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 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手段, 在转录组水平分析了溶藻弧菌感染24h后大黄鱼头肾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共获得190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其中641个上调表达基因, 1262个下调表达基因。通过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 一些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 包括补体(C1qbp、C1QL2和C7)、热休克蛋白(hspd1、hspa4、hspa5和hspa9)、抗菌肽(Hepcidin-1)、C型凝集素受体(Clec4e和MR1)、己糖激酶(hex1)、精氨酸酶(Arg-II)和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TUFM)等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 而许多与获得性免疫相关基因, 包括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FcR5和CCL17)、T细胞调控(TCRα、TCRβ、CD3ε、CD3γδ、CD3ζ、ZAP-70和ITK)及免疫球蛋白参与抗原识别(Ighv 5A、Ighv 914和Ighv XIG14)等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果表明, 在感染早期, 大黄鱼先天性免疫在抵御溶藻弧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此时获得性免疫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62.
&#  &#  &#  &#  &#  &#  &#  &#  &#  Jos&  eacute  Luis Zambonino-Infante  Chantal Louise Cahu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094-1102
研究了1242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稚鱼蛋氨酸需要量。以白鱼粉、磷虾粉和乌贼粉作蛋白源,通过添加L-晶体氨基酸使饲料与大黄鱼卵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一致(蛋氨酸除外),制成6种等氮(8.8%)等能(16.65 kJ/g)的微黏合饲料。L-蛋氨酸梯度依次为饲料的1.19%、1.62%、2.18%、2.65%、3.13%和3.66%,或饲料蛋白的2.17%、2.95%、3.95%、4.81%、5.70%和6.65%。以生物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作对照组。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180 L)内随机放3500尾初始体重为(1.930.11) mg 的12日龄大黄鱼稚鱼。实验为期30d。结果显示,稚鱼的成活率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18%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无显著变化。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18%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则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稚鱼的成活率和SGR最高,均显著高于蛋氨酸组(P0.05)。各组间稚鱼体脂肪和灰分差异不显著,但体蛋白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65%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则稍微下降;对照组鱼体蛋白和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1242日龄大黄鱼稚鱼的蛋氨酸需要量为饲料的2.58%或饲料蛋白的4.69%。    相似文献   
63.
2000-2004年5-7月,"北斗"号生物资源调查船对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进行了11个航次多学科的综合调查,鳀鱼鱼卵和仔稚幼鱼的数量与分布及其与环境因氐墓系为重点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5月中、下旬鳀鱼才进入产卵初期;6月上旬产卵个体逐渐增多,即将进入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进入产卵盛期; 2)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中,35°N断面及其邻近海区的鳀鱼鱼卵密集分布区相当稳定,这一带海域基本上每年都有鱼卵的密集分布中心形成;北部海域的密集分布区的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变化比较大,但是,密集分布区一旦形成,鱼卵的平均密度相当可观;西南部沿岸一带海域的鱼卵数量很少.鳀鱼鱼卵的分布与海流、潮汐以及水温分布等物理海洋学要素的关系密切,南、北两个鱼卵密集分布区正是潮锋所在的位置,锋区的辐聚和卷夹作用,使鳀鱼鱼卵聚集成密集的斑块,从而形成了鱼卵的密集分布中心; 3)鳀鱼鱼卵在水体中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上混合层,温跃层中的数量次之,下混合层的数量最少;统计学检验, 上混合层、温跃层和下混合层之间的鱼卵数量差异显著; 4)鳀鱼仔稚幼鱼的数量明显少于鱼卵,水平分布特征与鱼卵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幼鱼在不同集群密度和投饵定额下的摄食反应.实验设7个不同的集群组(1、2、3、4、8、12、16尾/组),每个集群组又分成7个不同的投饵定额组(18.4×10-227.6×10-2、36.8×10-2、46.0 × 10-2、55.2×10-2、64.4×10-2、73.6×10-2g/组),通过测定摄食量观测幼鱼的摄食反应.在定额投饵的情况下,紫红笛鲷每尾幼鱼的一次平均摄食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加、超过一定密度后下降的趋势.1尾组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组平均一次摄食量最低.当集群密度不变时,紫红笛鲷幼鱼一次平均摄食量随投饵定额的增大而增加,然后减小.随着集群密度增大,不同密度群体的最大摄食量向投饵定额增加的方向移动;而随着投饵定额增加,不同定额组的最大摄食量相对集中在2~8尾的群体中.结果表明,集群密度、投饵定额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紫红笛鲷幼鱼的一次摄食量有极显著影响,群居的互利性和竞争性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5.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58-67
采用双因素析因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20℃、24℃、28℃)和盐度(10、30)急性应激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渗透生理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变化对各实验组1d和6d时褐牙鲆幼鱼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高温低盐(28℃、10)环境中1d时渗透压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6d时无显著性差异。牙鲆幼鱼在28℃环境中1d时鳃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20℃和24℃;6d时,温度和盐度对牙鲆幼鱼鳃Na+-K+-ATP酶活性有显著交互影响作用。1d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或盐度的降低牙鲆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高温低盐(28℃、盐度10)组褐牙鲆幼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在3个实验温度下,10环境中牙鲆幼鱼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高于30。在6d时,各实验组间肝脏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褐牙鲆能够耐受温度2028℃和低至盐度10的环境条件,应激早期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可引起褐牙鲆幼鱼渗透生理和抗氧化水平的变化,高温低盐对褐牙鲆幼鱼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最大,至6d可基本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66.
