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3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横断山及邻近地区风毛菊属(Saussurea)、帚菊属(Pertya)和针苞菊属(Tricholepis)的8种菊科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其中异叶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n=2x=32=28m+4sm)、针苞菊(Trichole-pis furcata)(2n=2x=32=16m+ 16sm)、中甸风毛菊(Saussurea dschungdienensis)(2n=2x=30=30m+Bs)、丽江风毛菊(S.likiangensis)(2n 2x=32=26m+6sm)、倒齿风毛菊(S.retroserrata)(2n=2x=32=14m+18sm)和显梗风毛菊(S.peduncularis)(2n=2x=36=26m+ 10sm)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和三角叶风毛菊(S.deltoide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64=30m+34sm和2n=2x=34=22m+ 12sm,与前人报道的一致.8种植物中,除中甸风毛菊和异叶帚菊的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外,其余6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2B型;在中甸风毛菊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结合现有的细胞学资料分析表明,风毛菊属和帚菊木族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并且存在明显的非整倍性;此外,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风毛菊属植物仪有两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而且多倍化并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2.
大孔吸附树脂对紫锥菊提取物中菊苣酸分离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紫锥菊提取物中免疫活性成分菊苣酸,7%(v/v)的甲醇-水溶液洗脱,HPLC法对产品中菊苣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该法能把紫锥菊提取物中菊苣酸含量(4%)提高9倍左右,回收率达到95%以上,且操作简单,可用于菊苣酸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近年来入侵我国的菊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并为该昆虫种群在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温度(25±2) ℃、湿度(80±5)%、光周期L∶D=14∶10的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了其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测定了该虫生长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等,构建了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 菊方翅网蝽的卵期为(14.58±1.17) d,若虫期为(14.88±1.45) d,成虫寿命为(59.88±5.85) d,单雌产卵量为(87.2±17.8)粒.该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5,周限增长率(λ)为1.06,世代平均历期(T)为46.11 d,净繁殖率(R0)为11.88,种群加倍时间(t)为12.91 d;此外,在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若虫期占59.3%,成虫期占40.7%.预计菊方翅网蝽有可能会在中国进一步扩散并造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74.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薇苷菊(Mikania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杀螨剂哒螨灵的效果.在实验室用0.1、0.2、0.4g·L-13个浓度提取物分别喷布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除了01g·L-1浓度处理对卵没有效果外,该处理幼螨、若螨存活率以及另2个浓度处理3个螨态的存活率都显著下降.在非选择性试验条件下,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处理叶片饲养的桔全爪螨雌螨繁殖量显著减少,寿命也显著缩短.在田间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在20d内连喷2次,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的存活率都低于对照,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518、0.292、0.277,即对种群增长控制的效果分别为4.82%、70.8%、72.3%,比15%哒螨灵乳油2000倍处理更有效控制桔全爪螨的田间种群.田间试验结果还表明,提取物处理的叶片比对照和哒螨灵处理的浓绿,而且对桔全爪螨的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了藏药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在20 min内分离检测了该两种化合物.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进样量分别在0.077~4.950μg(r=0.999 9)和0.085~5.450μg(r=0.999 9)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5%和92.50%,RSD分别为2.35%和2.86%.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质量控制,并为兔耳草属植物中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6.
能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生产乙醇的基因工程菌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燃料乙醇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燃油代用品,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为了推广这种能源和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开发更为高效的生产工艺和寻找更为廉价的原料。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获得高效的工程菌,使其能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五碳糖和六碳糖发酵生产乙醇。通过代谢工程的研究和基因重组技术,几种重组细菌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它们是运动发酵单胞菌、大肠杆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和菊欧文氏菌。本文就这四种细菌的研究进展以及基因重组过程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77.
78.
79.
During a survey of bat species diversity from July 2008 to February 2009 in Songtao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one specimen of Rhinolophus was collected from Guizhou. It was identified as a Formosan lesser horseshoe bat,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eatures: small body size, forearm length of 36. 3mm, the greatest length of skull was 15.16 mm, the cells of lancet were shorter and appeared triangular and showed an acute angle, and forward bending, the lancet was shorter and approximately triangular and had a narrow top, the anterior median swellings of the skull were higher and more vertical, the rear of the sagittal crest was thin, the upper molars were shorter and the length of C~1 - M~3 was 5. 36 mm, the width of M~3 M~3 was 5.24 mm. Rhinolophus monoceros, which is new record in Guizhou and the first found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supports Simmons' prediction that Rhinolophus monoceros may occur in the south of China.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卤地菊Wedelia prostrate(Hook.et Arn.)Hemsl.的乙醇提取物W40单体对非小细胞肺癌GLC-8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W40对非小细胞肺癌GLC-8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40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W40对细胞凋亡的诱导;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MTT实验表明,W40对GLC-82细胞有较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表明,W40可以显著抑制GLC-82细胞增殖,且抑制程度呈现浓度依赖效应;细胞划痕实验表明,W4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LC-82细胞的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的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Stat3下游蛋白Bcl-2、Mcl-1的表达减少。同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多,并伴随Caspase-9、Caspase-3活化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酶切失活;p-BRAF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BRAF下游蛋白p-MEK、p-ERK表达减少。结论:W40通过抑制BRAF/MAPK/ERK及Stat3信号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