屑、孢粉及烧失量(LOI)的分析,试图讨论北京地区15000aB.P以来火发生的可能性,提出火与植被中某些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火发生的一些因素,同时结合考古和历史地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火灾的情形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2.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相似文献   
103.
应用线性硅电极阵列检测海马场电位和单细胞动作电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硅材料微电极阵列发展迅速,μ为研究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时空特性提供了理想的手段.考察了线性硅材料微电极阵列在神经细胞电位检测中的稳定性,以及对于单细胞动作电位检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麻醉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记录中,上下移动记录微电极200μm,对于正向和反向诱发电位的记录几乎没有影响,说明,线性微电极阵列对于神经细胞的损伤很小,检测性能稳定.电极阵列上处于细胞胞体层的测量点可以有效地记录到CA1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发放,同一记录点上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数个不同神经细胞的发放电位.实验结果显示了硅电极阵列操作简便、检测信号稳定和获取信息多等特点,对于开展微电极阵列应用研究的工作人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松科1井位于松辽盆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的全取心科学探井,其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等证据显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为了进一步确定松辽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位置和晚白垩世末期气候-环境变化,本研究选择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的LD17井,对明水组的孢粉类化石开展了分析。自下而上识别出三个组合:Taxodiaceaepollenites-Wodehouseia-Aquilapollenites组合、Schizaeoisporites-Pinuspollenites-Callistopollen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Ulmipollenites-Tricolpollenites组合。组合1、2的时代为Maastrichtian,而组合3面貌可能更接近于早古新世,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组合3底部,即明二段中部。同时,对含孢粉化石丰富的明一段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针、阔混生林和灌丛,总体反映了一种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根据特征孢粉类型推断明一段中部沉积期,即Maastrichtian早期可能发生了一次极冷极湿事件,与当时全球白垩纪变冷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105.
本次工作对来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琼东南盆地LS33-1-1井和LS2-1-1井渐新统—上新统的孢粉、藻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孢粉分析,确定孢粉植物群,恢复古植被,推测古气候,建立了与气候变化趋势相关的孢粉组合序列。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渐新统崖城组、陵水组时期的植被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较温凉湿润;中新统三亚组时期植被发展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暖而湿润;中新统梅山组时期是气候逐渐变化的过渡期;中新统黄流组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针叶阔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温凉略干燥;上新统莺歌海组山地植被中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多有分布,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继续扩大,草本植物空前发展,气候趋于凉干。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渐新世—上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通过孢粉、藻类资料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区渐新世以近岸浅海的沉积环境为主,为陆架边缘到内陆架区,中新统梅山组及其以上地层应形成于距岸较远海水较深的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06.
全身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引起全身麻醉状态的神经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脊椎动物斑马鱼具有保守而简单的脑结构,近几年来已应用于神经机理基础性的研究。在本工作中,我们从行为和电生理水平上,首次建立了斑马鱼麻醉模型。在细胞外液中施加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etomidate),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斑马鱼的运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显示,依托咪酯可有效阻断斑马鱼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电活动。运用在体局部场电位和全细胞记录技术,进一步发现依托咪酯可显著抑制大脑群体神经元的活动,并阻断视觉信号的传递。本工作表明,斑马鱼可以作为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应用于全身麻醉药神经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郑晓敏  齐心  褚栋 《昆虫学报》2016,(6):663-668
【目的】使昆虫两性生命表研究能省时省力地记录产卵量,同时维持分析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以每日记录产卵量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通常称为Q型)感染与未感染Cardinium的2个品系的原始数据为基础,将产卵量按照每2,4和5 d进行简化记录,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对种群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除成虫产卵前期(adult preoviposition period,APOP)和产卵天数受到影响外,简化记录方法对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r)、周限增长率(finite rate of increase,λ)、净增殖率(net reproductive rate,R0)、平均世代周期(mean generation time,T)、成虫前历期、繁殖力、雌雄虫寿命和总产卵前期(total preoviposition period,TPOP)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结果说明,这种简化记录方法对生命表的主要参数无显著性影响,可用于生命表研究中以节省时间与劳力,并且减小每天检视可能对成虫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两性生命表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孢粉图示、Q型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辽中凹陷JZ16-4-1,JZ21-1-1,JZ25-1-3,JZ31-2E-1等钻井的206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辽中坳陷古近系沙三段到东营组一段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结合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的古近系孢粉地层研究发现辽中凹陷东营组孢粉组合带与南堡凹陷和冀中拗陷分带结果较为相似,与黄河口凹陷和东濮凹陷有较大差异;孢粉组合带特征表明,辽中凹陷古近系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略有波动,是形成孢粉分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泉州湾西部QZDSZK02孔的沉积孢粉及AMS14 C进行分析,对泉州地区晚全新世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其中,共鉴定出60种孢粉类型,主要以木本植物花粉和蕨类孢子为主,含草本植物花粉。根据孢粉特征及测年结果,划分出了4个孢粉组合带,恢复了本区植被演化和气候波动的4个阶段。探讨了孢粉来源,通过研究松属与温度的关系,得出泉州地区松属树种的兴衰与温度关系比较密切的结论。泉州湾晚全新世的海侵,可能是沉积物供给的减少或沿海地区构造的下降,不一定是海面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沈国胜  陈一岳 《生理通讯》2005,24(4):112-112
我公司1995年推出了MS302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在国内拥有众多用户,受到用户的好评。经过近年的努力,MS4000U终于以崭新的面貌问世了!MS4000U的设计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基本设计思想是硬件集成度高、图形质量好、分析结果准确、软件功能齐全而且操作简单。为科研提供高性能产品是MS4000U的定位,突出做好信号的定量分析是MS4000U不同其他产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