沈阳 《化石》2005,(4):6-9
大家吃黄花鱼特别是油炸小黄鱼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在鱼的头骨里有几颗白白硬硬的小石头。好奇的人可能会想这是什么,怎么会这么硬啊?其实,它叫鱼耳石(otolith),又称听石,是存在于硬骨鱼类内耳(inner ear)的结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起平衡和听觉作用。小黄鱼和大黄鱼所属的石首鱼科耳石较大,所以我们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67.
针对近年来由虹彩病毒所引起的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呈日趋严重的态势,该文在证实了引发我国大黄鱼大规模流行病的病原为一种虹彩病毒及测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11,760bp;GenBank accession numberl.AY779031)的基础上,通过与已报道虹彩病毒核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了以虹彩病毒ATPase基因保守区序列(295bp)作为扩增靶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改进PCR模板的制备方法和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大黄鱼虹彩病毒PCR快速检测技术,并开发成简便、快速、实用的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相当于30个病毒粒子,模板制备时间约30min、回收率为52%、半个工作日即可得到准确的结果,无非特异性扩增带,适用于大黄鱼虹彩病毒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苗种的检疫及水质环境的监测,目前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以具有下行洄游需求的鳙(Aristichthys noblis)幼鱼为研究对象, 在自行设计制造加速流的装置中进行下行实验, 结果发现: 在实验设置的3个入口流速下(入口流速分别为: 0.018、0.034和0.053 m/s), 鳙幼鱼的通过率均为100%。在下行通过孔口的方式上, 以尾部先通过为主(即顶流通过), 尤其是在流速较高的时候, 头部先通过比例仅为6.25%。在通过总时间(从实验开始至通过孔口的时间)上, 鳙幼鱼在低流速条件下显著小于在中流速条件下(P<0.05), 而在高流速条件下与中低两个流速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1)。在通过时间(从实验鱼最后一次进入加速区域, 至通过孔口的时间)上, 鳙幼鱼在三种流速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性(P>0.1)。研究表明, 加速流会对鳙幼鱼下行的时间和方式产生影响。研究旨在为鱼类资源保护, 帮助鱼类安全高效过坝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也为研究鱼类在下行过程中应对加速流的行为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9.
牙鲆、大黄鱼和小黄鱼不同部位鳞片类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高磊  鲍宝龙 《动物学杂志》2017,52(5):850-856
真骨鱼类的骨鳞有圆鳞和栉鳞两种类型,观察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成体的鳞片类型,发现同一个体同时存在圆鳞和栉鳞,有典型的圆鳞和栉鳞结构,也有两者的过渡型形态。而对100日龄和成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部位鳞片类型的观察发现,100日龄牙鲆眼侧存在圆鳞向栉鳞过渡的Ⅲ型鳞片、Ⅳ型初始栉鳞和Ⅴ型典型栉鳞,而成体牙鲆有眼侧仅覆盖Ⅴ型典型栉鳞,推测栉鳞和圆鳞可能存在发育上的联系。通过统计大黄鱼和小黄鱼不同部位的圆鳞和栉鳞数量,发现二者体表栉鳞数量均为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减少,而背部与腹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0.
为了比较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将体质量为(53.46±1.47) g大黄鱼放入盐度为12、25或40的水体暴露1d、3d和7d,取其肝脏样本检测氧化损伤、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胁迫1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三羧酸循环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盐组,表明鱼类在盐度胁迫初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并提高线粒体自噬来应对高盐胁迫。胁迫7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ATP合成酶活力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基因表达水平低于低盐组,活性氧簇和乳酸含量,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力高于低盐组,表明高盐组的大黄鱼在胁迫末期降低了有氧代谢和线粒体自噬,提高了无氧代谢,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线粒体自噬受到抑制,从而加重了鱼类氧化损伤。在盐度胁迫过程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型3分别在调控能量代谢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初步机制,可为大黄鱼养殖水体的盐度调节方案制定及养殖水域选择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