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大血藤的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9个样品和单叶血藤1个样品进行nrDNA ITS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血藤和单叶血藤ITS的长度为634~635bp;其中ITS1为233bp,5.8S为163bp,ITS2的长度为238~239bp。以串果藤为外类群构建最大简约树,大血藤和单叶血藤的10个样品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并且得到了自展值100%的支持。根据大血藤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单叶血藤在陕西的出现,以及分子数据的分析结果,华中区系可能是大血藤的现代分布中心,而且大血藤分布呈华中区系、华东区系、西南区系地带性的分化。这种地带性分化,更多的跟其地理、气候、环境等协同进化有关。陕西宁陕县的大血藤和单叶血藤这两个样品,ITS长度均为635bp,核苷酸差异值只有0.0032。与其他样品相比,单叶血藤与大血藤(陕西)在ITS2的一个信息位点同时发生了颠换,并且都有碱基插入现象,表现出地理特异性。单叶血藤与大血藤其它9个样品的核苷酸差异值仅在0.32%~2.31%之间,远小于大多数被子植物属下种间的核苷酸差异值1.2%~10.2%。分子数据支持将单叶血藤合并到大血藤中去。  相似文献   
12.
木通科、大血藤科种子的研究,(1)种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种皮扫描特征进行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这在木通科,大血藤科研究中尚属 空白。本文就5属15种木通科植物及大血藤科植物的种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从种皮雕纹类型看,大血藤科与木通科存在很大差异。Akeb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植物通常具条纹状种皮雕纹,Sinofranchetia属植物也具条纹状种皮雕纹,但其条纹上具众多疣状凸起, 在 形态上较特殊。Decaisnea属植物的种皮具嵌合型雕纹,这在木通科十分罕见。以上,进一步印证了Stapf等人关于大血藤科分类学处理的正确性,说明了Decaisnea属和Sinofranchetia属在木通科的孤立地位;以及Akeb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之间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木通科、大血藤科的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在分类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泉  彭泽祥 《植物研究》1989,9(4):99-114
应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计算机,本文作者对我国的5属21种、1变种木通科植物以及大血藤科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定量研究。文章在电镜水平上概括了木通科及其若干属的花粉特征,归纳了花粉外壁雕纹的基本类型,研究了花粉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花粉学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有关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木通科花粉形态演化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木通科、大血藤科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泉  孔杰 《植物研究》1991,11(4):93-98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木通科Decaisnea,Sinofr-anchet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以及大血藤科Sargentodoxa属共18种植物花粉壁的超微结构。所观察的木通科和大血藤科植物具较发达的覆盖层和柱状层;外壁内层以及内壁均在萌发沟处明显增厚;基层通常不甚发达。与扫描特征相对应的覆盖层结构特征,显示出类群的特异性。在Stauntonia属,覆盖层富于形态变化,反映出该属在木通科中较进化的地位;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花粉壁结构隶属木通型花粉结构,表明大血藤科与木通科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藤叶的长度、面积和干重的增加有共同的趋势,即在叶的生长早期增长很快,以后逐渐降低,叶长度、面积约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叶干重8月初达到最大值。随着叶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逐渐增加,至8月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春、夏期间的光补偿点低于秋季,而光饱和点则高于秋季。叶的光合日进程在春季呈"单峰"曲线;在夏、秋季则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日均净光合速率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变化是随着叶的生长,先是上升,至8月初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夏季,大血藤日均净光合速率比常绿阔叶树种低,比落叶阔叶树种高。  相似文献   
16.
张小卉 《植物研究》2011,(3):277-283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木通科(Lardizabalaceae)4属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端壁均具有单穿孔板;(2)串果藤属的导管分子具有丰富的穿孔板类型,包括网状、梯状、单穿孔及过渡类型,穿孔具有网状、丝状、片状的纹孔膜残余;大血藤属和八月瓜属的导管分子具有相似的特征,端壁具有梯状、单穿孔及梯—单混合穿孔板;野木瓜属只具有单穿孔板;(3)侧壁上具有穿孔板,多为梯状或梯—网混合类型(除了野木瓜属);(4)野木瓜属的导管侧壁具有独特的螺旋状加厚。各属导管的不同特征为木通科的系统演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 RAPD技术分析了分布于浙江省天台山 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天然大血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13种随机引物在 3 6株个体中共检测到 88个可重复的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74个 ,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4.0 9% ,大血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Shannon信息指数显示的遗传多样性以海拔 950 m的群体为最高 ,其次是海拔 73 0 m的群体 ,最低的是海拔 52 0 m的群体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 43 .68% ,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占 56.3 2 %。 Nei指数估计大血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 0 .540 6,大血藤群体间的基因流很低。大血藤海拔 73 0 m群体与海拔 52 0 m群体的遗传相似度较高 ,海拔 950 m群体与其它两群体的遗传相似度较低。大血藤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与土壤总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大血藤醇提物抗炎、镇痛、止血活性,该文采用75%乙醇提取制备大血藤醇提物(AESC),利用HPLC法测定其绿原酸含量; KM鼠(或新西兰兔)在测定抗炎、镇痛、止血活性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云南白药酊组)、AESC组,依次测定其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作用、痛阈值和兔肝脏局部创面损伤出血的记分分值,分别考察其抗炎、镇痛、止血作用。结果表明:AESC中绿原酸含量为(0.294±0.013 5)%;与空白组比较,剂量为0.700 g·kg~(-1)的AESC组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1),抑制率达26.3%;与空白组及给药前比较,剂量为1.40 g·kg~(-1)的AESC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与空白组相比,剂量为1.40 g·kg~(-1)的AESC组能显著提高兔肝脏局部创面损伤出血的记分分值(P0.001)。大血藤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止血作用,有望将其开发为抗炎、镇痛、止血制剂。该结果也为大血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以及人工套袋授粉等方法,研究了大血藤的繁育系统、开花习性、传粉方式以及花粉-胚珠比等生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大血藤的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单花花期为7~10 d,雌花单花花期为2~3 d,种群开花历时14~17 d,散粉高峰期为4月11~17日,属风媒传粉植物.大血藤花粉-胚珠比为600±20,属兼性异交类型,人工套袋实验进一步证明,大血藤的交配系统为兼性异交类型,但以异交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木通科,大血藤科的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在分类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泉  彭泽祥 《植物研究》1989,9(4):99-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