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52篇 |
免费 | 448篇 |
国内免费 | 2259篇 |
专业分类
87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65篇 |
2022年 | 282篇 |
2021年 | 316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262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239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264篇 |
2014年 | 404篇 |
2013年 | 284篇 |
2012年 | 362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335篇 |
2009年 | 337篇 |
2008年 | 393篇 |
2007年 | 358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83篇 |
2004年 | 284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71篇 |
2001年 | 231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171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72篇 |
1995年 | 194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138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鳞木目小孢子叶球山西鳞孢穗(新种)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鳞木目的小孢子叶球——山西鳞孢穗(新种)(Lepidostrobusshanxiense sp. nov.)。其主要特征是:孢子叶球较小,长3.5 cm 以上,直径1.6~1.8 cm 。轴具管状中柱,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轴上。孢子叶柄长6~7 m m ,远端叶片长1.2 cm 以上。孢子叶柄具翅,翅长2~2.5 m m 。小孢子囊可能呈袋形,长与孢子叶柄相近,宽约4.5 m m ,高2~3 m m ,以其长度的约2/3着生于孢子叶柄的腹面上。成熟的孢子囊壁仅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小孢子直径68~77 μm ,具三缝,远极面具短刺 相似文献
62.
中国龙葵复合种细胞学分析和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15省30余个县的实地考察,和对采自25省的66份中国龙葵种籽进行种植观察,并与国外的有关研究资料对比分析,在国内首次提出;(1)中国龙葵复合种的四个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18.6-53.5°N),分别属于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种;(2)从中国南方到北方,自然形成了二倍体,六倍体与二倍体交叉,六倍体与四倍体交叉三个地理分布区。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以白心火龙果果皮为原料提取多糖,对果皮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多糖提取,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优化得到白心火龙果果皮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液料比30∶1,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3.14%;多糖浓度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得到果皮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4.89。结论:证实果皮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白心火龙果果皮具有开发为抗氧化等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
B.B.R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 B.B.R(复合生态制剂 )对严重烧伤早期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为防治肠源性感染寻找新途径。方法 :选用健康 Wistar大鼠 13 0只 ,体重 180~ 2 2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B.B.R治疗组 ,BFL(单一双歧杆菌制剂 )治疗组 ,烧伤对照组 (BC)和正常对照组 (NC) ,建立 3 0 % °烫伤肠源性感染的动物模型 ,按时分批活杀取材 ,检测细菌易位率、盲肠膜菌群、血浆内毒素和肠粘膜 s Ig A的含量。结果 :B.B.R和 BFL 组 ,伤后 3 d肠道细菌易位率分别为 10 %、2 0 .7% ,与 BC组 (3 3 % )比较明显降低了细易位率。血浆内毒素 BC组明显高于 NC组 (P>0 .0 5 ) ,而 B.B.R组与 N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1)。BC组盲肠中双歧杆菌数量与 BC组比较明显减少 ,而 B.B.R、BFL 组与 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NC组肠道中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与 NC比较明显增加 ,B.B.R组差异无显著性 ,肠粘液 s Ig A水平与上述指标有类似变化。结论 :3 0 % °烫伤大鼠肠道内容物双歧杆菌明显下降 ,大肠埃希菌、酵母菌迅速过度生长 ,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应用 B.B.R治疗后 ,促进肠粘膜机械屏障功能的恢复 ,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提高了肠道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以小鼠骨髓为材料,建立了一种显示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的简便可靠方法。该法具有结果准确,误差小;且条件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67.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NaHCO3胁迫(300 mmol·L-1)对大洋洲滨藜、四翅滨藜和宁夏枸杞3种灌木离子吸收及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aHCO3浓度升高,两种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中Na+含量升高,300 mmol·L-1NaHCO3胁迫下,宁夏枸杞叶肉细胞Na+的外排增加,两种滨藜净Na+外排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洋洲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的K+含量下降,Na+/K+升高,四翅滨藜叶片K+含量升高,Na+/K+降低;随着浓度的升高,宁夏枸杞叶片积累Ca2+减少,Na+/Ca2+高于对照,叶肉细胞Ca2+外排;两种滨藜叶Ca2+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叶肉细胞Ca2+表现为内流.在NaHCO3胁迫下,3种灌木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消除Na+毒害.宁夏枸杞叶片Na+的积累抑制了对Ca2+的吸收;两种滨藜Ca2+的内流促使细胞质中游离Ca2+增加,增加的细胞质\[Ca2+\]cyt防治质膜H+ ATPase去极化,限制K+的外排,从而维持细胞内Na+/K+的平衡,其中四翅滨藜调控Na+/K+平衡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8.
