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本文分析了我国东半部褐飞虱、稻纵卷叶螟迁飞动态与正午时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根据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出两虫迁飞发生区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与T值间进行数学分析建立迁飞发生区预测模型,并可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62.
自从美国斯坦福大学P.Berg等人的第一个遗传工程实验成功以后,十余年来遗传工程研究突飞猛进,成果累累,遗传工程公司和研究机构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现在,遗传工程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方面之一。 但从生产角度看,遗传工程要成为一门真正的产业,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63.
张德顺  王振 《生物信息学》2018,25(10):27-31
为揭示广场中不同遮蔽情况在太阳运行条件下,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变化特征,根据天球模型、太阳视运动轨迹原理,在测点天空鱼眼照片上,叠加日轨图和天空图,绘制成天穹图。以上海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夏季日间小气候的实地测量和热舒适度的计算,分析天空开阔度对日间小气候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比较天空开阔度和太阳运行所在扇区天空开阔度对日间不同时刻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的差异,通过组间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热舒适度分析定位出对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最大的时间和天穹范围,为广场适宜性小气候设计提供更具体准确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64.
苏枫 《生命世界》2006,(7):15-18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青藏铁路沿线聚居区的藏族同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世代沿袭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65.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太阳始终相伴。不过,远古的先民蛰伏在地球上,对太阳唯有敬畏之情;而如今,人类已经可以进入外空反观地球,人类对太阳的认识自然也远非昔日可比。当人类意识到太阳不仅仅只是意味若光明和温暖之时,人类开始试图留住阳光,点燃阳光,向慷慨的太阳索取更多。人们已经知道,阳光普照大地,为地球这一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着生生不息的能量。在此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相似文献   
66.
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太阳UV-B辐射和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太阳UV-B辐射明显高于相近纬度的西宁、兰州和南京地区。UV-B辐射与总辐射和PAR的日变化规律相似,都受太阳高度角的直接影响,在当地太阳正午时最高。UV-B/Q的日变化也为单峰曲线,海北部地区的UV-B/Q高于西宁的同期测定结果。对蛛芽蓼等植物的研究表明,生长于海北部地区的蛛  相似文献   
67.
张文堂 《古生物学报》2002,41(3):303-307
云南澄江及梅树村早寒武世黑林铺组(玉案山段及石岩头段)的帽形化石,被命名为云南太阳女神螺(新种),这是澄江生物群内软体动物化石的初次发现。根据梅树村及澄江的地层层位,该种由梅树村阶上部可延至筇竹寺阶,玉案山段软体动物稀少的原因与环境的波动,如潮汐影响近海沉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8.
红砂根系分叉数和分支角度权衡关系的坡向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系构型是决定根系分布及其对土体搜索效率的重要因素, 是植物与资源环境异质性相互适应的结果。利用ArcGIS建立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采用全根系挖掘法, 研究了祁连山北坡荒漠草原不同坡向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根系分叉数和分支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坡向梯度草地群落的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含水量呈不同的变化趋势(p < 0.05), 红砂种群的密度、高度和根冠比等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p < 0.05); 不同坡向红砂根系分叉数和分支角度的相关性存在差异(p < 0.05), 在南坡和北坡红砂根系分叉数和分支角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 0.01), 在东坡和西坡根系分叉数和分支角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 0.05), 红砂根系分配给根系分叉数和分支角度的资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 随着坡向由南坡向西坡、东坡、北坡转变, 红砂根系分叉数和分支角度回归方程的标准化主轴斜率逐渐减小(p < 0.05), 红砂根系构型模式由扩散型转向聚集型。不同坡向红砂根系合理权衡连接长度和分支角度的资源配置模式, 反映了异质生境中植物种群应对资源多重竞争的环境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69.
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及其体温调节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梅  雷仲仁  朱彬洲  姚君明 《昆虫学报》2009,52(10):1103-1109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耐高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行为, 采用高温饲养、提供辐射热源和风力等方法, 对东亚飞蝗各发育期的高温耐受能力、体温(body temperature, Tb)与环境温度(air temperature, Ta)和辐射温度(radiant temperature, Tr)的关系、飞蝗对辐射热的选择行为、体温升高速率以及辐射角度和风力对体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亚飞蝗44℃下饲养, LT90 最长为326.4 h; 50℃下, LT90可达20.6 h。无辐射热条件下, Tb随Ta的上升而升高, 当Ta升至32℃, 蝗虫出现体温调节行为; Ta以0.5℃/min速率上升时, 出现体温波动的个体数占试虫总数的53.7%, Tb平均波动温差为1.15℃, 平均波动时间为5.2 min, Tb平均波动起始温度为47.2℃, 成虫致死时间略长于若虫。有辐射热条件下, 随笼顶辐射温度的逐渐升高, 飞蝗趋向选择温度相对较低的笼底, 试虫体温调节较无辐射热条件下强; 辐射角度和风力均对飞蝗的体温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东亚飞蝗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强, 并且具有明显的体温调节行为, 可调节体温达到最佳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70.
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太阳 UV- B辐射和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太阳 UV- B辐射明显高于相近纬度的西宁、兰州和南京地区。UV- B辐射与总辐射和 PAR的日变化规律相似 ,都受太阳高度角的直接影响 ,在当地太阳正午时最高。UV- B/Q的日变化也为单峰曲线 ,海北站地区的 UV- B/Q高于西宁的同期测定结果。对珠芽蓼等植物的研究表明 ,生长于海北站地区的珠芽蓼 ,其叶片中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西宁的同种植物 ,也略高于海拔较高的达坂山和小达坂山山顶的同种植物。叶绿素含量以海北站珠芽蓼最低 ,达坂山和小达坂山的同种植物最高。珠芽蓼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西宁最低 ,海北站、达坂山和小达坂山依次升高。海北站矮嵩草与从海北站移植到西宁生长 4年的同种植物相比 ,叶片中紫外线吸收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变化与生长于两地区的珠芽蓼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