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1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162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82.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6,(Z1):41-48
我国桑寄生科(狭义的)共有8属,约49种、7变种。现续报道大苞鞘花属Elytranthe Blume 1个新记录种,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 Lour.产于云南1个新记录种及其描述和西藏2个种,桑寄生属Loranthus Jacq.2个种,梨果寄生属Scurrula Linn.3个种和钝果寄生属Taxillus Van Tiegh.4个种的分布区和标本引证,以及一些种类的寄生,异名和错误文献等。 桑寄生科植物对木本经济植物具有危害性,作者在云南、广西和广东野外工作时,注意到在局部地区,“桑寄生类”对栽培的油茶林、普洱茶林、石梓林、云南油杉林、栎林,柿树及风景区的庭园树的危害情况,已成为主要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83.
国人坐骨大切迹的测量与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614件(男358件女256件)国人坐骨大切迹进行了八项测算。对坐骨大切迹在性别鉴定上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王献溥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86,(Z1):79-91
苗儿山是南岭山地越城岭的主峰,广西第一高峰,海拔2141.5米。整个林区面积约80万亩,划为自然保护区约25万亩,境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关苗儿山保护区的基本特点、经营管理方向等,我们已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本文着重对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作概括的论述,供有关方面参考。 虽然,苗儿山保护区范围主要由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的黄棕壤、黄壤和红壤所构成,都属酸性土壤,但山地海拔高程相差达1900米,加以人为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植被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5.
86.
厚孢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厚孢孔菌属(Pachykytospora)的一个新种,即大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major G.Y.Zheng et Bi和一个国内新记录:瘤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tuberculosa(DC.:Fr.)Kotl.et Pouz.。  相似文献   
87.
蚕豆植株叶片随茎节自上而下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与衰老顺序,可作为衰老特征的是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蚕豆叶中SOD活性主要定位于12 000× g离心后所得的上清液和叶绿体组分。衰老叶片的SOD总活性和叶绿体组分的相对活性都有所下降,SOD同工酶谱也发生了改变。O_2~ 产生速率随叶龄增大而稍上升;而MDA含量在叶片外观表现枯黄衰老征兆前就急剧上升。可能因为衰老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幅度下降与SOD之间的不平衡,致使O_2~ 代谢中间产物累积而引起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88.
中国地枸叶属小志(大戟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美 《植物研究》1989,9(4):37-40
本文记载地枸叶属3种,其中云南地枸叶Speranskia yunnanensis S.M.Hwang为新种,将S.pekinensis Pax et Hoffm.归并为S.tuberculata(Bunge)Baill.的异名。  相似文献   
89.
90.
从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抉叶花椒(Zanthoxylum stenophyllum Hemsl.)根皮中分到一种木脂体,通过MS、IR、UV、NMR、DEPT和双共振技术,确定其结构为(IR,2S,5R,6S)-2,6-Bis(3,4,5-trime-thoxyphenyl)-3,7-dioxan-bicyclo[3,3,0]Octane.即Yangamb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