南大洋生态系统的特异性极为显著,栖息在该海域的鱼类资源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本地特征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耳石微化学记录了鱼类完整生活史过程,可以揭示鱼类生活史过程中经历的时空变化。利用耳石中微化学元素,可以解决鱼类生态学中,如产卵场和洄游路径推测、生活史过程重建、种群划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随着耳石微化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耳石微化学研究在海洋鱼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其他海区,目前南大洋鱼类耳石微量元素研究相对较少,仅涉及3科11种鱼类,约占南极鱼类总数的5%,且主要研究集中于商业性价值较高的鱼类,包括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鳞头犬齿南极鱼(D.mawsoni)、次南极电灯鱼(Electrona carlsbergi)、南极电灯鱼(E.antarctica)、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和侧纹南极鱼(Pleuragramma antarcticum)等11种南极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栖息环境重塑、种群划分以及生活史过程重建等三个方面。今后,更为先进的技术,如微计算断层扫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将为... 相似文献
69.
采用高分辨率光纤氧微电极测定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茎叶微界面(0—2.0 mm)氧(O_2)。菹草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具明显的时空变化。时间上,菹草叶微界面O_2浓度具有明显的生长阶段变化和昼夜变化。幼苗期和快速生长期微界面O_2浓度增加幅度较小,稳定期叶表O_2浓度梯度增加幅度最大,衰亡期叶微界面O_2浓度受附着物影响具明显的空间梯度。菹草叶微界面O_2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单峰变化模式,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空间上,越接近茎叶表面,O_2浓度越高。顶部幼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增加较平缓,中部成熟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变化最陡,波动幅度最大,中部茎和基部衰老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由于受密集附着物的影响,在附着物表面达到最大值,进入附着层后略有下降。结果表明,菹草茎叶微界面O_2时空变化主要受附着物和植物光合放氧能力的影响。光纤微电极是一种分析植物叶微界面氧时空分布的理想工具,对深入研究植物微界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水生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0.
基于"居群"概念,对木鱼坪淫羊藿复合种(Epimedium franchetii species complex)进行了系统的标本查阅,并于花期对该复合种9个居群的野外形态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竹山淫羊藿(E.zhushanense K.F.Wu et S.X.Qian)花瓣为紫红色,易于与其它物种区分;时珍淫羊藿(E.lishihchenii Stearn)在模式产地(江西庐山)的JXLS居群中有1/5的个体根茎为结节状(并非像模式种一样根茎细长),其叶背被毛细长的性状较稳定,且与木鱼坪淫羊藿(E.franchetii Stearn)叶背被粗短伏毛的性状区别明显;JXJA居群(江西靖安)地理分布靠近江西庐山,叶背被毛也与时珍淫羊藿类似,但其典型的粗壮根茎则与木鱼坪淫羊藿一致,因此将其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时珍淫羊藿过渡类型;保靖淫羊藿(E.baojingense Q.L.Chen et B.M.Yang)与木鱼坪淫羊藿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小叶柄、叶柄、茎和节部密被柔毛,尤以节部明显,叶背被细长毛,而木鱼坪淫羊藿小叶柄、叶柄、茎和节部均光滑,叶背被粗短伏毛;HBFX居群(湖北房县)和HBMP居群(湖北神农架)小叶柄、叶柄、茎、节部和叶背均疏被毛,被毛特征介于木鱼坪淫羊藿和保靖淫羊藿之间,因此将HBFX和HBMP居群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保靖淫羊藿过渡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居群可划分为3类,竹山淫羊藿与其它类群种间界限明显,建议将其从木鱼坪淫羊藿复合种中分离出来;木鱼坪淫羊藿与时珍淫羊藿和保靖淫羊藿的关系复杂;保靖淫羊藿与木鱼坪淫羊藿主要是被毛上的差异,地理上存在同域分布,推测其为微生境导致的生态宗,将其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的变种;时珍淫羊藿与木鱼坪淫羊藿地理分布相对隔离,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地理宗,将其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亚种。 相似文献