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物技术通讯》2008,19(4):F0004-F0004
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药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40余亩,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了现代化的科研办公楼、生产车间及其他附属设施。公司引进了多套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英国 TAP公司的Cellmate细胞转移系统、德国贝朗公司的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  相似文献   
102.
《生物技术通讯》2008,19(2):F0004-F0004
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药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40余亩,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了现代化的科研办公楼、生产车间及其他附属设施。公司引进了多套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英国TAP公司的Cellmate细胞转移系统、德国贝朗公司的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美国Millipore公司的除菌过滤装置、德国GEA公司的在线清洗(CIP)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3.
2005年11月(秋季)对位于黄河口的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三岛的高、中、低潮带(岔尖岛:C1、C2、C3;大口河岛D1、D2、D3;望子岛W1、W2、W3)所设的9个采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所获得的样品.结果表明,本次秋季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34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13种,软体动物11种,甲壳动物8种,其他类群2种;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6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61.12 g/m2;9个采样站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有较大差异,其中物种数最高的为D3站,最低的为C1站.黄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主要受底质、潮汐、季节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姜世成  周道玮 《生态学报》2005,25(11):2983-2991
研究并分析了松嫩草地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种类组成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草地牛粪中共调查到大型节肢动物7目20科43种,以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依其食性不同,分为粪食性型(8科19种)、腐食性型(4科4种)、植食性型(4科6种)、捕食性型(5科11种)、杂食性型(2科5种)、尸食性型(1科1种)和寄生性型(1科1种).根据鞘翅目金龟总科中营粪食性型生活的粪甲虫对牛粪利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外生粪甲虫(6种)、内生粪甲虫(5种)、远生粪甲虫(2种)和偷窃寄生粪甲虫(1种).除了双顶嗡蜣螂,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数量与鲜牛粪重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粪食性型种类数和个体数量随鲜牛粪堆置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减少,7d后消失,其个体总数量与鲜牛粪堆积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牛粪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各种大型节肢动物因其食性不同在鲜牛粪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鲜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以粪食性型占绝对优势,而干牛粪中则以捕食性型和杂食性型为主.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种群季节动态变化受温度、降水量与牛粪含水量影响,鲜牛粪中大型节肢动物优势种为直蜉金龟(69.25%)和肖秋家蝇与东方角蝇幼虫(25.12%).4、5、6月份和9月份,优势种为直蜉金龟,7月和8月份,优势种为蝇幼虫.  相似文献   
105.
灵昆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程宏毅 《生态学报》2005,25(11):3037-3043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温州湾的灵昆岛东滩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7门8纲21科。主要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其中高潮带25种,中潮带30种,低潮带14种。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数据进行成对t检验分析,结果认为各潮带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布有明显差异,而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对定量取样中获得的21个物种以Shannon-W 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 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沙蚕(N ereis jap on ica)、纽虫和线虫的生态位较宽,均为2.80以上,它们之间的生态重叠值也较高,均为0.90以上。以密度数据四次开方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物种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潮间带广布种、中高潮带常见种、狭布种和偶见种,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也支持以上结果。3类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相关。研究表明,物种生态宽度、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密切相关,反映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6.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 2 0 0 4年 4月和 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 75 %、霞水母约占 15 %和沙水母约占 5 % ;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 6 0 %、多管水母约占 2 0 %和霞水母约占 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12~ 17℃ ,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 ,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 10 0 0 0 kg/ h左右 ;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2 0~ 2 5℃ ,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黄海冷水团势力强弱可作为判别沙海蜇暴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东海区大型水母主要优势种的生长速度以沙海蜇最快 ,其次为霞水母 ,而多管水母相对较慢 ,且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几种保存大型真菌分子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方法 ,用这几种方法所保存的材料提取的基因组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 (DNA)质量适于系统生物学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根据1990-1995年在香港嘉道理农场次生林区采集的昆虫标本,首次分析了鞘翅目及其优势科的种类、数量和季节性变化,以及由碰撞诱捕网和黑光灯捕虫器采集所得甲虫在种类、数量和季节性上的差异。在13260号标本中,已鉴定到科的有13253号,分属45科,231种。其中,朽木甲科(Alleculidae)、毛蕈甲科(Biphyllidae)、丸甲科(Byrrhidae)、坚甲科(Colydiidae)、拟球甲科(Corylophidae)、隐食甲科(Cryptophagidae)、水缨甲科(Hydroscaphidae)、伪叶甲科(Lagliidae)、薪甲科(Lathridiidae)、泽甲科(Limnichidae)、黑蕈甲科(Zopheridae)等11个科为香港地区的首次报道,约占本次调查科总数的25%。分析表明:(1)该次生林区的鞘翅目甲虫以蛀木性为主。天牛科(Cerambyc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花蚤科(Mordellidae)、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蠹科(Scolytidae)等6科均为多样性较高(种类≥15或者个体数量≥200)的优势科。(2)鞘翅目个体数量季节性明显,每年自2月开始数量逐渐增加,6—7月为甲虫发生的高峰期,8月显著减少。各优势科甲虫的季节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庞大的小蠹标本数量(85%)说明在此调查期间该科正处于大发生时期。(3)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科类和种类较之碰撞诱捕网所捕不尽相同,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数量发生高峰期比碰撞诱捕网所捕的甲虫提前一个月。(4)各项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捕虫器采集所得鞘翅目的测度差异明显,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甲虫的多样度和均匀度指数高于碰撞诱捕网。  相似文献   
109.
卷带倍蚤一新亚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倍蚤属Amphalius Jordan,1933-新亚种,卷带倍蚤孟达亚种Amphalius spirataenuis mengdaensis ssp.nov。采自青海省循化县孟达自然保护区的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体上。模式标本存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0.
蚤类生物学与鼠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蚤类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和采集方法,着重阐述了蚤类和宿主动物的关系,包括宿主的选择性和寄生方式以及对宿主动物的影响,国内外鼠疫流行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