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获得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从养殖池塘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的酵母菌,命名为DW-1。经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序列分析后鉴定为皱褶念珠菌DW-1(Diutina rugosa DW-1)。以氨氮为唯一氮源,初步探讨了碳源、C/N、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对菌株DW-1除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乙酸钠为唯一碳源,C/N为25,pH为6.0、适宜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70 r/min的条件下,菌株DW-1氨氮降解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4.94%、48.69%,而整个过程中亚硝氮积累量仅为0.067 mg/L。皱褶念珠菌DW-1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表明其在降解含氮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 其组织内也蕴藏着非常宝贵的功能微生物资源。本实验采用无氮培养基, 从高秆野生稻中分离到43株内生固氮菌, 结合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经固氮酶基因(nifH)的PCR扩增检测, 43株内生固氮菌代表菌株均能扩增出固氮酶基因片段。利用IS-PCR DNA指纹图谱和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将获得的菌株聚类为6个类群(I、II、III、IV、V、VI)。对各个类群的代表菌株(ZF3, ZF8, ZF13, ZF15, ZF24, ZF43)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类群I属于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 类群II属于类肺炎克雷伯氏菌类肺炎亚种(Klebsiella quasipnmoniae subsp. quasipneumoniae), 类群III属于越南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类群IV的菌株代表肠秆菌属的一个类群(Enterobacter sp.), 类群V的菌株属于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类群VI归属于固氮植物菌(Phytobacter diazotrophicus)。Biolog聚类结果与IS-PCR指纹图谱类型及SDS-PAGE全细胞蛋白聚类结果一致。Biolog板测定结果显示, 来自不同类群的代表菌株对碳源的利用差异显著, 说明野生稻内多样的内生固氮菌从环境中获取碳源和氮素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3.
《植物生态学报》2020,44(4):350
水分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 水同位素自然示踪和人工标记是研究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方法, 利用水同位素所具有的示踪、整合和指示等功能特征, 通过测量和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组分所含水分的氢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情况, 可实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拆分、植物水分来源判定和叶片水同位素富集机理研究, 是研究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机理和生态学效应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生态系统水同位素发展和应用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水同位素技术和方法在生态学研究热点领域应用的基本原理, 概述了水同位素在植物水分来源判定、蒸散发拆分、露水来源拆分、降水的水汽来源拆分以及 17O-excess的研究进展, 并介绍了植物叶片水富集机理及基于稳定同位素的碳水耦合研究。最后, 指出了水同位素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了水同位素应用的前沿方向, 旨在利用水同位素分析加深对生态系统的水分动态、植被格局和生理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4.
水体氮素污染日益严重,如何经济、高效地去除水体氮素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已从不同环境中分离到许多同时具有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此类菌生长迅速,可在好氧条件下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并可用于脱除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应用潜力巨大的脱氮菌。目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途径和机制主要是通过测定氮循环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测定相关酶活性、注释部分氮循环相关基因及参考自养硝化菌和缺氧反硝化菌的氮循环途径等进行研究,其完整的氮素转化途径和氮代谢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总结了目前异养硝化-好养反硝化菌的脱氮相关酶系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污水脱氮处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背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一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常引起奶牛乳房炎等疾病。形成生物被膜是MRSA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研究发现ica操纵子调控的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n,PIA)通过促进MRSA的黏附与聚集介导生物被膜形成,icaA和icaD基因共表达可显著提高MRSA的N-乙酰葡聚糖转移酶活性,但icaA/D蛋白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性的影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icaA/D基因、MRSA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性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找药物作用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具有多重耐药性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乳源MRSA M5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其icaA/D基因缺失株;利用FITC-ConA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野生株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与能力;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野生株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构建了MRSA M5的icaA/D基因缺失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野生株在培养16 h后形成了一层厚的成熟生物被膜,随后开始解离,直至120 h完全解离;而icaA/D基因缺失株在培养后16 h仅形成一薄层生物被膜,48h完全解离。10种受试抗菌药物对缺失株的MIC较野生株减小,而且缺失株对8种药物的敏感性由原来的耐药或中介转变为中介或敏感。【结论】icaA/D基因缺失可明显降低MRS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  相似文献   
96.
【背景】深海海域具有高压、低温、无光等环境条件,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目的】从深海沉积物中定向分离、筛选脱氮效率高的好氧脱氮菌株资源,并揭示其脱氮特性,为开发水体脱氮微生物技术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东太平洋、南大西洋、西南印度洋共10个站位的深海沉积物为研究材料,在28°C下使用无机氮源连续进行两轮富集培养,然后定性筛选可以脱除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菌株,并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对优选得到的功能菌株,分别采用以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定量研究其生长和脱氮性能。【结果】从10份大洋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得到49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3株在有氧条件下反硝化效率较高,分别命名为Pseudomonassp.G111、Pseudomonassp.G112和Dietziamaris W023a,其中菌株G111和G112与模式菌株博岑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uzanensis BZ93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2%,菌株W023a与模式菌株海洋迪茨氏菌DietziamarisATCC35013T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9%。菌株G111、G112和W023a培养48h后,对氨氮的脱除率分别为98.0%、85.2%和97.6%;对亚硝态氮的脱除率分别为71.9%、67.5%和34.7%;对硝态氮的脱除率分别为66.0%、52.6%和56.3%。菌株G111、G112和W023a均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可通过好氧反硝化作用将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为含氮气体,也可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含氮气体。【结论】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得到3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所获得的菌株在水体净化、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修复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73例对照组和78例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瘙痒及乏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乏力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阿霉素(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1μM DOX和不同浓度UDCA处理H9c2,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分子Bax及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UDCA对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组心肌细胞活力减弱;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上调;促凋亡分子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多;抑制凋亡蛋白Bcl2下调(P<0.05)。与DOX组相比,UDCA+DOX组显著恢复心肌细胞活力;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下调;促凋亡分子Bax、cleaved Caspase3下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P<0.05)。结论:UDCA能缓解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凋亡有关。本研究为阿霉素心肌毒性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中予以瑞芬太尼,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和认知功能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呈下降趋势,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案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可减少POCD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0.
Nox(phagocyte-like NADPH oxidase)是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催化亚基 gp91phox的一系列同源物,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非吞噬细胞.与NADPH氧化酶类似, Nox激活后可产生ROS,Nox产生的ROS是线粒体外ROS的主要来源.Nox产生的ROS,在控制新陈代谢,调节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促使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功能障碍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 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Nox的活性,改善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