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9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42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日本再生医疗学会(JSRM)全会和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年会在横滨召开。参会者从基础研究到再生医疗、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商品化各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支持研究的企业在会议期间展示了反映ips细胞研究进展的仪器、试剂等多种新产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类患者224例,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实际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效果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不仅有助于患者尽快尽好恢复,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3.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基于细胞群体水平的干细胞研究不能满足深入认识干细胞生物学本质及实际应用的需要。近年来,单细胞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并正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领域中获得迅速应用。该文以造血干细胞为主要例举,就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单细胞分离、单细胞克隆分析、单细胞移植、单细胞实时定量PCR及单细胞测序等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大鼠8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脊髓左侧半切。研究组在损伤后72小时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4周改良Tarlov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组织学变化。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4周改良Tarlov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对照组在手术后8周提示脊髓空洞面积大、神经纤维稀疏,炎性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聚集,见图1。研究组在手术后8周提示脊髓周围炎症细胞和胶质细胞明显减少,有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胶质瘢痕形成,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施万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60只均制作成坐骨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移植组、MSCs组和SCs组,分别对吻合端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Cs联合移植、MSCs移植、SCs移植。观察分析三组大鼠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和腓神经功能指数(PFI)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三组大鼠的PFI和NCV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移植组的PFI和NCV均优于其他两组,并随着时间推移损伤坐骨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好。结论:MSCs与SCs均具有促进大鼠周围神经身上修复的功能,且两种细胞联合移植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采取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EMP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一年内子宫息肉的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子宫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EMP的效果更佳,可降低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磁纳米颗粒(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MIOP)体外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向软骨分化及MRI示踪的可行性。方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流式鉴定细胞表型后,分别采用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的MIOP标记ASCs并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TEM)鉴定细胞内磁纳米铁颗粒分布情况,应用3.0T MRI体外检测标记软骨细胞MRI信号。结果:从脂肪组织中可以分离获得大量高表达CD90、CD105、Sca-1的ASCs,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的MIOP与ASCs共同孵育24小时后,普鲁士蓝染色发现ASCs随MIOP浓度的增加,蓝染程度逐渐加深且标记的ASCs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TEM证实细胞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纳米铁颗粒。体外MRI T2序列证实随着MIOP浓度(25μg/mL,50μg/mL)的增加MRI信号值逐渐减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OP可以标记ASCs向软骨分化,体外应用MRI可以对其进行示踪。  相似文献   
108.
精原干细胞(SSC)是存在于睾丸生精小管,不断增殖和分化以产生精子的男性生殖干细胞。SSC的冻存和移植被认为是未成年肿瘤患儿生殖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研究报道表明人类和鼠类的SSC可以在体内和体外分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这些在表现型和功能上都和胚胎干细胞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精原干细胞SSC也被认为是很有希望成为再生医学中基于干细胞治疗方面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以胎盘植入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31例和化疗栓塞组30例。保守治疗组仅单纯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而化疗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胎盘排出和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1年患者的月经情况和妊娠情况。结果: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29例成功止血,有1例未能止血而行子宫切除术。栓塞术后未出现器官局部缺血坏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热、下腹痛为常见并发症。而保守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因治疗失败导致切除子宫的7例,仅24例有效保留子宫,成功率仅77.4%,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能力。6例发生宫腔感染,4例发生宫腔粘连。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β-HCG恢复正常时间、输血量、胎盘完全清除时间、月经异常的发生情况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1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后有胎盘组织自阴道排出,有11例患者2个月后发现胎盘残留,予以清宫术,除3例失访病例,其余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恢复正常月经,并有2例再次妊娠者。结论: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其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出血控制迅速且并发症少,有助于保留患者的子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0.
糖尿病心脏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脏病变弥漫、病变程度严重,患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找到其他的治疗途径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有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DCM的病理改变,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室重塑,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着重就DCM的发病机制、MSCs对DCM的治疗机制及效果做一综述,为MSCs在DCM治疗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临床前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